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肖動物百科:狗

生肖動物百科:狗

  無言的朋友

  狗,又稱犬,古人認為“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也是和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從原始時代起,無論遊獵、農牧,狗都是人類的好幫手。直至今日,狗在許多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堪稱人類無言的朋友。

  阿爾卑斯山積雪中凍僵的旅行者,是狗給他們帶來生還的希望;探險家跨越南北極地的壯舉中,有狗為他們負重運輸。在緝私查毒、破案追蹤中,警犬的功績舉不勝舉,在馬戲舞臺上和家庭生活中,狗又以機智俏皮的表演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快樂。人類探索地球外層空間之初,也是由小狗率先升空,幫助人類拉開宇宙航行的序幕。80年代末墨西哥大地震時,成群的獵犬,在廢墟里嗅尋營救出大批倖存者。為此,劫後餘生的人們滿懷感激之情,在墨西哥城中為狗樹起紀念碑。以狗對人類的貢獻而言,足以樹起成千上萬的豐碑。

  蕭伯納說他的愛犬:“如果友誼的重要之點在於遵從朋友的舉動嗜好的話,那麼它完全具備這一點。我落座時它臥下,我散步時它隨著走。這是許多摯友裝都裝不出來的。”狗對人的絕對忠誠或許只有馬可以勉強相提並論。

  三國時,襄陽人李信純家養一犬名黑龍。一日,李於城外飲酒大醉,歸家不及臥於草中。時遇太守鄭瑕(偏旁應為土)出獵見草深派人縱火燒之。信純臥處北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黑龍就奔往水中,溼身返回把主人周邊弄溼,李倖免於難,狗卻因奔波睏乏而死。李醒來見犬死而且渾身水溼,驚訝之間又看到身邊火燒的痕跡,方知義犬救主。李信純慟哭失聲,太守為之惻然,下令用棺槨衣衾厚葬,立義犬冢。

  義犬救主或為主復仇的故事,古今中外佳話不絕。契訶夫、傑克?倫敦都曾不惜重墨為人類無言的朋友寫真立傳。中國著名畫家韓美林逃過十年文革劫難,重新拿起畫筆創作的第一幅畫,就是《患難小友》,紀念在苦難中和自己相依為命,為保護自己而慘死的小狗。畫面上那隻通靈性的小動物身上,凝聚著畫家十年的辛酸和悲憤,也折射著人與動物間真摯情感的光輝。

  聰明的動物

  狗被公認是聰明的動物,有人認為大約具備兩三歲幼兒的智力。經過訓練的狗常有驚人之舉,如馬戲團小狗算算術,警犬在破案追蹤中立功。

  西晉文學家陸機有一犬名黃耳,黠慧能解人語。陸機在京城洛陽做官帶走了黃耳,陸機因久無家信,就戲問黃耳能否傳信,並作書放入竹筒,繫於狗頸,遣狗返家。狗沿驛道賓士,飢時自己捕食獵物,遇水則向行人搖尾乞憐,搭船而渡,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返回吳縣陸家(今上海松江縣一帶),以竹筒示家人。家人看過信後,狗又作聲似有所求,家人作答書放入竹筒,狗又奔返洛陽。古時交通不便,自洛至吳,人需50余天,而狗往返才半個月。此後,陸家對黃耳更加寵愛。黃耳死後,陸家厚葬之,並立黃耳冢。

  現代西方不少寵犬的人,常常把狗視為家庭成員,原因也是狗不僅忠誠,而且聰明。在巴黎的愛犬墓地,可以看到許多人為狗立的碑,上面的悼詞情深意切。

  狗有時也喜歡惡作劇,如小孩淘氣,博人一笑。風流天子唐明皇與兄弟下棋,楊貴妃在一旁觀戰。一看皇上要輸,就把康國猧子(西域進貢來的小狗)放在皇上座側,猧子立即跳上棋盤攪局,幫皇上賴棋。皇上當然是龍顏大悅,親王也無可奈何。誰能跟這個小生靈生氣呢?

  不同的待遇

  若干年前,英文《中國日報》報道中國青年工人技術大賽時,用“Tentopdogs”(十條出色的狗)稱讚獲勝者。西方讀者會認為是極巧妙的比喻。但若直譯為漢語的話,那幾位技術能手卻會不高興。中國人可以讚美人如龍、如虎、如雄鷹、如駿馬,唯獨不可以如狗,出色的狗也不行。因為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地位相差甚遠。中國人常把人性的卑劣“栽”到狗身上,以致漢語體系中凡與狗有關的詞語大都含有貶義。

