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當仁不讓於師原文註釋翻譯

當仁不讓於師原文註釋翻譯

  1、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語出《論語·衛靈公》。意為在“以仁為己任”而尋求真理的時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須據理力爭,就是有老師在面前,也決不能遷就退讓。

  2、這段是孔子的名言,為所有行仁道、為壯舉、力求上進的人鼓足了底氣。在仁面前,眾人平等,不必謙讓於師長。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及翻譯註釋

  1、鄭伯克段於鄢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2、鄭伯克段於鄢翻譯。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剷除乾淨,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麼就請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充套件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有什麼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3、鄭伯克段於鄢註釋。

  初:當初,這是回述往事時的說法。

  鄭武公:名掘突,鄭桓公的兒子,鄭國第二代君主。

  娶於申:從申國娶妻。申,春秋時國名,姜姓,河南省南陽市北。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鄭武公之妻,“姜”是她孃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諡號。

  共(gōng)叔段:鄭莊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歲小,因此稱“叔段”。

  寤(wù)生:難產的一種,胎兒的腳先生出來。寤,通“啎”,逆,倒著。

當仁不讓於師註釋

  1、當仁不讓於師釋義:遇到可以實踐仁道的機會,對老師也不必謙讓。

  2、其是孔子的名言,為所有行仁道、為壯舉、力求上進的人鼓足了底氣。在仁面前,眾人平等,不必謙讓於師長。

  3、其出自:《論語·衛靈公》載:“子曰:‘當仁,不讓於師。’”朱熹注曰:“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今人多據此將這句話理解為:面對仁德,即便是老師,也不可與他謙讓。


鄭伯克段原文翻譯

  1、原文: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 ...

當仁不讓字詞解釋

  1、【原文】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譯文】 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3、“當仁不讓於師”是一個特殊句式(介賓狀語後置).這裡的“於”表示介紹動作行為的物件,可譯為“向、對”。   4、孔子說:“遇到可以實踐仁道的機會,對老師也不必謙讓。” ...

陳涉世家原文註釋翻譯

  1、《陳涉世家》原文   作者: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lǒng)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lǘ)左 ...

指南錄後序原文註釋翻譯

  1、原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於是辭相印不拜, ...

當仁不讓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中,子曰,當仁不讓於師。朱熹作過一個註釋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蓋仁者,人所自有而自為之,非有爭也,何遜之有。所以當仁不讓於師應該解釋為,擔當實現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師相比,也不遜色。 ...

當仁不讓文言知識

  1、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古今義   原意為孔子:“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當仁不讓=當仁不讓於師,出處是一樣的,只是經過簡化了。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3、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為知,“知”通“智”。   道之斯行 ...

當仁不讓特殊句式

  1、當仁不讓於師是狀語後置句。當仁:面對仁德,不讓於師:不同老師謙讓。正確句式應為:當仁,於師不讓。   2、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副詞、形容詞、動詞片語、介賓片語等用在謂語後面(如果謂語後面有賓語,則用在賓語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