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畲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

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

  佤族是少數民族中的一個民族,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且他們對於這些節日也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有哪些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佤族的傳統節日

  “便克”節

  每年農曆6月24日為節日,類似其他民族的火把節,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過節這天,家禽家畜、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要全部關好收齊,不能讓其留在野外,別人借去的東西也要收回,家裡人不準外出。

  除了派女孩到旱谷地裡採摘小米穗或者幾片葉子、瓜果之類外,全寨人誰也不準上山下地幹活,不準出門串親。因為小米比旱谷成熟得早,就先叫小米魂,生怕不乾淨的人先拿吃,年收成不好。小米穗、瓜果等拿到家後要殺雞、蒸糯米飯,舂粑粑,由老人念祝語叫魂。這天早上忌諱客人進屋。

  當夜幕降臨時,家家戶戶要點燃火把,豎在屋簷下,整個寨子亮如白晝,接著用幹蒿子和香灰撒向室內外,驅逐蚊蠅。

  青年男女借撒香灰之機互相傾訴愛慕之情,老人們成群結隊地巡迴喝酒唱調對歌,年輕人集中在舞場上踢竹球,整個寨子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之中。

  在佤族節日中,便克是第一大節日,人們將它視為滅災驅鬼,送舊迎新,預示家事平安,五穀豐登,六畜滿園的隆重佳節,視為舊的災難、飢餓、疾病的結束,新的吉祥、平安、快樂的開始。

  “齋”節

  又稱新米節。佤族是一個農業民族,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圍繞農業生產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動,有的還漸漸形成定製,發展成為節日。“新米節”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節”是稻穀成熟,品嚐新米的日子。由於氣候的差異,各地穀物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地區、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戶過節的時間也不一樣,但過去一般多在農曆七八月份(佤歷九十月間)進行。日期的確定,一是根據各自糧食的成熟情況選擇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屬相之日為最佳。意在請先祖的靈魂回來,與家人一起同嘗新米,共享歡樂。並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後代家庭幸福,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為了讓各地佤族同胞能夠共同歡度“新米節”,1991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聯合決定,把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

  傳統的新米節多各家各戶獨自進行。節日這天,主人早早起床,準備好過節的酒肉佳餚。然後到田裡去採割新谷。割回來的穀子一束掛在門上,表示招谷魂進家。其餘的搓下穀粒,用鐵鍋微火焙乾,舂出新米,做成米飯。

  接著舉行家祭儀式:盛一碗新米飯,與各種菜餚一起擺於神臺之上。儀式結束後,以巫師和老人為首,全家人喜嘗新米。之後,主人才開啟家門,把自家過節的訊息告知鄰里鄉親們。於是人們紛紛攜帶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則殺雞、宰豬,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歡歌笑語,同享豐收的喜悅。

  “臥”節

  即春節。節日前幾個月,家家戶戶都要備好肉食、柴禾、節日新裝等,要維修房屋。臨近節日,婦女割草準備料,男子修水溝迎新水。臘月二十九日,村寨中的舞場上要栽一棵松樹,裝飾打歌場。臘月三十晚,每家都舂糯米粑粑、濾水酒,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家裡酹酒祝詞。大年初一清早,大家都起來放槍鳴炮,宣佈新的一年到來了,這時婦女小孩也都起來抬起竹筒接新年吉祥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佤語叫“近”。

  這天全寨人不出寨門,外寨人也不宜入寨進屋,大家只能在家裡安閒。大年初二清早照例響起隆隆的槍炮,告示大家今天的拜年日。佤族拜年通常逐家逐戶拜一下,備有家宴的吃上一點,未備家宴的喝上兩杯水酒就行了。佤族通常在初二這天開始打歌,下午四點左右老年人就到舞場開始打歌。

  當夜幕降臨時年輕人就陸續走入打歌場,老年人也陸續退出舞場。舞場氣氛熱烈,人們把一年中的激情和快樂盡情釋放出來,一直到半夜人們才漸漸散去。過年一般5—7天,打歌也要打3個晚上。