  依附壞人的是“走狗”、“狗腿子”;壞人失勢則是“落水狗”、“喪家犬”;心腸歹毒謂之“狼心狗肺”,惡習難改謂之“狗改不了吃屎”;壞人相鬥叫做“狗咬狗,一嘴毛”;文章寫得不好,會被譏為“狗屁不通”,發表了謬論,會被笑罵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或“狗帶嚼子――胡勒”;越過自己職權範圍行事,則被指責為“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等等。其實,狗沒有人類那麼多缺點,狗若懂得修辭學,肯定不同意和那些齷齪小人相提並論。不過,最近中國足球隊主教練朱廣滬大談“瘋狗精神”,企圖給孱弱的中國足球注入一針強心劑,這倒頗有點耐人尋味。

  有的外國人的名字或綽號取自於狗,其中不乏親暱愛憐之意。但中國人為小孩取名用“狗剩”、“狗娃”、“阿狗”之類,卻是為了取賤名好養。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小名“犬子”,其父母本意是“愛而字之也”。後來的中國人對外人謙稱自己兒子為“犬子”,源出於此,但已和司馬相如父母的本意不大一致了。

  中國人養狗,過於實用。《三才圖會》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獵犬),二者吠犬(看家護院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除了打獵、看家,狗的用途就剩下被宰食了。可見古人沒有多少寵犬的雅興。

  北宋的徽宗皇帝 屬狗,曾下詔“禁止天下殺狗”。太學生聞訊聚眾於宮門抗議,說:“神宗皇帝(徽宗之父)生於戊子年,肖生為鼠,為何當時不禁養貓?”徽宗無可奈何,只得收回成命,因為彼時狗肉與牛羊豬肉一樣,都是主要肉食。

  當然,中國各地、各民族對狗的態度也不盡一致。拉祜族就堅決不吃狗肉,他們堅信狗曾救過本民族的祖先,因此世世代代不食狗肉。畲族、瑤族更把狗奉為圖騰,嚴禁殺狗。

  《後漢書》曰:“帝高辛氏有狗名盤瓠。時犬戎兵強,乃募得犬戎吳將軍首者,賜予少女。盤瓠得之,於是少女隨盤瓠升南山,產子男女十二,自相夫妻,後繁盛也。”畲、瑤族人認為本民族即盤瓠之後,因而奉為圖騰。養狗只為打獵攆山、看家護院,狗到老病時也不宰殺,等其自然死亡。

  由於傳說中的盤瓠“其毛五彩”,瑤族先民就把衣服染上五彩顏色,並在衣襟縫一尾狀飾物,以紀念盤瓠。至今瑤族服飾還或多或少保留圖騰崇拜的痕跡。無論男女,都在領邊袖口褲沿和胸襟兩側繡上鮮明的花紋,有的還特意把上衣剪裁得前短後長。婦女將髮髻梳成角狀,再覆以花帕,腰帶有意後墜一截。兒童戴狗頭帽,穿狗頭風衣。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因牧、獵生活的需要,對馬、犬有特殊感情。故契丹――遼(公元916年契丹創立,941年改號遼,中途一度稱遼,1125年遼為金所滅)的墓葬中,除可見到殉葬馬外,還可見到殉葬狗。以至這成為考古界斷代的一條重要依據,凡有狗殉葬的古墓,必遼墓無疑。

  升溫的寵犬熱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寵犬熱迅速升溫。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中北京城區三環路內的養狗紀錄,從零暴增至40萬餘隻。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狗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53.4萬餘隻。這個變化節奏,各大城市大致相似。持續升溫的寵犬熱,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引發了人們的爭論。

  中國尚屬發展中國家,有些貧困地區連教師每月一二百元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中小學生因交不起幾十元學雜費而失學。有人卻動輒幾千元,甚至幾十萬元去買一條名犬,而不肯資助教育事業,難免受人譏評。有人於鬧市牽著大型兇犬招搖而過,對別人特別是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構成威脅。有人抱著狗上電梯,不顧別人的感受。還有的人遛狗時,全不收拾狗遺留的排洩物。這些當然招致輿論譴責。狗常常代人受過,代其素質低下的主人受過。

  前兩年北京出臺了禁養41種大型犬的政策,得到大多數市民的贊同。其中有幾種體型雖大實際很溫順的狗被“一刀切”了,街談巷議之中頗有為之抱屈的言論。但這也沒有辦法,北京不少人還不習慣35釐米高以上的大狗,實際上是那些喜歡惡作劇的狗主人給很多人留下的恐怖印象。

  近年來,狗在中國的文化地位有所提高,一是寵犬熱不斷升溫,二是人們開始挖掘狗文化中的積極意義,《藏獒》一書暢銷便是佐證。尼采說過:“世界是藉著對狗的理解而被征服,世界亦藉著對狗的理解而存在。”這是一個大有深意的命題,值得我們在狗年裡認真思考。

