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生育習俗

生育習俗

  [方便肉] 舊時,在女兒懷孕臨產的月份,母親要送肉給女兒。肉約一寸足方光景,要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燒熟送去,叫做"快便肉"。說產婦吃了,臨產快便。

  [孕婦諸禁] 孕婦坐月,俗多迷信,其禁忌甚多。據傳,如看戲,會使胎兒面花(因劇中有花臉出現);包塞瓶口,會使胎兒的口鼻、耳、肛門閉塞;吃螃蟹,會使胎橫難產。同時,不能切肉、切魚,否則胎兒會皮膚破裂,或者四肢畸形,五官不會端正。他人結婚,孕婦7天不能進洞房,俗話說,"給毒眼眙了"。所謂毒眼,就是孕婦腹大的意思,會使新夫妻不和睦。凡遇婚娶第一天,不論男女,都怕遇見孕婦,如果孕婦不自迴避,便會受人責備。

  [坐褥] 臨產時,產婦坐在產褥上,叫做"坐褥"(開始用草蓆,後來用棉褥)。抱腰媽坐在產婦背後抱住產婦的腰,僅給以湯水,由洗生婆指揮一切進行接生,家長點起香燭虔誠跪拜,祈保母子平安。當時醫學不發達,婦人分娩是危險的事。楊淡風寫道"金花飛濺命懸絲,告廟禱天賴母慈,破腹一聲兒墜地,是娘生死關時"《永嘉風俗竹枝詞》。有些地方,在屋簷下掛起一種叫風蘭的花,傳說能催生。嬰兒生下,接生婆給他洗了,用剪刀(山區用破瓷片)剪(割)下臍帶,穿起利市衣,吃了索麵湯而去。(過去接生,因用剪刀剪臍,引起嬰兒患破傷風烈死亡甚多)。

  [開喉奶] 嬰兒生下週天,要在潮平時候,先向鄰家討奶乳喂,這叫做吃"開喉奶"。開喉之後,才將自己的奶給孩子吃。開喉奶還有講究,生男要討女的,生女要討男的,人必須是別姓的,意思是表示將來向別姓找匹配。

  [增人口] 增人口三日之後,請道士解禳,意思是因為婦人娩,汙穢不淨,會使六神迴避,邪惡妖怪來犯,並且家裡添個新丁,也不可不報請六神保護。按照屋的方向,設插香米碗,點蠟燭錫臺,擺供祭物品,置中堂桌上,道士一鞠躬,後面的人一拜。然後,道士左手拿一碗清水,先將一道淨水符焚在裡邊,故叫淨水,右手握鈴和柏葉,緩步搖鈴,用柏葉一蘸一灑,遍歷產房,灶房等地,然後回到原處,說是已經把穢氣洗淨,六神也就會保護嬰兒了。平陽、瑞安等地則叫"增人口"。

  [取名] 嬰兒取名字,要先請算命人定時辰,如果五行有所偏缺,所取名字要用偏缺之行的名填補,如缺金的,要取金旁的名等。溫俗,不論男女,多以妹( )字呼之,趙姓稱趙妹,錢姓稱錢妹,有小名者亦帶妹呼,取其易養之意《永嘉聞見錄》。

  同時,新生兒要100天不可出房門。外客不可闖入房內,如果誤闖進去,叫做"生人衝",說對嬰兒不利甚至會引起死亡。

  [三朝] 兒生3天,俗叫"三朝",洗生婆來代嬰兒洗浴,檢視臍帶剪痕,脫去利市衣,更換新衣。這新衣一般是外婆家三朝禮送來的。三朝要擺酒席,以請洗生婆為主,其他請吃過開喉奶,賜利市衣以及臨褥時幫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請男客,這叫"三朝酒",也叫"解禳酒",或叫"擺毛飯"。

  產婦屬頭胎的,其母家要送禮給婿家,叫送"三朝禮",所送禮物,如一年四季的衣、褲、帽、鞋、抱裙、兜篷、尿布等,以及金銀首飾和坐車、立車、小床、小帳等,都是週歲以內嬰兒所用物件。還有金交剪一把(計重不到一分),釘在嬰兒帽上。除此以外,還有彩餅六色和壽桃、紅蛋、落花生(染紅)、福壽糕、桔等,都取吉利之意。各縣還有"改毛衣"的風俗,即用舊布帛,或用舊衣改制小孩衣一件送給小兒。

