search

瑤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瑤族乾巴節文化

瑤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瑤族乾巴節文化

  柔情又不失剛毅的瑤族人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瑤族文化。他們不僅繼承與發揚這種傳統習俗,並且用那種奔放熱情的氣氛感染身邊所有的人。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瑤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瑤族乾巴節文化吧。

  “乾巴”節,是瑤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每節農曆三月初三舉行。農曆二月下旬各村寨的瑤族人民便忙碌起來,商議節日活動的內容,然後各村分頭準備。上山狩獵的村寨,負責修理槍支、衝火藥、打碼子,做弓弩等。下河捕魚的村寨也置魚網、魚叉等器物。

  節日這天,天剛矇矇亮,原商定上山圍獵的村寨的成年男子,手持火槍、弓弩,帶上耙耙等食物,上山圍獵,老年人和婦女則在家中宰雞殺鴨,染制各種糯米飯,舂耙耙,準備酒菜。男子上山獲得的野物,拿回來分配時,人人有份。要是獲不到野物,就會被人們取笑。

  尤其是“門胞”(小夥子)要被“門煞”(姑娘)所輕視,因此上山狩獵的“門胞”總是不辭艱險,千方百計地捕獲野物。原商議下河捕魚的襯寨也在黎明之前出發,男女老少結隊而去。捕到的魚蝦,也按戶分配,共享節日的歡樂。

  傍晚,人們回到寨中,互相串門,互相祝賀,取出香甜的米酒,吃著香味撲鼻的糯米花飯,用當天的獵物或魚,美美地飽餐一頓,但或多或少要留下一部分,掛在火爐邊上,烤成野味乾巴,用以招待最親近的人。晚上,男女青年圍在火爐邊,唱起動人的謠歌。

  要說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您可能還會喜歡:

  精美絕倫的布依族刺繡文化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布依族隆重的節日:布依族四月八

  歡騰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十大陶瓷你知道幾個?

  中國的陶瓷可謂是享譽全世界,中國更是陶瓷的故鄉,我們所熟知的就有德化陶瓷和景德鎮陶瓷,還有其他地域的一些陶瓷,其實也是很出名的,那麼中國的十大陶瓷有什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1、醴陵瓷器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瓷器文化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在英文裡中國和瓷器都稱為“CHINA”,可見中國瓷器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影響。釉下彩瓷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尤其是醴陵出產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中華民族是喜愛紅色的民族,人們更是願意將美好的祝福送給親朋好友,因此,中國紅瓷做為國禮送給了四十八位尊貴的非洲客人,從而興起了紅瓷收藏熱。而更多的禮儀交往都少不了中國紅瓷的身影,它傳遞著友誼和美好祝願。

  而今醴陵紅瓷更是蓬勃發展,以官潤窯為代表的醴陵陶瓷企業不斷進取,將更多更美的醴陵瓷器帶給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代氣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地。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獨創的發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稱之為“china”。醴陵陶瓷生產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製作。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製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稱,被稱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毛**紀*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醴陵瓷器的瓷質細膩,圖案畫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繽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淮海戲文化傳承,淮海戲的傳承與發展

  對於戲曲的發展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遇到了一些困擾。很多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新生命的注入,一旦老藝人不在,那麼,戲曲藝術就很多可能舉步維艱。對於淮海戲來說,它的發展和傳承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淮海戲的傳承保護: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戲活躍和輝煌時期,自90年代開始,由於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的普及,特別是港臺及西方文化的衝擊,對淮海戲的興趣也逐漸淡泊,尤其在年輕人中少有聽眾。

  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人們忙於生產經營,生活節奏加快,聽眾越來越少,年老的藝人難以繼續演唱,年輕藝人紛紛改行,出現後繼乏人、瀕臨滅亡的危險。

  淮海戲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搶救和保護承載著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淮海戲,對研究、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各淮海劇團創立了不少反映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成果、文明新事的現代淮海戲,在觀眾中產生很大影響。