  中國名犬

  狗的世界五彩繽紛,東漢許慎《說文》提到的狗就有獀、尨、狡、猲、獫、猈、猗、狦、猛、犺、獟、狾、狂、猶等十餘種,其中有多毛狗、短腿狗、惡健犬和逐虎犬等形態、性情不同的狗。

  現代狗更是種類繁多,愛狗的人們精心培育,改良狗種,連德國曆史上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都一腔柔情地為狗選種,以至狗為人類工作的能力漸長,而外觀更具觀賞性。

  這裡不打算介紹全世界的名犬,僅介紹原產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名犬,當作農曆狗年的話題而非購犬指南。

  大型名犬

  外表奇特的沙皮狗,是世界稀有的狗種,有“中國鬥狗”之稱。約2000年前發源於西藏和中國北方。其祖先比現在的要大的多。它的外皮鬆松跨跨,像穿了一件帶折皺的寬鬆式毛衣,在角鬥場上常令對手望而生畏,故屢戰屢勝。其實其生性溫順,鬥狗的主人為了贏錢,常常要用藥物刺激其攻擊性。沙皮狗不漂亮,但醜得有趣,非常聰明,又喜歡與人為伴,是稱職的守衛犬,適於家庭生活。

  爾雅》曰:狗四尺為獒。西藏獒犬同獒犬家族其他成員一樣高大威猛,但臉要長一些,尖一些。人們用它來守衛羊群,絕對稱職。有人認為,和其他獒犬一樣,西藏獒犬也可能是古羅馬莫洛塞斯(Molossus)鬥狗的後裔。

  熊獅犬頗有獅子的威風,因產地是中國的西藏,故有“喇嘛的獒犬”之稱。在劍俠小說中被稱為“塔塔狗”或“野蠻人的狗”。它的黑舌頭在狗類中獨一無二,華貴的外表頗具王者風範,在狗展中總是令人矚目。熊獅犬是英勇的鬥士,對主人忠心耿耿,對生人絕不友善,若被激怒,兇起來甚至能到“殘暴”的地步。

  小型名犬

  不少人都知道有一種“袖狗”,小到可以藏到袖子裡,簡直讓人懷疑“袖珍”一詞是否由它而生。這就是著名的北京犬。北京犬過去一直是皇室的專寵,只在滿清貴族的衣袖時鑽出鑽進。非皇室成員不得豢養和擁有,偷這種狗的人會被處予極刑。

  1860年英侵略軍打進北京,從宮中掠走5只北京犬,其中一隻送到維多利亞女王御前,命名為“Looty”(戰利品)。這隻小狗死於1872年,成為一幅名畫的主題。

  北京犬有強烈的皇室意識,喜歡受人愛撫和關注,自感受漠視和冷落會搞點小破壞,發發皇家脾氣。但一旦與你建立友誼,其熱誠與忠心又非其他犬類所能相比。北京犬的毛色有許多種,以戴黑麵具和黑眼鏡者(即嘴部和眼睛周圍呈黑色的)最受珍愛。

  西藏獵犬的樣子很像放大了的北京犬,但沒有皇家成員的脾氣。聰明、開朗、容易訓練,是理想的寵物和表演犬。產於西藏山區,曾被喇嘛們當作拉祈禱輪的工具。

  中國冠毛犬除頭頂、腦後、尾巴上有毛外,身上只有光光的外皮,像是被人有意修剪過一樣,十分奇特,但又不像墨西哥無毛犬光得那麼徹底。一窩狗仔之中往往有一兩隻帶毛的,就叫做“絨毛球”。不少人認為“絨毛球”是上天安排來為它的兄弟姐妹保暖的,雖然“絨毛球”被排除在選種之外,還是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冠毛犬毛少、無體味,易於家養。它攫取食物時用前爪,其狀頗似人類。冠毛犬感情專一,一旦離開自己的主人,會傷心而死。原籍中國,但在中國卻極為罕見。

  拉薩犬是長毛的小型犬,毛長得像山羊。這種狗熱情,對兒童友善,適應能力強,在城鄉都能生活,是優秀的寵物和展示犬。原產西藏山區,已有百年曆史。達賴喇嘛曾將這種狗作為貢品獻給皇帝而入京城。也有一些狗隨早期的探險家和傳教士出洋,為世界所認識。

  拉薩犬作為達賴的貢品來到皇宮,與北京犬結親產生了獅子犬。獅子犬因為有了北京犬的血統,也就具備了皇室的背景在而身份高貴。非皇族不得擁有,更不允許帶出口岸。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駕崩後,才有人將其偷偷將其走私到國外。獅子犬喜歡與人為伴,和北京犬一樣,不能容忍冷淡和忽略。它的長毛需要每天梳理,最好為它扎蝴蝶結,以防引起眼疾,而且樣子更可愛。