  過年期間,中老年人喜歡聚在一起唱“宗呷”(唱調),用歌來抒懷,年輕人則聚在舞場上打陀螺、到野外踏青娛樂。

  插種節

  插種節又稱“惹島”節。在山巒重疊的阿佤山上,每當春耕季節,勤勞的佤族人民便忙著耙田耕地,準備插種稻谷,同時舉行饒有風趣的插種節。

  插種節當天,大家要修築好村中的道路,各家房屋內外打掃乾淨,青壯年自動組成幾個小組,有的上山去狩獵,有的在河邊捕魚。打得的獵物和捕到的魚,煮成稀飯,如果獵手們打到大的,野豬等返寨時,人們都到寨門去迎接,唱起獵歌。

  插種節有全寨性活動和各戶單獨活動兩種形式。全寨性的活動,要在寨中廣場上剽牛一頭,然後將牛肉切成塊,按戶各分一塊;各家獨過“惹島”節時,每家主婦要到自己的田地裡,做些象徵的插種動作。傍晚,全寨男女老幼聚集在通紅的火塘邊,飲酒唱祝福的歌。領唱者必須是年長者或者德高望重的老歌手。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其中一個民族,在錫伯族中有著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傳統節日,那麼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抹黑節

  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

  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物件。

  閒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小夥子臉上抹黑。

  錫伯族的“抹黑節”據傳說,錫伯人民因苦於小麥黑穗病之害而演變出這一獨特的節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陽未升起之時,錫伯族群眾就要用預先準備好的鍋底黑灰往臉上塗抹。

  親朋鄰居不相互串門,子侄輩首先給老人跪下,用鍋灰往其前額點一點,然後,平輩之間相互亂塗,直到一個個都成為黑臉蛋為止。只有青年婦女不提倡臉上抹黑。這一習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爺開恩,不要讓小麥染上黑穗病。

  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這一天農戶家向糧倉焚香禮拜,在糧囤裡插上香,周圍灑上灰圈,以避邪,求豐收。

  二月節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這天,收回“喜利媽媽”。為了送“喜利媽媽”還位,用蕎麵和成麵糰再用刀削成不規則形的面片,名叫“蕎麵特合勒”。下鍋煮熟後,拌紅糖吃。近族各戶男女老少都去叩頭,吃蕎麵片。家家戶戶用灶塘中的灰,從井臺撒到家門,撒成一條較寬的灰道,叫做“領龍”(或“引龍”)。

  西遷節(又稱“四一八節”)

  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豐盛的食品,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一起,彈起“東布林”(錫伯族的一種樂器),吹起“墨克調”(錫伯族的一種曲調),跳起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的民族舞蹈“貝勒恩”,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

  十月節

  錫伯族稱“專拜依車”,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又稱“下元節”。為緬懷祖先,每年這一天也要上墳將用紙疊成的衣、褲一起燒化,謂之“送寒衣”。

  懷親節

  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是錫伯民族的西遷戍邊紀念日,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這是二百餘年來錫伯人民的傳統節日,紀念一部分錫伯族西遷祖國西北邊疆的伊犁地區,駐防戍邊的英雄業績。又有懷念親人之意。西遷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遷官兵及家屬與送行父老兄弟姐妹親戚故友齊集在太平寺“錫伯家廟”,共進了離別飯,共飲了離別酒,為戎裝西遷的同胞餞行。

  從此,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在錫伯村屯,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戶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敘保衛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

  祭地節

  祭地節是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春耕開始前選日進行。節日這一天,每家選擇一頭肥豬,在自家後院設定的祭壇上,先用清水澆豬身,家長燒香在豬身上晃三下,口唸著祝詞,面向西天行跪拜禮,祈求地神和天神保佑人畜兩旺,喜獲豐收。