  淮海戲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東北和西南兩大表演流派,東北藝人多以唱工聞名,西南藝人則以做工見佳。單維禮將剛勁的[金風調]轉入低音區演唱,又吸收徽劇[哭腔]而衍變為[悲調];葛兆田仿效工鼓鑼唱法,創造了[小滾板]、[一掛鞭],一氣能唱二三十句;女藝人王大娘改女腔[二泛子]為[嗨嗨調],把琴書、地方小調、工鼓鑼等因素都融化於中,受到觀眾喜愛。同時表演動作也有了極大豐富與發展,女藝人趙大娘(賽蝴蝶)、谷大娘(白蝴蝶)及葛殿林之妻花蝴蝶,因動作花哨優美,被群眾譽為“三蝴蝶”。

  淮海戲的傳承意義:

  淮海地區處於北方魯文化向南方吳文化的過渡和融合地帶,由此,淮海戲的總體風格是既有北方劇種的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劇種的溫柔婉約。所以,她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認知價值。


中國當代文化名人新時代的文化代表

  在我國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每個時期都有各大文化名人出現,他們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讓該領域變得更加繁榮。那麼,在我國的當代文化中,出現了一大批的文化名人。他們的文化代表都有哪些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王蒙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第十二屆、十三屆 ...

瑤族文化瑤族“三關酒”

  酒在寒冷地區的人來看是一種可以驅寒的東西,而在失戀、傷心的人看來確是消憂解愁的良藥。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酒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瑤族文化吧!   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廣西紅水河兩岸。廣西瑤族在迎接村寨的集體客人或十分重要的單個客人時,要設“三關酒”迎 ...

瑤族新年瑤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你的新年是怎麼過的?想知道瑤族文化中的新年是怎樣的嗎?其實瑤族和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但瑤族獨特的過年方式和漢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對於瑤族人民來說,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別有一番風味。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瑤族的新年。   瑤家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他們統稱為過新年, ...

瑤族傳統節日:倒稿

  豐收對於每個農民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時刻,那麼,在瑤族,人民是怎樣歡慶豐收的日子呢。看看倒稿節,大家就知道了,所有人載歌載舞的盛會。中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但瑤族文化可以說是絢麗多彩,它向我們展現一個民族不朽的勞動精神,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瑤族傳統節日:倒稿節。   農曆十月十六日,是瑤族人民傳統的歡慶豐 ...

獨具特色的瑤族傳統節日“趕鳥

  瑤族的趕鳥節是瑤族文化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瑤族的特色節日,趕鳥節當天,瑤族的人民要做粑粑,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等等。趕鳥節也是瑤族眾多節日當中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節日,也是瑤族文化的體現。那麼,大家對於瑤族的趕鳥節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瑤族趕鳥節的簡介 ...

詳解瑤族傳統服飾文化瑤族馬尾帽

  獨特的瑤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瑤族最典型的代表是瑤族馬尾帽。小巧精緻的馬尾帽,不僅工藝複雜,而且輕巧耐用,是瑤家人生活必備的頭飾。   但是當你看到玲瓏剔透的馬尾帽,你肯定不會猜到那是瑤族男子編制出來的。神奇吧!那就隨小編看看瑤族馬尾帽吧。   據說,從前有個瑤族獵手,頭上纏一塊長布包頭, ...

淺談瑤族達努文化

  瑤族文化色彩斑斕,每逢節日的時候,瑤族的山寨裡都是山歌繚繞,銅鼓聲敲擊的聲音。濃濃的節日氣氛被瑤族人民的熱情推向高潮。你知道瑤族達努節嗎,紀念一個偉大母親的節日,這是瑤族的一種傳統美德。那麼,下面就淺談一下瑤族達努節文化吧。   “達努”節稱祖娘節或瑤年,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當年的農曆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