  [月裡羹] 在嬰兒未滿一月內,外婆家要送月裡羹給產婦吃,主要禮品是豬肚和索麵;次要禮品有蛋、魚、糖。在滿月以內,任何客人來,點心一定用索麵,加兩個蛋,叫做吃索麵湯。溫州的索麵,乾燥有鹽分,可以久藏。在平陽,則是生子,婿以雞酒報於翁家,翁家饋食,曰"月裡羹´,兼致小兒衣物,親戚亦饋食焉"《平陽縣誌》。

  [滿月酒] 也叫"彌月酒",又叫"湯餅筵"。由嬰兒滿月而來,俗有大滿月(40天)、小滿月(30天)之分。有些有錢人家在滿月時,大擺酒席,發出請柬,大意是某月某日是小兒彌月之期,為湯餅之會,於是親友都要送禮,封包上則寫"湯餅之敬"。有的人家還掛燈張彩,演唱彈詞,大肆奢侈。在平陽,則滿四月,設湯餅會,叫"做百日"。

  [打光光和開葷] 滿月時,要招來剃頭匠,剃去嬰兒胎髮,叫做"打光光",滷門必須留足方一寸多的發,叫做"孝順發"。所剃胎髮,用紅布包裹,送去懸在保生娘娘宮神座旁邊,是保長生的意思。滿月後,嬰兒可以開葷。但開葷不能用自己屋裡食品,必須到人多的人家做喜事的地方,乞取魚、肉、雞、鴨之類開葷,算是叨來了生旺鬧熱的光,叫"叨光"。如果碰不上,有的隔幾個月才開葷的。

  [試周] 小兒生來週年,叫"試周",俗語叫"對對",意即對年,也有叫對周、望周等。外婆家要送禮,所送的是小兒四季衣、褲、帽、鞋、長短都有,要穿到七八歲上書院為止。此外,還有兒童玩具和銀製的腳鐲、手鐲、項圈、銀鈴、銀奶吮等。為什麼都用銀器,說銀是貴重物品,惡鬼邪神不敢近。要擺酒,在請柬上寫試周週期或 盤之期,或試兒之期,親友所送,或以衣服,或以銀飾,然而大都以金錢折禮者居多。

  [夜啼] 小兒夜裡多啼哭,民間往往在黃紙上寫"天蒼蒼、地皇皇,小兒夜啼不可當,行路君子念一遍,小兒一寢到天光"。並在最上面排著兩點一列,和道士畫符一樣,顛倒帖在通街,說是可以止夜啼,其實都是自己騙自己。

  [百家衣] 古代官宦富貴之家或中等人家,為長子祈福的風俗,在長子啟蒙前,先向100戶人家各索討一布塊,後發展到為由100家送一塊錦鍛,拼縫而成。每塊直徑為7釐米,呈8角形,顏色不同,並且都繡上花、鳥、蟲、魚或人物。

  [上書院] 也叫上學,兒童到虛齡七八歲,就要上書院,書院也叫書館、學塾、蒙館等等。先擇吉日發矇,中堂上擺列婆家送的髮菜、生湯圓、蜻幹、豬肝、花蛤、小鯉魚等十味,裝十魁碗,叫十魁。由老學生來伴新學生共食,然後新學生在紅氈毯上跪拜蒙師,蒙師把手教新學生,執筆填寫用紅字印成的上大人習字紙一張。寫畢,又將所寫的字密密加圈,新學生拜謝蒙師出堂。有的插銀花一對,騎馬向長輩親友拜客,長輩人給他拜見錢,這叫"發矇"。外婆家所送禮物有狀元片、糕乾、福壽糕等,分發給同窗書友吃,另有果盤面和一封贄見包,還有紙做的魁星和狀元,前者由蒙師收去,後者交學生領回,以後設筵款待蒙師。

彝族的生育習俗

  彝族人不設廟宇,不供菩薩,但篤信山神。當地的法師稱為“畢摩”,畢摩給人作法就要念經,當地人對畢摩十分崇拜。畢摩影響著彝族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在生育習俗方面也不例外,那麼彝族的生育文化有何特殊之處呢?