生肖動物百科:豬

  居無豕,不成家

  豬是十二 之末,是十二地支末位的亥。豬古時稱豕。

  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與馬、牛、羊、雞、犬並稱“六畜”,為六畜之首。豬自古與人類關係密切,從原始父系氏族社會到近代,豬一直是人們誇耀財富的標誌。漢字“家”古時的寫法是人字形的屋頂下一個“豕”字,即屋裡有豕方可為家。“家”的字形說明了人與豬的關係和生活狀態。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把豬養在離自己臥室最近的地方,甚至同在一個屋頂下,以便於照料。後來因規模飼養和考慮到衛生問題,人與豬才拉開距離。

  豬馴化的歷史很長,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就開始把野豬馴化成家豬。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有造型生動的陶豬。這頭陶豬腹部下垂至地,頭肥大,拱嘴,作挪動身軀狀,憨笨之狀可掬,已接近今天的家養肥豬了。可見中國人馴化豬的歷史少說也有7000年了。

  1991年,美國考古學家N?羅森伯格(Rosenberg)率領一支考古隊在土耳其東南部的一個高地村莊哈蘭?塞米(Hallancemi),發現了大量10000年至10400年前的豬骨,這些豬的臼齒明顯縮小,說明已完成了野豬向家豬的轉化,該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震動,因為農業起源的傳統理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此前學者普遍認為,羊是人類最早馴化並供食用的動物,然而哈蘭?塞米的發現顛覆了這一觀點,豬才是人類最早馴化並供食用的動物。而且,有些考古學家認為,農業發展序列不總是從定居--種植穀物--飼養家畜,哈蘭?塞米的發現將序列顛倒為飼養家畜--定居--種植穀物。

  龍有神,豬亦靈

  把龍與豬相提並論,似乎有點荒誕:一為神靈,挾雷電雲火巡行於天,卷驚濤駭浪翻騰於海,形象雄奇瑰麗;一為俗物,只知拱食於地,酣睡於泥,體態猥瑣呆蠢。二者之差,豈止天上地下!

  但是遠古先民對豬的評價比我們高得多!遼河流域出土的一批5000年前紅山文化時期的龍形玉和有關的獸形玉,說明了豬在古人心目中不低的地位。

  獸形玉的頭部,有明顯的豬的特徵,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墨綠色玉龍,高26釐米,龍身彎曲如C字,其鼻端截平,兩個圓鼻孔,簡直與豬吻一模一樣。頸脊長鬣揚起,足有21釐米之長,分明是豬鬃的藝術化。古書《禮記?曲禮》曰:“豕曰剛鬣。”由此可知古人把長鬣視為豬的主要特徵。《西遊記》中豬八戒皈依佛門之前名曰“豬剛鬣”,是有說道的。考古學者孫守道等人提出,龍首形象的形成,最初可能與豬有關。

  1985年出土於內蒙古敖漢旗的小山遺址的一個陶瑞獸尊,更為這一觀點添一佐證。此尊中腹有三個動物紋飾,其中有豬首龍身動物,這豬顯然是野豬,獠牙暴突,煞是威風。

  龍崇拜的起源,一向眾說紛紜,龍形脫胎於大型動物,似是多數人的意見。龍崇拜自古以來,就是與農業豐歉有關的天崇拜聯絡在一起的。而原始祭祀活動中,豬是最常用的祭祀品。豬之效能水,古人視為“水畜”。須知豬八戒在天上當“天篷元帥”時,也是統率水軍的。祈天時求雨或防澇的祭祀活動中,“水畜”應該是溝通人神的最理想的信物了。祈來祈去,難免沾點“仙氣”,甚至有了豬為雷電之神的傳說,這就和龍神更接近了。

  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上古時期與豬有密切的關係。當時他們的畜群裡沒有牛、羊,也不知道騎馬,他們吃的是豬肉,穿的是豬皮裘,婦女用野豬為飾物,巫師以豬肉為供物。冬天太冷,他們就用豬膏塗身抵禦風寒。可見他們與豬的關係密切到了何種地步。

  生活在遼河流域的契丹人的民族起源神話中也說到:“在遙遠的年代,契丹有一位首領,頭戴野豬頭,身披野豬皮,隹在穹廬中,無事不出廬。後來妻子把他的豬皮藏起來,他就從此隱沒無蹤了……”這個人就是契丹始祖。估計契丹人曾自認是野豬的後裔,有過豬圖騰崇拜。而契丹人的發祥地,恰在古紅山文化的文化地理圈內。

