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肖為牛的帝王將相:劉子業

生肖為牛的帝王將相:劉子業

  為牛的帝王將相:劉子業

  劉子業(449年-466年),小字法師。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皇帝。宋孝武帝劉駿長子,母文穆皇后王憲嫄。劉子業因行為過於荒淫而被廢,史稱“前廢帝”。

  早年經歷

  劉子業,小字法師,宋孝武帝劉駿長子,母文穆皇后王憲嫄,生於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正月十四日。孝武帝鎮守尋陽時,劉子業留在京城。元嘉三十年(453年),孝武帝討伐叛逆的劉劭,劉子業被拘留在侍中下省,幾次差點被害,最終無恙。孝武帝即位後,立劉子業為皇太子。大明二年(458年),住進東宮。大明四年(460年),在崇正殿講解《孝經》。大明七年(463年),舉行冠禮。

  登基為帝

  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十六日,孝武帝去世,同日,皇太子劉子業即位,改年號為永光。大赦天下。免去太宰江夏王劉義恭尚書令職務,加封為中書監,驃騎大將軍柳元景任尚書令。十九日,設定錄尚書,太宰江夏王義劉義恭任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任命丹陽尹永嘉王劉子仁為南豫州刺史。

  被殺去世

  劉子業某日夜間就寢時,恍惚夢見一個女子,渾身血汙,指劉子業痛罵:“你悖逆不道,看你活得到明年否?”劉子業一驚而醒,回憶夢境,猶在眼前。第二天早起,向宮中巡閱,看見有一個宮女面貌,與夢中的女子相似,便命將她處斬。這夜又夢見所殺的宮女披髮前來,厲色相詬道:“我當殺汝!”說至此,竟捧自己的頭顱,擲擊劉子業,劉子業大叫一聲,暈了過去。醒來後劉子業很害怕,便帶了男女巫士,及綵女數百人,往華林園中的竹林堂用弓箭殺鬼。

  到了竹林堂,天色已經黃昏,先由巫覡作法,做召鬼的樣子,然後由劉子業親發三箭,再命侍從依次遞射。大家平白地亂射了一回,巫覡等齊拜御前,說是鬼已盡死。劉子業大喜,便命張筵奏樂,慶祝鬼已蕩平。這時拘禁在宮殿的湘東王劉彧,已串通了主衣壽寂之、內監王道隆、學官令李道兒、直閣將軍柳光世等共謀殺死劉子業。

  劉子業在竹林堂中,設了筵席,與謝娘娘、山陰公主,一同入席歡飲,由宮女們四下奏樂,好不開懷。忽然有一群人,持刀直入,劉子業料知有變,慌忙引弓搭箭,向來人射去。偏偏一箭落空,劉子業只好向後逃走。巫覡綵女等四竄而逃。劉子業且走且呼,口中叫了數聲,被一刀刺入背中,再一刀斷送性命。不久湘東王劉彧即位,是為明帝。山陰公主淫亂宮闈,即日賜死。以面首三十人殉葬。劉子業被草草葬在了秣陵縣南,年僅十七。時人稱為廢帝。

  總評

  劉子業

  《宋書》:廢帝之事行著於篇。若夫武王數殷紂之釁,不能掛其萬一;霍光書昌邑之過,未足舉其毫釐。假以中才之君,有一於此,足以霣社殘宗,汙宮瀦廟,況總斯惡以萃一人之體乎!其得亡,亦為幸矣。

  《南史》:帝少好讀書,頗識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往往有辭采。

  歷代評價

  荒淫無道

  歷史學家懷疑劉宋王朝的皇帝們有家族精神病,劉宋除開國初期幾位君主外,多位皇位繼承者這種整體性的荒淫殘暴真是歷代少有。但人性是複雜的,這種現象的產生也可能是由於宮廷之內的親情關係的淡薄,權力慾望的無休止膨脹,那些皇帝們過早地看慣了世態炎涼,並且時刻感到如履薄冰。在當時那個險惡的政治環境裡,幾乎所有最高權力的擁有者,結局往往悲慘,已經到達一個朝不保夕的地步,因此在巨大的壓力下心理必然會發生扭曲,他們用殘暴來掩飾恐懼,用放縱來宣洩壓力,非常類似於一個末世魔鬼的狂歡。

生肖為牛的帝王將相: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諡號孝景皇帝,無廟號。終年48歲。劉啟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諡“孝景皇帝”。葬陽陵。按周代《諡法解》,“景”是美諡:“由義而濟(獲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慮(喜歡深思熟慮,善於充分謀劃)曰景”“布義行剛(傳播仁義,品德堅強)曰景”。雖有諂媚溢美之意,但也從幾個側面反映了景帝的政治狀況及性格特徵。劉啟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史記·外戚世家》:“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冊立皇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冊立為皇太子。”