  促育經

  彝族人稱生育為“喜事降臨”。不生育的要請畢摩唸經“促育”,彝語稱“曲耳比”。

  所以在促育過程中,畢摩祈求:“高貴的山神……接受我們禮;高貴的山神……給她送個孩……。”祭山神的紀詞很多,畢摩唸完以後就燒豬、獻酒,然後大家同吃,並將婦女的全套衣服和男子的帕子綁在樹上,將雞蛋扔掉。如果畢摩識藥,還要帶著婦女和家人去挖一種味道淡、甜、地下結兩個橢圓形根塊的“雙胎參”。據說,這種補藥是一種很有效的促育藥,婦女吃了一年半栽就會受孕。由於畢摩的故弄玄虛,易給人們造成錯覺,對他十分崇拜。

  敬灶神經

  婦女生育難產時,要敬灶神,請畢摩念“敬灶神經”。唸完經,畢摩用一個二、三兩重的石塊,放在火裡燒紅,把柏枝在裝有半瓢冷水的瓢裡。然後把燒紅的石頭放進水裡,水蒸氣升騰,柏枝香味滿屋。畢摩端起水瓢在難產婦的頭上繞三轉,又從灶心中取一小塊泥土,煨水給難產婦喝下,不到半小時,孩子就出生了,據說柏枝和老灶土都是神速的催產藥。

  婦女生育後,孩子的爸爸帶一瓶酒、一隻雞去外婆家報喜。如果生男孩就抱母雞去,生女孩就抱公雞去。外婆接到雞後,就把公雞換成母雞,母雞換成公雞,交給女婿抱回去餵養,不準殺來吃。

  滿月經

  在為孩子辦滿月酒時,要請畢摩來唸經,請長老剃頭。親朋好友拿來紅布掛在門上面,稱為“掛喜紅”。掛紅時,要請歌師來唱歌祝賀。

  孩子在一歲之前若經常啼哭,就要抱到路上去“撞名”。準備一瓶酒、一隻熟雞、一鍋飯、一個小木橋,將酒、雞、飯放在靠近小溝的地方,把橋搭在小溝上,抱著孩子躲在附近的草叢樹林中,一旦發現有二十歲以上的男人從小橋上走過馬上就跑出來把他拉著,扯下過橋人的一個衣釦,抱孩子拜之,要求他給孩子取個名字。過橋人則把孩子接過手,向東南西北各拜三拜,從此過橋人就成了孩子的幹阿爸。拜認完了,大家應在原地生火熱雞,熱飯,同吃同喝,臨別時互告姓名住址,以後經常來往。

  長毛經

  有的孩子滿月時不剃頭,就要留三年。三年剃長毛時,父母要請一次客,請一長老剃頭。剃頭前,要請畢摩念“長毛經”。透過孩子三年的成長過程的追憶,寄託父母的期望:“願你長成材,好把棟樑做。”

滿族的生育習俗

  婦女生子,對於每個民族的百姓來說都是關於延續家族血脈的頭等大事,但不同的民族在這方面也有不同的講究與習俗。如前面所說,滿族對於生育小孩也是十分重視,他們民間流傳“男修車前馬後,女修產前產後”的說法。那麼,滿族對於生子又有哪些特別的文化呢?

  供奉“佛朵媽媽”

  滿族人家都供奉“佛朵媽媽”,“佛朵媽媽”也叫“奶媽”。相傳,奶媽是少數民族滿族先人的奶母,對少數民族滿族人有養育之恩,為了報恩,家家戶戶都供奉“佛朵媽媽”;除此之外,還有祈禱子孫興旺的意思。如此傳來傳去,後世人就把“佛朵媽媽”傳為保護嬰兒的神仙——“奶奶神”了。什麼是“佛朵媽媽”呢?就是一個用布做的小口袋,袋內裝五色線,少數民族滿族人叫“子孫繩”,也叫“鎖繩”,意思是把孩子鎖住,好養活。

  以西為尊

  滿族人以西為尊,以西為上,所以滿族婦女生孩子不能生在西屋,必須到東屋;如果產婦住在西屋,也要在臨產前搬到東屋去。

  滿族婦女生小孩有兩大忌:一忌生人進產房(少數民族滿族人叫“月房”),滿族人認為,嬰兒降生之後第一眼看到誰,長大了就像誰;二忌其他孕婦進“月房”,會把產婦的奶給帶走,嬰兒就沒有奶吃了。所以孕婦不能隨便走門。

  “落草”

  孕婦臨產時,得先把炕上的被褥捲起來(滿族人習慣睡火炕),然後得把鋪的炕蓆捲起來,在土炕上鋪層穀草;婦女把孩子在穀草上,所以少數民族滿族人把孩子出生叫做“落草”,據說這是不忘本的意思。

  孩子降生的第二天,產婦家要請一位孩子多的,身板好的孩子媽媽來給小孩吃第一口奶,俗稱“開奶”。第三天,由接生婆來給嬰兒洗澡,俗稱“洗三”。洗澡用的水,要用槐枝和艾蒿浸泡。接生婆一邊給嬰兒洗澡,一邊誇獎嬰兒,說這孩子如何如何好,說一些好聽的、吉祥的話語。洗浴完畢,用削好的蔥白打嬰兒屁股三下,邊打邊唸叨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洗完之後,接生婆和前來祝賀的老親少友,要把帶來的銅錢、雞蛋、鮮花、大紅棗等東西扔到銅盆裡,俗稱“添盆”。當天,產婦家要留下賀喜的親友吃麵條,俗稱“喜面”,意味孩子長命百歲。