  然後宰豬,將豬血灑在鬃毛埋進土裡。在把豬頭煮成半熟品供在祭桌上。如果節日的這天或隔日下於,那麼這年就是豐收年吉兆。如果節日這天或隔日颳大風,那麼這年可能是災年的凶兆,就要到祈年樹下祭拜地神和天神,祈求消災滅難。

  搶千燭,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舉行。接前各家各戶開始準備做燭。燭是一種特殊的用面和清油做成,做好後送到指定的廟裡。

  燭的數量不限,然後有喇嘛將燭排好,廟裡做一隻特大的燭放在中間向著月亮,周圍是各家送的小燭象徵群星。

仡佬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那麼在仡佬族中,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民間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

  仡佬族節日一:春節

  春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要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比較別緻的有“打花龍”和“打篾雞蛋”。花龍用細篾編成小球,內裝碎碗片和一、二枚銅錢,使其相撞成聲。打的時候,人們聚集在花龍坡上,兩人一組對壘,男女老幼都可參加。

  篾雞蛋比花龍稍大,也是用竹篾編成圓球,裡面塞有稻草。現在,節日裡除這類傳統的文娛活動外,各項球類運動和各種歌舞節目逐漸增多,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農曆十月初一過“牛王節”,屆時做兩塊大糯米餈粑掛在牛角上,牽牛到水邊,讓牛看其影子,然後用糯米粑喂牛。

  仡佬族節日二:祭山節

  農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歸來,萬物復甦,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祭山的村寨為單位各自組織。一村只有一姓者,祭山由長房世襲主持;多姓雜處的寨子,則輪流主持,每年由數戶共同當值,用拈鬮方式確定當值者,主持人面對神樹,恭恭敬敬地祭,呼請名山神來享受祭物,並祈禱山神保佑全寨清潔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男子會犁牛打耙、女子會紡紗織布、多生子女。神樹所在山坡被仡佬人視為神聖之地,備受愛護,人們不得放牛馬去踐踏,不得砍伐山上的樹木,也不能隨意進山砍柴割草,客觀上起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仡佬族節日三:仡佬年

  農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屆時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秧苗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清吉平安。供品用過以後,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俗稱仡佬年。每年這天吃過早飯後,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著嶄新的民族服裝,攜帶著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蘆笙等民族樂器和篾雞蛋(用竹篾編成並用棉花等填充的實心小球)等民族體育器械,以及酒肉飯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墳塋的草坪上。人到齊後,由本族中的首領點放鞭炮和鳴放火銃,表示過年開始。

  接著人們便自由組合,開始進行各種文娛活動。當人們盡情玩樂到下午兩點左右,人們才集中在老祖先墳前祭祖。祭祀時長輩在前,小輩在後,由首領將帶來的10只活雞(公雞5只,母雞5只,每年輪流由10戶人家帶來)死,以血滴入酒中灑地祭奠祖先。祭奠時要用民族語言歌頌祖先“開荒闢草”的功績,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多福多壽。祭祖完畢,接著人們又按長幼次序轉移到草坪上,面對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用民族語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祭祀完畢後,便開始吃年飯。吃年飯時,根據人數分成若干桌,不論年紀大小,只要輩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每桌十人,按輩份在草坪上圍蹲成圓圈,輩份高的坐在前排,輩份矮的坐在後排,有幾輩人就擺幾排。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雞湯和一盆菜放在圓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後即開始吃年飯。吃完年飯後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節日四:吃新節

  農作物初熟,是仡佬族吃新季節,吃新節的時間,和地都不一樣。吃新節前,男女盛裝到村寨附近田埂上摘稻穀、毛稗,次日將谷、稗舂為米粒,集體宰牛1頭。

  第三日清晨以新米粒蒸飯,連同煮熟的牛肉一併祭祖,愐懷先祖開荒闢草之功。祭畢,大家一起分享祀物。所餘牛肉各戶均分帶回,於第四回將其與新米飯一起置於反扣的簸箕上用手抓供各自祖先後,再全家食用。有的地方用六吊穀穗掛在灶角的吊板兩邊,板上墊著糯穀草,草上放直徑約為一尺半大糯米粑及小粑若干,又用粑捏成的倉放板左,犁、耙、牛等放板右,大粑上擺碗、筷、酒杯,按輩分燒香紙跪拜,由家長念請各位祖宗來吃新米飯,保佑全家平安。有的地方的吃新活動是三天。

