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於節氣的時間並沒有那麼關注,但是會非常重視,並且參與節氣的風俗活動。立夏節氣是夏天的象徵,代表開啟炎熱的夏天,自然少不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傳統習俗。其中吃蛋鬥蛋能夠寓意接下來有好運,健康平安。
在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立夏吃蛋,石頭踩爛,說法有點誇張,但是非常形象貼切,寓意美好,在立夏吃蛋確實可緩解因氣溫過高而導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且這些蛋不光可以吃,還可以用來“鬥”,就是小孩會把這些蛋相互碰撞,誰的蛋殼不碎誰就贏。
稱量體重
立夏節氣中稱體重也是非常重要並且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動,“立夏秤人輕重數,稱懸樑上笑喧閨。”傳這一天秤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有趣的是在稱體重的時候,司秤人會給你說上一句吉祥話,舉個例子,比如說在給老年人秤體重,會講: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吃雞腸面
每年到了立夏時節的時候,部分地區家家都會有吃雞腸面的習慣,每人都要親手揉制雞腸面。這時,老人會念叨說:“長長雞腸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腳骨健。”家長們希望家人吃了雞腸面,都會變得精力旺盛,身強體壯,無病消災,幹活起勁,壽命變長等。
立夏的民間風俗 立夏有哪些民俗活動
1、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舊時,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還要 “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2、疰夏繩
舊時,用五色絲線於立夏日系於孩童的手腕等處,寓意消災祈福不得疰夏病,絲線被稱為“疰夏繩”亦稱“長命縷”。
3、吃立夏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4、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痠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5、立夏“秤人”
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戶外懸秤於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立夏傳統食物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裡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吃烏米飯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後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村人人愛吃。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大家都知道,立夏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著夏天的到來,農作物在這個時節茁壯成長。在古代,人們都十分重視立夏這個節氣,所以有很多關於立夏的民間風俗至今仍流傳了下來。立夏這天要吃立夏飯,要喝茶,還要多吃新上市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立夏的民間風俗——吃立夏飯
立夏這天要吃立夏飯。到了立夏,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裡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平時多吃粗糧,對身體也有很多好處。
立夏的民間風俗——喝茶
中國人喜歡喝茶,喝茶對身體有益。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不過,茶葉中含有的茶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醉茶”的現象,不喝濃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現“醉茶”,可及時吃點東西,喝點白開水來緩解。立夏氣溫較高的時候,也可以多喝茶消暑。
立夏的民間風俗——嘗新
立夏還有一個民間風俗嗎,叫“嘗新”。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平時要多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保持營養均衡。
立夏吃茶葉蛋的風俗 立夏吃茶葉蛋的由來寓意
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 ...
立夏吃雞蛋是哪裡的風俗 立夏什麼地方吃雞蛋
立夏吃雞蛋是南方習俗。“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 ...
立夏吃雞蛋是哪裡的風俗 立夏吃蛋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
立夏吃雞蛋是南方習俗。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 ...
立夏節的風俗吃什麼
1、夏餅
夏餅也被稱作是麻餅,不同地區做出的夏餅形狀不一樣,夏餅的主要製作原材料是麵粉肉絲和韭菜,混合到一起製作成麵餅之後,放入到鍋裡烙熟。有的地方也會採用白砂糖製作麵餅,做好了的麵餅,口感香甜,而且外酥裡嫩。
2、春捲
北方地區到了各種節氣都喜歡做春捲,春捲分為餅和菜 ...
從古至今,流傳下了很多的民風習俗,不同的習俗有著不同的說法和故事,每一個習俗都是古代人民生活現象的另一種折射,不過現在有很多的民俗習慣都已經不再延續了,加快的生活速度讓很多有趣的民俗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不再是人們既定的行為。
南方進入雨季
立夏是換季的代表,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由於地理 ...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