  說龍起源於豬,讓人難以接受,原因是豬懶且髒。其實,動物學家已證明,此乃偏見。豬並不蠢,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狗去執行緝毒、追蹤的任務。豬喜歡在泥裡打滾,不是愛髒,而是天性喜水,以此排汗散熱罷了。只是人們沒有像對待寵犬那樣經常洗刷它,它只好自己泥裡水裡圖個涼快。如果你把它刷洗乾淨,就會發現豬並不算討厭,模樣還有幾分卡通。用狗鏈牽著溜彎,也別有一番樂趣。據說西方有些人在發起“寵豬運動”,大有為豬恢復名譽之意。

  作家王小波的遺作《一頭特立獨行的豬》記錄了他在農村插隊時飼養過的一頭豬。這頭豬敏捷且聰明,知青們都把它當作寵兒,把最好的飼料先餵它而不顧其它豬的哭嚎抗議。。王小波對它不止是喜歡,甚至不顧自己虛長十幾歲而尊之為“豬兄”。“豬兄”會模仿各種聲音,汽車聲、拖拉機響都可亂真,後來學會了汽笛叫。生產隊是以附近糖廠的換班汽笛聲為收工訊號的,豬兄的“模仿秀”便出了亂子。領導定其為“破壞春耕”,安排了兩隊人馬圍捕,居然還是被它狡猾地逃脫。

  日本雜誌《FOCUS》曾報道一頭會站立起來摁門鈴的大豬,可惜只見到圖片未見到原文,估計這頭豬的聰明事蹟不僅限於摁摁門鈴。北京電視臺曾報道過一頭小豬,它的主人做了一輛小車,坐在上面,讓它拉車。小豬就經常拉著主人一邊尖叫,一邊在小區裡狂奔,見者無不又笑又驚奇。小豬拉車的場景讓人生出幾分疑惑:豬的力量和智商似乎都能勝任引車馱物的工作,為什麼以前的人只對它的肉感興趣呢?2006年年初,莫斯科舉辦小豬奧運會,參賽小豬一律為出生三個月以內的豬仔。小豬們在田徑、游泳等專案中各顯神通,讓它們的主人樂不可支。全世界的電視觀眾也興致盎然地收看了比賽實況錄影的精彩片斷。獲得各項冠軍的小豬,除掛上金牌外,還獲得免進烤箱的特權。人們在忍俊不禁之餘,可能會生出幾分憤慨:誰給豬下了蠢的結論?

  至於山林中的野豬,更不給人蠢的感覺,而且頗有幾分威風。就是百獸之王的老虎,對之也是退避三舍。《動物世界》中曾有野豬為保衛自己子女而攻擊獵豹的場面,堪稱驚心動魄。交鋒僅幾秒,獵豹就落荒而逃,險些為食喪身。獵人們曾給林中猛獸的氣力排過隊,說是“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實在是野豬的殊榮。孔子的弟子子路頭戴雞形冠,身佩公豬牙,就是取這兩種動物恃勇好鬥之意。豬之龐大且兇猛,被原始先民混同於龍,實在也不足為怪。

  帝王尊,延及豬

  帝王之尊,貴不可言,但貴到極點,也不能自選生肖。於是有些帝王便與豬有了一層擺脫不了的干係,而另一些人雖非生肖屬豬,卻也與豬有緣。

  漢武帝劉徹未生時,其父漢景帝夢見一隻紅色的豬從雲端直下崇芳閣,景帝醒來見紅氣如霞遮窗蔽戶,於是改崇芳閣為猗蘭殿,後來武帝即降生於此殿。若按迷信說法,武帝當為天上赤豬轉世,雖然他並不肖豬。

  《祿山事蹟》曾說過,安祿山有一次夜宴醉臥,化成一頭大豬而龍首,左右急報唐明皇,唐明皇說:“豬龍而已,不會有什麼作為的。”然而後來的安史之亂卻動搖了唐王朝的根基,唐明皇落得個出逃長安的下場,還保不住寵妃楊玉環的性命,眼瞧著絕代佳人魂斷馬嵬坡。這龍頭的豬雖然沒坐上金鑾殿,其破壞力也夠可怕的了。

  元王朝被朱元璋(1328-1398)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衝擊得搖搖欲墜,元順帝(1320-1370)驚恐萬分,從恐朱發展到恐豬。做惡夢見大豬,立即下令禁止百姓畜豬。結果禁豬並不能挽救元王朝的命運,及至大兵壓臨城下,只能且嘆且泣,開北門遁逃。於是有人附會說,豬者朱也,此乃上天的明示。

  明武宗朱厚照生於1491年,其年干支辛亥,是豬年。他想禁止養豬,一因本命肖豬,二因朱姓諧音,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下詔,禁養豬並不準易賣宰殺,違者罪及家小,永遠流放極邊。有大臣直諫,武宗置之不理。直到清明祭禮時找不到豬,禮部官員多方進言,朱厚照才不得不廢除禁令。帝王之尊,延及畜類,此為宋徽宗禁殺狗之後的又一例。