  頭天下午,各家祭食;次日下午全寨集中下田採谷,大家分工動手將新谷焙乾舂為米,磨豆腐,宰牛,於寨內壩子中祭穀神後集體食用;第三日下午用剩餘食物再會餐一次。吃新節所用穀物,大多數是從自己耕種的田地裡採來的。

  仡佬族節日五:牛王節

  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居住在貴州仁懷、遵義一帶的仡佬族,又稱之為“敬牛王菩薩”或“祭牛王”。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燒紙線,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據仡佬族才人說,這一天是為牛做壽,酬謝耕牛對仡佬人民所作的貢獻。養牛人的家,到了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讓牛在家休息,並把牛廄收拾得乾乾淨淨,墊上厚厚的軟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喂牛。

  同時,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餈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再把牛牽到水邊,讓它從水中照見自己的影子。然後取下餈粑,給牛吃掉,說這是替牛祝壽。

  有的地方,還要放一串鞭炮,給牛披紅掛綵,表示祝賀。沒有養牛的人家,也要備辦酒、肉、香、燭、紙線,到自家的田或土邊祭祀牛王菩薩,祈求它保佑自己早日買上耕牛,或租借別人的耕牛使用時順順當當,乖乖地聽他使喚,耕起地來又快又好。

  仡佬族節日六:八月節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書中就有記載。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幾個青年把一頭頭戴大紅花的黃牛牽來,寨中最長者——“族老”開始禱告,祈求五穀豐登;樂隊奏起“八仙”曲,同時鳴粉槍、放鞭炮。然後殺牛,割下牛心,每戶一份,表示全族團結一心。

  隨後,“族老”還率眾捧著小豬、老雞、大鵝三牲,到菩薩樹下祭祀。禮畢,全族歡聚一堂會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戶舉行家宴後,婦女們偕兒帶女回孃家送禮;男人們串街會友,唱歌、談天。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仡佬族節日七:吃蟲節

  而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蟲節”。這一天,家家飯桌上都擺著幾盤別的風味的菜--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燒炒蚜米泥鰍等。

  還有一些地區把“祭樹”稱為“祭山”,因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區,熱愛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祭山”的具體物件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樹,它是頑強的生命力的體現。祭祀以村寨為單位,只許成年男子參加。除貢祭品外,巫師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仡佬族節日八:敬雀節

  “雀鳥”為仡佬族民族圖騰,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傳統的“敬雀節”節日,進行祭祀儀式、表演傳統民間技藝等。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仡佬族民族文化,堯上在這一天舉辦2010年“堯上仡佬族敬雀節”。“敬雀節”是仡佬先民世代流傳下來敬奉雀神的崇拜綜合性民俗活動,為仡佬族百姓祈禱子孫發達、家業興旺、五穀豐登的一種祭祀活動。據堯上鄧氏家譜記載,敬雀節至少有300多年曆史,“敬雀節”以“敬雀”為核心,包括了敬雀儲存的生態環境居民建築和動態民俗文化的內容。

  敬雀節上,仡佬族同胞向遊客展示魅力獨具的活動內容:舉行敬雀節祭祀、唱攔路歌、敬攔路酒,表演長號嗩吶、仡佬毛龍、仡佬婚俗、山歌對唱、印象堯上等。開展鬥牛、拉牛、抵槓、掰手腕、抵牙巴勁、捉放活雞等獨具鄉村特色的民族民間競技活動。