  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於是病中為太子主持加冠,臨終前,對劉徹說:“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為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還要知機、知止。景帝似乎已經感覺到兒子有許多異於自己的品質,把天下交給他是放心的,路還是讓他自己走吧,多囑咐也無益。不久,景帝病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葬於陽陵(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諡號“孝景”皇帝,“景”為布行剛義的意思。太子劉徹即皇帝位,這就是漢武帝。景帝生前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接班環境,把一些資格老軍功大的大臣罷免或賜死,周亞夫就是個例子。在對晁錯的問題上他似乎有些軟弱不知所措。但對死後問題上看的比較透徹,很長遠。

  大事年表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劉啟出生。

  文帝元年正月(公元前179年),劉啟被立為皇太子。

  文帝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同月丁未日,劉啟即位。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諸侯王發動“七國之亂”,10個月後被平定。

  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丁巳日,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日,劉啟駕崩未央宮。二月癸酉日,葬陽陵。諡號孝景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⑴無為而治

  ⑵七國之亂

  經濟

  1、重農抑商,發展經濟

  2、輕徭薄賦,約法省禁

  3、加強馬政建設

  文化

  發展教育,打擊豪強

  民族

  景帝時期是匈奴“最強大”的時期,強大的匈奴騎兵南下進擊漢地,燒殺搶掠,嚴重威脅著西漢王朝的統治。而此時漢朝社會經濟有了恢復和發展,但要戰勝匈奴,條件仍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景帝怎樣處理漢匈關係呢?總的來說,是有戰有和,但和多戰少,以和為主。

  人物評價

  司馬遷:“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

  班固:“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曹植:“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司馬貞: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兇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史記索隱》

生肖為牛的帝王將相:劉備

  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劉備,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劉備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是他父親早死,家境貧寒,與母親賴販草鞋、織草蓆度日,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從小就志存高遠,在爾虞我詐的三國亂世中,他以卓越的品質、謙遜的作風招攬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關羽、張飛、糜竺、簡雍、孫乾等),雖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但最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終成大事,建立蜀漢,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乘亂起兵,嶄露頭角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28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選精汰穢,該郡督郵到安喜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張飛銜恨在心,捆綁督郵鞭打兩百。劉備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

  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讓他代理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

  劉備外御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三國志》記載,劉備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連修史的陳壽都不禁嘆道:“其得人心如此”。

  激昂大義,捨身相救

  當時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驚訝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軍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袁紹攻公孫瓚,劉備與田楷東屯齊。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藉口為父報仇而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劉備以本部千餘人從田楷往救之,雖然沒能擊退曹操,但是恰好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曹操根據地失陷,於是回兵兗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使屯於小沛。

  兩據徐州,兩失徐州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陶謙病故,遺命將徐州交與劉備。劉備又得到糜竺、陳登、孔融等人擁戴,遂領徐州牧。此時呂布被曹操打敗來投靠,劉備善待禮遇他,讓其屯於小沛。

  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擊,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這時,呂布偷襲了下邳。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乃收餘軍東取廣陵,為袁術所敗,轉軍海西,困頓至極,得從事東海糜竺以家財助軍。於是向呂布求和,呂布讓劉備駐軍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領步騎三萬攻小沛,呂布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用“轅門射戟”使兩家罷兵。

  不久,劉備再度召募了萬餘人的軍隊,呂布惡之,於是率軍進攻小沛。劉備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又益其兵,並給與糧草,讓劉備屯沛地。其後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派高順和張遼進攻劉備,曹操雖派夏侯惇援救,但被擊敗。沛城最終被攻破,劉備妻子被擄,單身逃走。劉備在梁國國界中與曹操相遇,於是與曹操聯合進攻呂布,呂布投降後,劉備力勸曹操殺死呂布。其後劉備與曹操回到許都,被表為左將軍。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車騎將軍董承受漢獻帝衣帶詔,劉備起初未敢加入。後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心驚,筷子掉落。此事後劉備知道曹操難容自己,遂與董承等人同謀。恰逢當時曹操派劉備與朱靈一起攻擊袁術,其後劉備進軍下邳,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自己還小沛。東海昌豨以及諸郡縣多從劉備,劉備遂有兵數萬,於是北連袁紹抗擊曹操。曹操派司空長史沛國劉岱、中郎將扶風王忠往攻,被劉備擊退。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衣帶詔事發。曹操決定親自東征劉備,雖然曹軍中將領多認為袁紹才是大敵,但曹操卻覺得劉備是英傑,必要先行討伐,郭嘉亦贊同曹操。劉備戰敗,北投袁紹。

  顛沛流離,依附劉表

  秋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闢等叛歸袁紹。袁紹使劉備領兵助之,不久為曹仁打敗。劉備回到袁紹處,以連結劉表為由,帶兵復到汝南,聯合黃巾餘黨龔都,斬殺曹操派來平亂的將領蔡陽。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往投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表命劉備帶軍北上,到葉縣,夏侯惇、于禁、李典率軍抵擋。劉備偽退,設下伏兵,李典覺得有詐乃勸之,夏侯惇不聽,被劉備打敗,幸好李典及時趕來,劉備軍力過少,知道相持下去佔不到便宜,於是退軍。劉備在荊州數年,自覺老之將至而功業未建,遂有“髀肉之嘆”。劉備向劉表提出趁曹操進攻烏桓時偷襲許都的建議,劉表沒有采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曹操此時親率大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投降曹操,長子劉琦聯合劉備。劉備從新野撤往江夏,路經襄陽時,很多荊州士人投靠劉備,有人勸說劉備拋棄他們,輕騎前進,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到當陽時,竟有十餘萬眾,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被曹軍追擊,敗於長坂。

