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福州風味小吃:七星魚丸

福州風味小吃:七星魚丸

  在福建文化中小吃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福州的一種小吃叫“七星魚丸”七星魚丸是福州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因為煮熟後浮在湯麵,如滿天星斗佈於空間,因此海外華僑把它稱作“七星魚丸”。福州的七星魚丸色為白,吃的時候非常的滑潤清脆、有彈性,湯汁葷香不膩,想想都讓人垂涎三尺啊。

  福州七星魚丸簡介

  七星魚丸是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起源於清初,主要原料為魚肉、瘦豬肉、蝦乾、甘薯粉,是福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煮熟後,那一顆顆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魚丸,漂浮於熱氣騰騰的湯麵,如滿天星斗佈於空間,因此,海外華僑把它稱為“七星魚丸”。

  福州七星魚丸的傳說

  關於七星魚丸這道美食,還有個傳說:古時候,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颱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耽延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鰻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 事後,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裡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船婦為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開頭,生意並不興隆。一天,一位上京應考的舉子路過此店就餐。店主熱情款待,捧出魚丸。舉子食後,頗覺味道極美,便題贈一詩:

  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

  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

  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品嚐。從此生意興隆,小店日日春風。“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

  福州七星魚丸的做法

  材料:草魚、豬肉餡、蝦仁、玉米澱粉、雞蛋清、生抽、蔥姜水、豬肉、高湯、白糖

  做法

  1、將草魚宰殺乾淨,輕拍取出魚線後順著魚骨用刀將魚肉和魚骨分開,去掉脊骨、主刺,順纖維紋路刮取魚肉。

  2、用潔淨的紗布包裹魚肉,漂浮於清水中,以去除血筋和混濁雜質。待魚肉呈白色,然後用潔淨紗布濾去水。

  3、蝦去殼,挑出蝦線洗淨待用。

  4、將魚肉、蝦仁平放在砧板上,用擀麵杖敲打,直至魚肉稍有轉白,手感有粘性,使魚肉全部成泥。

  5、在肉餡中加入生抽2勺、鹽1/2勺、白糖1/3勺,攪拌均勻。待入味後,往肉餡中加入蔥姜水,攪拌至上勁。最好將肉餡做成個頭均勻、大小一致的丸子

  6、將魚肉泥放於容器內,先加入魚泥1/3左右的清水、玉米澱粉、鹽,用力攪打均勻。這時候魚泥蛋白質疑膠,呈透明狀;放入少許豬油攪拌均勻待用。

  7、雙手抹少許化豬油,取適量魚泥包入餡料,搓圓。

  8、砂鍋置於火上,倒入高湯燒至溫熱。

  9、將魚丸逐一下入鍋中,改用旺火燒沸。待其表面蛋白質相對凝固後,用手勺背部順鍋邊下入輕輕推動,防止丸子粘住鍋底而損壞其形狀。

  10、撇去浮沫後改中小火汆至魚丸剛熟透,盛入湯碗,撒上少許蔥末、胡椒粉、香油即成。

  看到這道潔白如玉、香氣誘人的七星魚丸,是不是很有咬一口的衝動?福州的特色美食,真真的好吃!

福州風味小吃:鼎邊糊來歷

  福州風味小吃有很多,其中鼎邊糊又稱為鍋邊糊,是福州的著名的風味小吃。鼎邊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湯中,煮制而成。鼎邊糊製作簡單,主要是看製作師傅的手藝。在福州文化中,鼎邊糊的來歷如何呢?它又有什麼故事呢?

  1961年,朱*元帥在福州品嚐鼎邊糊時說,這麼簡單的原料,這麼簡便的製作,這麼簡化的吃法,卻有這麼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難以忘懷。

  清代鄭東廓所著《福州風土詩》寫道:“梔子花開燕初雛,餘寒立夏尚堪慮,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由此可以看出,鍋邊糊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說起鼎邊糊的來歷,還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寇,受到當地民眾的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當地鄉民擺下八仙桌,主動送來大米、魚肉、香菇、蝦皮等,準備熱熱鬧鬧地招待凱旋的戰士們。就在此時,又有一股倭寇襲擊,戚繼光問清情況,馬上集合隊伍準備殲滅敵寇。老百姓一聽著急了,無論如何也要讓戰士們吃了飯再去打仗。

  不知是誰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乾、乾貝等一股腦混煮成清湯,涮米漿於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就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後奮勇上陣,把倭寇全部消滅。“過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你可能會喜歡:

  漳州特色小吃:滷麵

  蘭州特色小吃:羊肉泡饃

  美食天堂:湖州飲食文化

  安溪茶文化的代表:鐵觀音

福清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福清光餅

  光餅是在福州麻餅的基礎上改良烤餅,是福建福清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之一。其中,“缸餅”的聲名最響,影響範圍最廣,文化內涵也最豐富。下面,就先讓我們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瞭解關於福清光餅的具體內容吧。

  光餅是在福州麻餅的基礎上改良烤餅,是福建福清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之一。福州人稱之福清餅,其色、香、味俱備。“缸餅”在福清所有小吃中,聲名最響,影響範圍最廣,文化內涵也最豐富。

  “缸餅”加工工藝與福州“麻餅”同出一轍,唯一區別餅中央無孔。因此餅坯在烘烤時無法將餅中的氣體排出,使烤制的餅成半球形。還有“缸餅”烤制爐器與西域烤“饢”爐器極其相似,西域烤“饢”爐器全沒入地下,而福清“缸餅”烤制爐器半沒入地下,為立式烤制,福州“麻餅”而用臥式高爐烤制。

  光餅的製作方法: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麻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中間無孔的叫“缸餅”。

  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缸餅略勝一籌。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缸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他們烤缸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準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

  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裡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

  不消十分鐘,幾百只缸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裡烤出的缸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福州風味小吃,美味的鼎邊糊

  鼎邊糊,又叫做鍋邊糊,是福建福州的特色著名佳點。傳統的福州人家幾乎家家都會做鼎邊糊,是當地的早點佳品。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看看鼎邊糊都有什麼做法吧。想吃的朋友可以自己動手哦。   鍋邊糊簡稱鼎邊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邊糊,是福州的大眾小吃,如果佐以蠣餅,更加可口。   鍋邊糊始於何時,無 ...

秦皇島風味小吃四條包子

  大家都知道秦皇島吧!秦皇島是一個旅遊景點,有著眾多出名的旅遊景點,也包涵了許多歷史文化。但是秦皇島文化中出名的不止是旅遊景點這方面,在小吃這方面也是非常出名的,特別是四條包子。   四條包子鋪是1958年開業的老字號企業,後改制成為四條包子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本世紀初,四條包子鋪因古城保護開發,臨時遷往古城 ...

南京風味小吃梅花糕的由來

  梅花糕是很多人都很喜愛的一種甜品中的上品。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梅花糕給人的印象堪稱一絕,吃過就一定不會忘了它。本文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了解梅花糕的由來,相信你還一定不知道吧,若你瞭解一些了。就看看和小編找的資料是不是一樣的吧!   梅花糕源於明朝,發展到清朝時就成為江南地區最著名的漢族特色糕類小吃。相傳乾隆皇 ...

風味小吃雞西冷麵的民間傳說

  做為一名出色的吃貨,在還沒去到一個地方旅遊的時候,首先是瞭解到當地有什麼好吃的,畢竟是吃貨。假如去到了雞西。那絕對不能錯過雞西冷麵啊。在各地吃過的冷麵都沒有雞西的風味。本期雞西文化將為你講述雞西冷麵的民間傳說。   雞西的特色小吃,是朝鮮族的特色食品,面細且筋到,配上酸甜可口的冰鎮冷麵湯,使人回味無窮有機 ...

陝西風味小吃臊子面的由來

  提起陝西的風味小吃,大多數人都會想起十分有名的陝西刀削麵,但也有一個十分有名的麵食小吃。臊子面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麵食小吃,地處於西北地區,以寶雞的臊子面最為有名。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小吃文化大全瞭解臊子面的由來。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 ...

獨特風味小吃鍋巴菜的由來

  鍋巴菜是天津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有著天津地方的傳統。其實鍋巴菜不是菜,而是屬於羹湯一類的。早年間天津的大福來是鍋巴菜中做的最好的。鍋巴菜酥爽清香,滑潤適口。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小編來為你講解天津的風味特色,鍋巴菜的由來。   鍋巴菜,在天津口語中稱為“嘎巴菜”,這嘎巴菜還大有來歷呢。這還要說到清朝,有個乾隆 ...

廣東風味小吃糖不甩的由來

  糖不甩這個名字一聽就覺得十分有趣,它是中國漢族的傳統點心,流傳於廣東一帶,隸屬於粵菜。糖不甩的別名是如意果,被稱為是湯圓的雙胞胎兄弟。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小吃文化大全瞭解糖不甩的由來。   糖不甩的由來據傳還跟八仙有關。清朝道光十九年,廣東東莞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於流毒氾濫,民不聊生,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