  豬入門,百福臻

  豬又名“烏金”、“黑麵郎”及“黑爺”。《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麵郎,謂豬也。”在華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豬、狗等家畜。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其圖形與現在的家豬形體十分相似,說明當時對豬的馴化已具雛形。

  豬之為六畜之首,是因為易於飼養,省時省事。從農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其經濟價值都很可觀。豬把35%的食物轉化為肉,而羊只有13%,牛隻有6?5%。而且豬對食物要求不高,永遠有一副好胃口。《西遊記》大結局,豬八戒隨唐僧取經成了正果,被佛祖封為“淨壇使者”,正說明佛祖也有心照顧豬的食量。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希望豬能像牛、羊、兔那樣吃草,進一步降低飼養費用,提高肉質。這是許多科學家競相研究的重大課題,據說英國遺傳學家取得了初步成果。1994年有報紙披露,河南淇縣有一農婦,竟然培育出“吃草豬”,主要靠青綠飼料餵養,佐以20%的玉米麵、麥麩之類的精飼料,就能取得好效益。這種豬個頭不大,但肉質極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為了豬的產量,澳大利亞科學家從1982年開始研究人類與豬的關係,他們發現豬也喜歡輕撫。一位心理學家認為,豬是一種敏感動物,人的粗暴對待會使它們承受類似公司經理的壓力感,人類應該對豬表現出更好的仁慈和理解。常見的趕豬入圈,會增加豬的恐懼,引起豬的慢性精神緊張。相比之下,許多積極的身體接觸,如善意的拍打,可減輕豬的精神緊張,使母豬產仔數增加一胎。因此,維多利亞(Victoria)動物科學研究所受到委託,設計一套“輕拍豬玀”的飼養程式,讓豬受到人類的善待。

  近年有人提出 中鼠、蛇、雞、豬應該用其他威武或美好的動物替代,以免這四種生肖的人自卑。這種觀點遭到學者和大多數群眾的反對。以豬生肖為例,現在好像沒有什麼人為屬豬而不好意思。網路上一首《豬之歌》風靡一時,為歌配的flash也頗受歡迎,肖豬者和不肖豬者紛紛下載,足見豬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大有提高。現在豬生肖者自報生肖時,常常坦然甚至有幾分豪邁地說:“我屬豬。”如果非要讓人家改一個生肖動物,肯定不被接受。何必非要貶豬生肖呢?

生肖動物百科:兔

  月中玉兔

  印度的十二 是12位神的駕獸,兔是伐折羅神的坐騎,排列在宮毗羅神的獅子之後。印度的十二 除獅子取代虎、金翅鳥取代雞之外,全與中國十二生肖相同。越南十二生肖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但流傳過程中兔子變成了貓。十之八九是他們將“卯兔”的“卯”誤當做了貓,。所以他們每逢兔年過貓年。

  兔子性情溫和惹人憐愛,因而也就難以神化,所以有關兔子的神話不太多。然而在中國的神話中,兔子還是佔有極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繁星閃爍的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那輪明月。它與太陽交替出現,將24小時劃分為夜與晝。日月執行軌跡季節性的變化,月亮從盈到虧、再從虧到盈的輪迴,指導了古人農耕文化和天文歷算的發展。太陽的黑子與月亮的陰影,使古人產生許多聯想。他們認為太陽是一隻3足的金色烏鴉,而月亮裡有一隻總在搗制長生不老藥的玉兔。

  西晉哲學家、文學家傅玄(217-278)在《擬天問》中發問:“月中何有?玉兔搗藥。”從此,後世常把月亮稱為玉兔、兔輪、兔魂,正像金烏是太陽的化身,兔子也就成了月亮的代表。古人對於時間流逝的概念就是從每天的“兔走烏飛”中得到的。有趣的是古希臘人的太陽也是一隻金烏鴉,而月亮的代表卻是貓,他們不大可能借鑑中國神話,也不可能與越南人協商,只能說古代先民在各自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相近的思維方式。

  月亮裡不止有玉兔,還有美麗的嫦娥和一直在伐桂不止的吳剛,以及一隻蟾蜍。

  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她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飛昇到寂寞的月宮成了永久的居民。唐代詩人李商隱(約813-約858)曾為之嘆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雖然成了月亮的主人,卻永遠失去了愛情。

