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祝壽

河南民間祝壽習俗

  河南人習慣把六十作為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人們把六十歲後的每十年稱為“大壽”,六十歲以後的每五年稱作“小壽”。不管大壽小壽,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壽日這天,兒孫們要將壽星的居室精心佈置一番,堂屋張燈結綵,煥然一新。中間擺上架方桌,桌前掛紅色圍裙。桌上燃兩支紅蠟燭,點幾炷香,壽果、壽酒、壽魚等擺滿了方桌。牆上掛壽星圖、紅色壽幛和壽聯,上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字樣。這天早晨,老壽星穿戴整齊,手拄龍頭柺杖,坐在堂屋上首。眾兒女侄孫輩均整其衣冠,依次給老人磕頭,共祝老人多福多壽。晚輩們恭敬地向老人獻上壽果和壽蛋,老人又把這些食分給眾人同吃,俗說這是給老人咬災。這天的早餐,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後,用涼水過,老人拿在手裡,雙手對揉。這種舉動,稱為“骨碌運氣”,據說吃了滾運氣的雞蛋,人可除百病,去晦氣,交好運。

  有些地方的慶壽儀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則在中午。這天,親戚朋友要來祝賀,所以壽星家中要備上豐盛的的宴席招待賓客。賀壽人所送之禮叫“壽禮”,如果是掛麵稱為“壽麵”雞蛋稱為“壽蛋”,紅糖稱為“壽糖”。凡是出嫁的姑娘,要給父母準備壽糕。城市居民購置西式蛋糕,在農村,人們大多是手工製作。民間蒸制的壽糕是用小麥面做成的桃形蒸饃,內包紅棗和紅糖。

  中午祝壽前要鳴放鞭炮,然後“壽星”入座,兒女叩拜。親友依次向老人祝賀,老人頻頻點頭,向賀喜人致謝。兒女們雙手把麵條遞給老人,祝老人長生不老。然後祝酒、品菜、歡聲笑語溢滿壽堂,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這天中午的飯菜非常豐盛,主食以麵條為主。麵條為“長壽麵”,是壽日不可缺少的食品。平時祝壽,都要吃長壽麵,閨女要給父母送壽糕、壽桃。可父母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四的年齡,閨女給父母的壽禮就特殊了。

莆仙民俗趣談—祝壽

  壽誕禮儀是每當生日時舉行的人生禮儀,終生要做好多次。這些在生日時舉行的禮儀因年齡不同有所差別。雖然這些禮儀的中心都在於祝福,慶賀健康長壽,但小字輩一般不叫“壽禮”,而俗稱“過生日”。民眾認為,小孩子、青年人做壽是不妥的,要折壽,只有到一定年齡,即到了49歲以後,才能舉行壽禮。

  祝壽,莆仙叫“做十”,年滿50歲開始,男逢九,女逢十(都是虛歲)舉辦壽慶。寡婦則同男人,逢九慶祝。

  祝壽一般分為兩天,在老人壽辰的前一天,兒女和媳婦、女婿給老人獻壽禮。壽禮通常有“壽龜”、“壽桃”、“長壽麵”、“壽比南山壽幛”等,稱“暖壽”。出嫁女兒送來祝壽禮盤,奉敬豬腿、壽麵、衣帽鞋襪等壽禮。凡父母雙全的,必須備雙份壽禮。受拜者收禮物時,除衣帽襪外,“麵食”類不能全收。壽辰之日,做壽的老人晨起梳妝後,就進行拜壽儀式。時中堂上“壽燭”高燃,上懸紅底金字“壽”屏。做壽的老人正中而坐,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長孫、孫女等依長幼次序,一對一對跪拜。壽星給每人一封“紅包”作為回禮,最後舉行閤家宴會。還要向左鄰右舍分送“壽龜”、“紅柑”、“壽餅”等。富戶擺設壽筵,請道士做“誕生醮”,或演戲謝神,或放映電影以表慶賀。

  民間流傳著“文星拜壽星”的故事。明朝鹹化年間,有一位姓岳的朝官來到興化,他就是莆田民間流傳的嶽太守。一日,他微服來到莆田黃石地界視察民情,遇到一位鬚髮斑白的老伯,坐在路邊哭,地上有個破碗和失落的豆腐。嶽太守詢問緣故,才知道老伯家裡很窮,今天因祖父壽誕,借了碎銀買了食品給祖父祝壽,不想被執事的大鑼一驚,失手摔掉大碗,散了豆腐。這樣回去,不好向阿公交待。嶽太守看著這老伯已年過花甲,還有父、祖健在,十分驚奇,就問老伯的父、祖年各幾何?老伯回答:“父百二,公百五。”“那你幾歲?”老伯答:“九十整”。三代高齡,世間奇聞。於是,嶽太守決定親自到老伯家裡看一看。一進門,果然兩個年紀更大的老人,出現在面前。嶽太守拱手作揖說:“老壽星,本府給你拜壽了!”“不知太守大人要來,失敬失敬。請,請厝裡歇腳!”老太公從座位上站起,眾人退向兩邊。“不敢當,不敢當。”嶽太守走進廳前,賓主謙讓禮畢,然後坐下。一時高興,嶽太守就叫主人拿出文房四寶,寫了一聯“二甲添半甲,文星拜壽星。”(一甲六十歲,“二甲添半甲”為一百五十歲)。

