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活風俗之生育

生活風俗之生育

  民國時期,嬰兒出生後,向親友散紅雞蛋。四天到外祖母家報喜,六天或九天外祖母家和親友送米花、紅糖、雞蛋、油條等稱“送米麵”(沿芡稱“送飯”),至親加送嬰兒鞋、帽、衣、被及銀鎖等物。中午設宴待客(壇城地區窮家掃鍋臍灰以示無力待客)。生男孩,賓客較多,喜慶氣氛較濃。滿月,外祖母家接住—宿,走時給一鉸頭雞,建國後此風仍存。

濟源風俗之生育篇

  濟源人生男育女, 均為喜事。屆時, 主家到女方孃家報喜,然後視家庭經濟給嬰兒“鬧十二”或“鬧十八”,即孩子生下第十二天或第十八天,主家要設宴款待來賀喜的親友。“鬧""""前主家先向親友送“喜餅”,生男餅上塗上綠色,生女塗上紅色。“鬧”時諸親友給主家送小兒衣、布料、米麵、雞蛋等。舊有“姑送鞋,姨送襪,妗母送個咯叉叉(指褲)”之說,親友看嬰兒,要給“看錢”(壓歲錢)。主家招待完畢,再贈親友焦花(油食)、小糕等食品。嬰兒滿月,產婦母子(女)要被孃家叫回住若干天,謂之“住滿月”。

  回民嬰兒生下三天,舉行“吹班克”, 由阿訇向其念“作證詞”,起個經名。

  做生:做父母的在孩子生日, 多為其改善生活,常見的是煮或者炒雞蛋, 目的是讓孩子記住生日。孩子長到十二歲後, 多不再“做生”。為老人祝壽俗稱“做生兒”。年滿60歲的老年男女,本人父母均故者,便可稱“壽”。親朋前來祝賀要帶壽禮,主家要設宴招待親朋。新中國成立後,兒女為老人“做生兒”者甚多,改革開放以來更普遍,客人僅限於內親。老年人亡故後,三年內兒女逢其生日,仍至墳前致祭。

生活風俗之祝壽

  老人年屆66、73或80歲.兒孫,親友持壽儀登門祝壽。“六十六”送"雙刀內”(肉中間割一刀),俗謂“六十六吃塊肉”。另備“壽桃”(面蒸制)、饅頭(上加紅紅點)、扁食、糕點、酒等禮品,數目全取“六”,意取“六六大顧”。“七十三”奉鯉魚.“七十三送條鯉魚猛一宙”(意取闖關)。“慶八十”較為隆重?是日張燈結綵,貼壽聯,掛壽幛,懸壽星圖,紅燭雙燒,鞭炮齊鳴,鼓樂充庭,親友來賀。兒女以壽冠、壽服、壽鞋為老人添壽。中午,主人置辦壽酒、壽麵待客。祝壽日期多選正日.慶“六十六”選初六.“七十三”選初三或初七,“慶八十’選初八。


生活風俗飲料

   民國時期,農民夏季習飲生水,或加醋解渴防暑,或加大蒜解毒,秋.冬飲竹葉或桑葉茶。富人飲茶。建國後,城鎮居民飲茶之習慣逐步普及,農村仍以飲白開水為主。70年代後,夏季飲用汽水、果露的日趨增多。 ...

生活風俗喪葬

  舊社會富家60歲便籌備“壽材”、“壽衣”.請陰陽先生卜窀穸(墓地)。歿後,孝子敞頭赤足先到至親後到朋友家報喪。親友鄰里攜紙箔、挽幛.抬祭盒,待芻靈(紙人、紙馬等)相吊。兒女兒媳披麻戴孝‘守靈”。當晚“燒鋪”.翌晚“入殖”.“封材口”,到家廟或十字路口“送湯”。停靈三日。殯日.孝子扛紙蟠.摔老盆.在櫬前引路 ...

生活風俗建房

  蓋房上樑選雙頭日子(忌二、五、八)上午,放鞭炮、撒紅點饅頭、花生等,親友持酒肉或現金來賀,稱“壓風”。主人設宴待客和建房工匠。建國後此俗仍存,此等賀儀日趨豐渥,酬往報還,不勝其苦。 ...

生活風俗服裝

   民國時期,富人冬戴風帽,身著長袍馬褂,下穿直筒大腰棉褲,足著棉襪.:三道雲棉鞋;春、秋戴禮帽,著夾襖夾褲,出門穿長衫。—般百姓冬戴線帽,上著土布右開襟過膝大棉襖,下穿棉褲,腳穿麻窩(麻、草結的鞋);春、秋穿土布對襟單褂,腰繫青布巾,穿草鞋或撒鞋(鞋臉較深,上面縫著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盛夏敞頭赤膊。家境稍 ...

生活風俗宴席

  婚喪嫁娶,設宴酬賓,喜事較豐,喪事從簡。多者幾十桌,少者數桌。方桌以七、八人為限,尊長或客人先入席,面向正門左為上座,右邊和兩邊為陪座,主人或晚輩坐對面下首斟酒、接萊。宴席開始,先上果碟、下酒菜,次上主菜雞、魚、肉(雞、魚頭朝上賓),席間互相敬酒勸食,氣氛熱烈,最後一道菜大圓於散席。80年代;宴席質量提高 ...

生活風俗食物

  以麵食為主,每日三餐,幹、稀兩類。幹有饅頭、卷千、杷粑、鍋貼、烙饃、乾飯等,稀有紅芋飯,麵條、面片、麵疙瘩、萊湯等。平素以鹹菜、辣椒、蒜瓣佐食。80年代,生活水平提高,城鎮居民喜食甜、淡、低脂肪及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

生活風俗出行

  清代,遠行多擇吉日,晴日,忌說破嘴話,有“飽帶乾糧晴帶傘”之習。走親訪友,多選雙頭日子,忌在初一或十五日。途中喜聞鵲鳴,惡聽鴉噪。路遇尊長,垂手恭立道左,作揖請安。同行讓尊長領先。坐車、騎馬,路遇親友或問路時要下車、下馬。襁褓中嬰兒出門備桃條一束避邪。貧家出門多步行,富豪官宦出門,男騎馬,女坐轎或馬車。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