  吳剛是學仙而意志不堅定者,被罰在月宮砍伐一株永遠伐不倒的桂樹。這與古希臘傳說中的西西弗斯的石頭永遠推不上山頂一樣,是沒有盡頭的懲罰。

  在晴朗的夜晚,中國的老祖母們總喜歡指點著月亮,給孩子們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而月亮上的陰影隱隱綽綽似人似兔似樹,似乎也在印證著老祖母們的說法。雖然天文望遠鏡已證明那不過是月球表面的寰形山脈,阿波羅飛船的登月者們也證明了月球上沒有任何生靈。老祖母們仍然年復一年地堅持著那些美麗的傳說,並且讓兔子成為月亮永久的註冊標誌。

  民間“兔兒爺”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與月亮也就是與兔子密切相關的傳統節日。

  在中國,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這是因為人們在農耕文化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季節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習俗。古人發現“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紀後又從祭月、拜月發展到賞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紀後中秋節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稱中秋。此時正是桂花飄香之際,人們面對人間桂,聯想月中桂,於是在賞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賞桂的習俗。最遲在9世紀,吃月餅的中秋習俗已經出現。到這一天,許多在外宦遊、經商、求學的人都紛紛趕回家中,為了在中秋之夜闔家團圓,吃餅觀月賞桂,敘天倫之樂。

  中秋明月,普照九州,不管是皇帝的瓊官,還是窮人的茅屋,一視同仁。但是有時陰雲蔽月,就有點煞風景了。古人認為,中秋無月兔不孕、蚌不胎、蕎麥不實;中秋有月,是歲多珠。中秋有沒有月亮關係到一年的經濟收入,所以八月十五這一天中國人通常也要渡過一個不眠之夜。

  中秋夜祭月、拜月是一個重要的日程,然而很久以前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規矩,這是因為月亮以及月中玉兔對於女性具有特殊意義。女人拜月,未婚的祈求月神賜予佳偶,已婚的則向玉兔祈求多子之福。

  舊時傳說八月十五是月亮娘娘的生日,月亮娘娘主人間婚姻,未婚男女常常在月下海誓山盟,似乎就算入了婚姻保險。姑娘們拜月是對未來幸福的憧憬,至於月亮娘娘自己尚且孤家寡人,何以能保佑別人的愛情,就沒有人深究了。

  玉兔作為月神,兼有生殖神的功能。兔子是繁殖能力極強的哺乳類動物,所以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國人認定兔神掌管生殖。江浙一帶有“走月亮”的風俗,中秋前後的夜晚,婦女皆盛妝出遊,笙歌徹夜。今日蘇州民俗博物館中,尚有表現“走月亮”習俗的一組大型群雕可作佐證。走月亮時有“走三橋”的內容,橋連結兩岸,象徵嬰兒由彼岸到此岸越過陰陽界的降生過程。走月亮實際上還是起源於生殖崇拜。中秋節有那麼多與女人有關的內容,因而是婦女最活躍的日子,以至舊時有“女兒節”之說。

  拜月時少不得要拜兔神,據《帝京景物略》所說,明代中秋時節祭月,除祭果餅必需外,還要到紙店買月光紙,這裡所說的“月光紙”,就是紙神馬,即“月光馬兒”。《燕京歲時記》說:“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當然,買也應說為“請”。這月光馬兒,上部繪太陰星君,下部繪月宮桂殿及搗藥的兔兒爺,彩畫貼金,輝煌耀目。請回家後於月出方位祭拜,祭畢焚之。

  1644年後,清朝的京城裡常有人摶黃土作兔形,塗以各種油彩出售,這便是後來風行北方的“兔兒爺”的前身。關於兔兒爺,《燕京歲時記》也有記載。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店也有出售的。關於兔兒爺,《燕京歲時記》也有記載。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最常見的是兔兒爺騎虎。大的高1米有餘,小的10釐米左右。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還有人做兔兒奶奶,為兔兒爺配對,衣著與兔兒爺對應。

  兔兒爺雖為祭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現在50歲以上的中國人可能還記得小時見過的兔頭人身的泥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還提到“有一種一尺大小的玩具,是搭成葡萄架的樣子,或者是天棚茶座的樣子。架子下有小桌子椅子什麼的,好些小小白兔子,都寸來高,兔客人進來坐在桌子一邊,兔小二過來給倒水,兔掌櫃的在另一邊撥算盤。那一屋子裡的泥塑小白兔兒全沒有穿衣服,耳朵特別長,好玩得很。”實際上這種玩具還有看雜耍的、看廟會的、燒香拜佛的、娶媳婦的、出殯的、辦滿月的……有的多至百十餘眾,各有神態。

  也許是計劃生育的緣故,現代人已不再對月神禮拜甚勤;也許是兒童玩具太多,孩子們的注意焦點過於分散,以至今天已很少見到兔兒爺的蹤跡。不過兔兒爺可以不拜,兔肉卻不可以亂吃。舊時人云孕婦不可吃兔肉,否則生兒兔唇。雖知是迷信,卻也沒有哪個女人非要衝破禁忌,誰生孩子不想圖個吉利呢?