  登基

  橫跨荊益,大業初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劉備從孫權手中借的荊州江陵(南郡),佔據荊州五郡。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襄助自己對付張魯,法正、龐統因勸劉備圖取益州。劉備遂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將數萬步卒入蜀,與劉璋會於涪。期間張松、法正、龐統皆勸劉備襲殺劉璋,劉備以初來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拒絕。劉璋上表推薦劉備代理大司馬,兼領司隸校尉,配給劉備士兵,督白水軍,令他攻擊張魯。劉備北至葭萌,駐軍不前,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張松事情敗露被殺,劉備於是與劉璋反目。劉備依龐統提出的計謀,召白水軍的楊懷到來並將其斬殺,吞併其部隊。派黃忠、卓膺率軍南下進攻劉璋,佔領涪城。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派遣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在涪阻擊劉備,都被劉備打敗,吳懿投降。劉璋又派李嚴、費觀統帥綿竹諸軍阻擊劉備,李嚴率眾投降。劉備軍力益強,分軍平定各縣。同時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張任、劉循退守雒城,劉備率軍進攻,張任出擊,被劉備軍斬殺,劉循遂堅守不出,龐統率軍攻打雒城時為流矢所中戰死城下。

  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圍近一年才被攻克,劉備乃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都。時劉備派建寧督郵李恢說降馬超。馬超來到成都,劉備命他率軍屯城北,一時城中震怖。劉備於是派簡雍勸降了劉璋,遂領益州牧,啟用蜀中諸多人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北攻漢中,在漢中之戰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而後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派遣趙雲和黃忠在漢水之戰大破曹軍,迫使來漢中不到兩個月就被擊退,劉備因此全據漢中,同年進位漢中王,使蜀漢政權達到了最為鼎盛時期。

  丟失荊州,慘敗夷陵

  然而,漢中佔領不久,關羽孤軍北伐,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呂蒙以白衣計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年號“章武”。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意圖奪回荊州,但於公元222年夏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

  去世

  劉備雖然大敗,但是餘威仍在,孫權聽說劉備駐紮在白帝城,遣使請和,劉備出於對全域性的考慮,同意孫劉再次聯盟。

  劉備於223年04月逝世63歲,諡號為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遺詔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人物性格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君臣融洽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佔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堅忍不拔,終成大事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裡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歷代評價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蘇轍:“世之言者曰: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劉備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於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勝,則亦已惑矣。蓋劉備之才,近似於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術。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據勢勝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廣收信、越出奇之將,以自輔其所不逮;有果銳剛猛之氣而不用,以深折項籍猖狂之勢。此三事者,三國之君,其才皆無有能行之者。獨一劉備近之而未至,其中猶有翹然自喜之心,欲為椎魯而不能純,欲為果銳而不能達,二者交戰於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棄天下而入巴蜀,則非地也;用諸葛孔明治國之才,而當紛紜征伐之衝,則非將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將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於二袁之間,困於呂布而狼狽於荊州,百敗而其志不折,不可謂無高祖之風矣,而終不知所以自用之方。”


生肖帝王將相李誦

  為牛的帝王將相:李誦   李誦,即唐順宗;唐德宗的長子,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臘月初二(1月8日)出生於長安。806年逝世。去世後諡號為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早期經歷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生於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曆十 ...

生肖帝王將相

  為牛的帝王將相   漢景帝——(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即劉啟,西漢皇帝。公元前1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漢文帝之子。繼續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田稅由十五之一降低到三十之一。採納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將諸侯王任免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王國行政由中央所任官吏管理,以 ...

生肖的仁人志士楊開慧

  楊開慧,號霞,字雲錦,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鄉。楊昌濟之女,毛澤東的第一任妻子,與毛澤東生有三個孩子,分別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在毛澤東率領中共紅軍第二次進攻長沙後,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她拒絕退黨或宣告與毛澤東脫離關係,於1930年11月14日被殺害。1957年毛澤東為紀念楊開慧特寫了 ...

生肖的仁人志士廖仲愷

  廖仲愷(1877年-1925年),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為客家人,生於美國舊金山華僑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祖居地是廣東梅縣程江鎮,漢族客家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國民黨左派領袖。 ...

生肖的仁人志士趙世炎

  趙世炎(1901-1927)字琴蓀、號國富,筆名施英、樂生。四川酉陽(現屬重慶市)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趙世炎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者。他是上海工人 ...

生肖的仁人志士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 ...

生肖的仁人志士鄧恩銘

  鄧恩銘,又名恩明,字仲堯,貴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五四運動爆發後,鄧恩銘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1920年11月,他與王盡美等組織勵新學會,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抨擊社會現狀。1921年春,鄧恩銘參與發起建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共產黨早期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