  “睡扁頭”

  給嬰兒“睡扁頭”的習俗,是滿族人所特有的。就是讓嬰兒枕著裝有糧食的枕頭睡覺,並叫嬰兒仰面朝天躺著,日久天長。把嬰兒的後腦勺睡得又平又扁,這是為嬰兒特殊安排的,滿族人認為後腦勺平扁是一種時尚、美觀。同時嬰兒的後背也睡得扁平、肩寬,也認為是健美。滿族嬰兒的頭沒睡平扁,或者沒睡好,睡扁了,會被人恥笑,說這個媽媽不會侍侯孩子。


傣族的生育習俗

  許多少數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生育習俗與禮儀,傣族也不例外。傣族的生育習俗,從女子未孕前的求子到生產有許多有趣的禮儀。   孕前   若女子成婚兩三年後未懷孕,則要向神靈求子。求子的方式主要有:殺雞獻祭寨神求子,獻雞蛋向村寨附近的大樹求子,到江邊宰鴨向水神“匹南”求子等等。不論向何種神靈求子,求者要心誠,求祭前 ...

普米族的生育習俗

  普米族繪畫資料(網路)   生命的誕生對於每個民族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各個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宗教文化會造就不同的生育文化。普米族是主要聚居在滇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有著獨特而神秘的生育習俗。   普米族婦女孕期有許多禁忌,諸如不讓懷孕的婦女吃兔肉,否則生下來的孩子會缺唇或豁唇;不能吃生薑,也不能與男人同床 ...

湖南生育習俗 賀生

  賀生是湖南省境對嬰兒出生後的一種壽誕禮俗。孩子生下地後,全家人喜悅無比。女婿立即到岳父家報生,也叫報喜。   孩子滿三朝,尤其是第一胎孩子滿三朝,外婆要請人挑去大米、糯米、酒、甜酒、雞、鴨、蛋、豬肉、豬腿等食品,送去嬰兒的衣、褲、鞋襪、帽等服飾,帶去新搖窩和搖窩中的棉被墊、小棉被、揹帶、花蓋裙等物,前往賀 ...

上海金山生育習俗

  催生、報生   孕婦分娩前一個月內稱“踏月”,選擇初三、初五等吉日,孃家備胡桃、糖、糕、肉、蛋和草紙等八色禮物,由岳母送到女婿家,徑直進房放在女兒床上,稱為“催生”。男方將禮物受盡。楓涇等地習俗,男方把“催生”的胡桃、糖、糕等物分給親戚,稱“分喜物”;親戚接到喜物,買食糖去孕婦家探望,稱為“買糖”;如果孕 ...

畲族——生育習俗

  畲族歷來重視生兒育女。懷孕婦女雖然照常參加生主勞動,但受到村人愛護和照顧,不讓其乾重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畲族婦女分娩都在婆家。臨產時都要坐在矮板凳上,待嬰兒出生後,婆婆或接生婆才近前幫忙。她們認為“分娩不潔”,以免汙天穢地,衝撞“神明”。因此,在孕婦分娩時,要點燃一束幹茅草或破紙傘,驅除房間穢氣。 ...

漳州生育習俗

  為祈求得子,久婚未孕婦女有向授子女神──註生娘娘許願的風氣。如果婦女懷孕了,則孕婦必須堅守各種禁忌。孕婦忌“喜沖喜”,忌夜出,忌食喜喪事的食品,忌參與喜喪事。 懷孕初期二、三個月內俗稱“病子”。懷孕期間,孕婦多食營養補品,此謂“補胎”。民間俗謂“補胎,較好做月內”,意為產前補養比產後補養重要。如偶有“動胎 ...

揭西縣生育習俗

  洗三朝 客俗嬰兒出生三天後給嬰兒洗澡,俗稱“洗三朝”。十二日蒸糯米飯,煮姜酒,請鄰居到家“吃喜酒”。也有送雞肉、豬肉及姜酒至親戚或鄰居家中,分享共慶的。親戚鄰居各贈一對雞春(蛋),多則三對,表示祝賀。女婿要送姜酒及雞肉、豬肉到岳家報喜。岳家收後即轉送親戚鄰居。   慶滿月 如生長子,則較隆重,當日設宴請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