  宋代陶谷《清異錄·饌饈》:“犯羹,純兔。”兔為生肖,屬犯,古人稱兔肉湯為犯羹。

  在漢族有生育忌兔肉的習俗,因為兔子豁嘴,所以孕婦妊娠時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時豁嘴。另外還有贈兔畫的育兒風俗。畫中有六個小孩圍著一張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步步高昇。

  古代漢族有“掛兔頭”的歲時習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一,人們用面兔頭或面蛇,以竹筒盛雪水,與年幡面具同掛門額上,以示鎮邪禳災。

  戲裡白兔

  古代中國常見的兔子大概是獺兔、鼠兔之類的灰色、黑色的兔子,因而見到白顏色的兔子會有點吃驚。然而兔子其狀可愛,其性溫順,絕無兇險之氣,故常被視為吉祥之物。古書上說:“赤兔者瑞獸,王者盛德則至。”“白兔,王者敬耆老則見。”就連學識淵博的煉丹家、醫藥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284-344)都認為“兔壽千歲,五百歲其色白。”估計他老人家見到了一隻安哥拉兔,毛長且白,驚奇之餘認作了兔壽星。

  12世紀的江南流行四大南戲,其中與月亮和兔子有關的就有兩出:《拜月亭》、《白兔記》。《拜月亭》正是拜月習俗為戲線的愛情故事;《白兔記》則是由一隻白兔引出了一個家庭大團圓。《白》劇取材於民間傳說:劉知遠家貧,外出投軍,妻李三娘在嫌貧愛富的孃家受盡歧視和折磨,生下一子託人送往劉知遠處撫養。十餘年後,劉已顯貴,其子射獵,追蹤一白兔而得見李三娘,於是苦盡甘來,一家團圓。


生肖動物百科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動物,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中最高階的靈長類。達爾文和赫胥黎的學說,使人類對猴子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猴子的輕靈黠慧,也確實惹人喜愛。自從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問世以來,樂觀豪邁的孫悟空,使猴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得到充分的張揚,並大大地豐富了漢語言文字的表現力。   古籍《白虎通》雲:猴,候 ...

生肖動物百科

  蛇的靈異   在西方的神話裡,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因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從此,失去了樂園的人類進入一個五光十色、七情六慾的世界。苦難也罷、幸福也罷,人類文明的序幕竟是由伊甸園裡的這條蛇拉開的,倒叫我們弄不清該感謝還是譴責這條惹事生非的蛇?   在中國的水果店裡,人們常常可以見到一種美國 ...

生肖動物百科

  動物百科:牛   鞭春祈豐年   每年的2月4日通常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殘冬終於退去,人們迫不及待地準備迎接春天了。   古人向有殘冬出土牛送寒氣的習俗,到兩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固定為立春之際舉行的土牛迎春儀式。是日清晨,京城百官都著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於城門外,官員執鞭擊土牛,以 ...

生肖動物百科

  生產力的象徵   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馬的馴化,始自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的考古發現中有馬的骸骨,這證明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有意識地養馬馴馬,與古籍中“相土作乘馬”記載的時間差不多。4000多年前,相土已懂得用四匹馬駕車作為運載工具,說明活動於黃河流域的商部落彼時的畜牧業已相當發 ...

生肖動物百科

  三羊(陽)開泰   新春伊始,豔陽當空,人們最先想起的吉祥話是“三陽開泰”。農曆十一月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最長。過了這一天,白天越來越長。古人認為,從這一天起陰氣漸去而陽氣始生。所以稱冬至一陽生,臘月二陽生,正月就是“三陽開泰”。   “三陽開泰”意味著春天來臨,萬物生機勃勃。“三陽開泰”具象化為吉祥圖案 ...

生肖動物百科

  興風長嘯生虎威   虎是大型貓科食肉類動物,有8個亞種,即孟加拉虎、爪哇虎、蘇門答臘虎、東北虎、華南虎、高加索虎、印支虎、新疆虎。然而天南地北的老虎外觀、皮毛、體形大致相似。華南虎、孟加拉虎也就比東北虎、高加索虎略小一點,不像其它種類的動物那樣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雖然模式只有一種,但因其完美,一種就夠了。 ...

生肖動物百科

  一唱天下白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清晨雄雞報曉便是人們一天活動的序曲。古人云:雞者稽也,能稽時也。在日晷和鐘錶發明之前,人們的作息安排相當程度上要依賴雞鳴的提醒。《詩經》中有“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雞既鳴矣,朝既盈矣”之類的詩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