  祝壽那天,親戚朋友、校友戰友、同事鄰居、貴賓稀客紛至沓來,提攜長壽吉利的各具特色的賀禮賀品,登門到舍向壽星祝賀。客人來賓吟出“添福添壽”最優美動聽的讚美詩,或高呼或吟哦,禮貌有加,言詞真摯,情感動人。主人則敬茶遞煙,連聲道謝。擺出紅柑、蜜餞、瓜籽、糖果,殷勤招待。中午設宴款待或晚間酒席則把祝壽推向高潮。一雙筷挾菜,三杯酒落肚,壽星紅光滿面,賓客開懷暢飲,說不盡好言好語。

  仙遊人重傳統講禮儀由來已久蔚為風氣。作為孫兒子輩份的,除夕回不了家圍爐團聚有理由,祝壽不回家則無道理。因此,離家外出遠在南洋北美,近在香港澳門的都風塵僕僕趕回故鄉。至於在東北、新疆、北京、海南等地工作的幹部、讀書的學生、做生意辦企業的人們就更歸心似箭日夜兼程。祝壽牽動天涯海角敬老尊賢孝順情。

  近些年仙遊城關地區賀壽吹新風。正月伊始,街上出現了眾多的壽星畫,“麻姑晉酒”、“八仙跨海”、“福祿壽三星”等等大幅畫圖,還有配套的對聯供君選購。壽星畫圖送禮大方文明高雅,掛上廳堂,展示誠意,壽星稱妙,賓客叫好!

祝壽

  蒙古民族有尊老愛幼的習俗。他們的諺語中說:“尊敬德高的人、敬愛年老的人”,“對餵乳汁的母親要敬愛,對教字母的老師要尊重”,“老人的經驗教育人,太陽的光輝溫暖人”等等。這些都表現了對老人的尊重和愛戴。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祝壽和過本歷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給老人祝壽的人家,主人家的兒女們的從年底開始就準備設宴。初一就開始來迎接陸續到來祝壽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選定一個吉日,再通知眾鄉親、朋友、親戚等。

  祝壽儀式比較簡單,席間,來賓們都為老人敬酒、獻哈達和禮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語稱“朱來”。然後叩拜主人,表示感謝主家招待。祝壽的禮品通常有:馬、牛、綿羊或羊烏查、皮長袍、棉長袍、夾長袍、靴子、煙、荷包、錢等。禮品品類一般佔“三”數。祝壽完畢,祝壽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贈煙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給月餅或一二元零用錢等。


喬家大院祝壽

  在晉中民間流傳著“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按中國古代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而言,老人能活到這麼大歲數已經很不容易了,子女們慶賀自己的雙親能長壽,自然要很熱鬧地祝賀一番。   晉中民間佈置壽堂以具有濃郁喜氣色彩的紅色為基調,充滿了佛教與道教的氛圍。祝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受歷朝歷代的推崇。上至 ...

濟寧祝壽風俗

  每逢老年人的壽辰,晚輩要帶著食品、壽幛、壽聯等壽禮,前去祝壽,俗稱“上壽”。壽幛多為布料,上面貼著“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等祝詞。老人坐在壽桌旁,祝壽者行跪拜禮,同時鳴放鞭炮。主人設宴款待,喝壽酒,吃壽麵,盡歡而散。   對老人的祝壽活動,最隆重的有3次:   “六十六,吃塊肉”人到66歲,這一年農曆正 ...

冠縣祝壽習俗

  舊稱慶壽,俗稱“過生日”。年逾花甲的老人過生日這天,子女或親朋間的平輩、晚輩多備禮物前末祝壽。禮物必須有面條、粘糕,謂之“壽麵”、“壽糕”,其餘不拘;屆時請老人食“壽麵”、喝“壽酒”、吃“壽糕”。建國前,晚輩須依次行叩首大禮,並祝以“健康長壽”等吉祥語言。境內有“六十五加肉補”、“六十六吃餅卷肉”、“六十 ...

生活風俗之祝壽

  老人年屆66、73或80歲.兒孫,親友持壽儀登門祝壽。“六十六”送"雙刀內”(肉中間割一刀),俗謂“六十六吃塊肉”。另備“壽桃”(面蒸制)、饅頭(上加紅紅點)、扁食、糕點、酒等禮品,數目全取“六”,意取“六六大顧”。“七十三”奉鯉魚.“七十三送條鯉魚猛一宙”(意取闖關)。“慶八十”較為隆重?是日張 ...

歙縣祝壽

  歙縣民間祝壽,頗有一番俗趣。   無論男女,年至三十,方可做壽。舊俗四十不做壽,百歲不賀壽。“做三不做四,賀九不賀十”,其意就是因為四十歲的“四”字與死字諧音,故做四即死,不吉利,百歲賀壽嫌“滿”,太“滿”了易招“損”,故不賀“百歲壽”七十歲以上者稱“大慶”,以下者稱“榮慶”,女性做壽稱“悅旦”兩老同壽為 ...

老人70歲祝壽賀詞簡短2021

  老人70歲祝壽賀詞簡短2021   1. 爺爺,你的70歲大壽到了,兒孫無比的高興,今天,給你送上我的祝福;願你永遠老當益狀,神清氣爽;未來健健康康,生活美滿如意。   2. 你是大樹,為我們遮蔽風風雨雨;你是太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光明。親愛的爺爺,祝您健康、長壽。生日快樂!   3. 親愛的爺爺,向您送 ...

90歲老人生日祝壽賀詞簡短

  90歲老人生日祝壽賀詞簡短   1.今天奶奶生日,孫兒在這裡祝奶奶生日快樂,天天開心,壽比南山,長命百歲,我希望奶奶能夠一直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安享晚年。   2.在這個日子裡,我想起了您。想起了您對我的關懷,想起了您為我的操勞,我只希望給您所有我的祝福,親愛的奶奶您辛苦了,生日快樂!   3.恭祝你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