  仡佬族節日九:搶春水

  遵義縣和務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仡佬人,有“搶春水”的習俗。

  春季農曆“立春”的頭一天,家家戶戶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把水挑足,並準備好鞭炮。“立春”這天,不洗衣服,認為洗衣服會把春水搞髒,也不掃地,不挑水。“搶春水”的人是由家中未婚男子或女子擔任。如家中有幾個未婚男子或女子,那就由家長指派其中既誠實、能幹,又機智、勇敢的人擔任;如果家中沒有未婚男女,就要向親戚或鄰居借一個並在頭一天晚上請到家中居住。

  雞叫頭遍,“搶春水”的人悄悄起床,提上裝水的工具摸黑走到水邊,不出聲,也不能響動,否則認為會驚動“春水”。然後用碗輕輕舀水,一般舀十二碗(閏月舀十三碗)。舀完以後就開口大叫一聲“搶春水了!”接著點燃鞭炮,震得全寨子噼噼啪啪作響,誰家的鞭炮先響,就說明那家搶著“頭水”,那家的娃娃勤快。人們紛紛到水井或泉水邊提水,在回家的路上還要高喊著“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回到家立即燒水,把“春水”燒開。然後燒一罐茶待全家起床後,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吃元宵,祝福全家人平安。

  仡佬族節日十:六合宴

  所謂“六合”,是指“團結、忍讓、寬容、誠和、善處、禮敬”,這是仡佬先民和仡佬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是仡佬文化中最具特徵的精神依賴。

  那麼,為紀念仡佬的先民開荒劈草、倡“和合”、興“七規”(仁、義、禮、忠、孝、敬、讓),每年喜慶或者年末時,人們就會拿出自家最好的飯菜,聚集在村中祠堂斗酒鬥菜,共敘一年的辛勤耕耘、共慶一年的豐收喜悅,這就是仡佬族傳承至今的“六合宴”。


傳統節日是什麼 哪些民間習俗活動

  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傳統節日。那麼畲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呢?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畲族的傳統節日   年節   也叫春節,是畲族最隆重和熱鬧的節日。從農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開始過新年 ...

東鄉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哪些

  在少數民族中,他們有著和漢族不一樣的傳統節日,而他們對於自己民族的節日是十分重視,那麼在東鄉族當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伊歷9月是戒齋的月份,9月因此稱之為齋月。齋月中,他們白天不飲不食,不準說汙言穢 ...

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哪些

  少數民族中的彝族有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有著他們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呢?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彝族的傳統節日   花臉節   花臉節流傳於丘北縣境內,於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歷時3天。節日期間,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歡聚一堂,殺 ...

達斡爾傳統節日哪些 民間活動是什麼

  在我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特色,並且也有著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達斡爾族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民間活動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達斡爾族的傳統節日   “阿聶”節   即春節,是達斡爾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日來臨,人們便停止勞作,張貼年畫和對 ...

普米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

  普米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並且也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   小天地神靈的祭祀   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有的在農曆 ...

傳統手工藝品哪些,太精緻了!

  畲族文化中璀璨的手工藝,是一千年以來畲族的人們用勤勞和智慧換來的結晶。每一種手工藝品都富有民族特色,製作精美,讓人不由得感嘆。讓我們來看看畲族文化中的傳統手工藝品都有哪些?!   畲族刺繡:   畲族民間傳統手藝,集中反映在衣飾刺繡與編織品上。每個畲族鄉村都有幾個刺繡、編織能手。畲族婦女喜歡在衣裳的領上、 ...

登封傳統節日哪些習俗

  登封傳統節日的習俗有:   祭龍闢蟲的龍抬頭時間為二月初二;消災防疫的端午節時間為五月初五;喜慶豐收的過小年時間為六月初六;妙趣橫生的乞巧節時間為七月初七;農耕特色突出的牲口節時間為七月十五;登高賞菊話重陽時間為九月初九;臘八棗樹“吃”米飯時間為十二月初八;送神慌年忙祭灶時候為十二月二十;春節時間為大年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