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春的民間風俗+立春節氣風俗及飲食介紹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節氣風俗及飲食介紹

  立春風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 “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 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 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 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 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 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立春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簷的牆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築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單貼在牆壁上,用來鎮壓驅防毒蠍。如寫:“穀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蠍子精。”白水縣人民於穀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穀雨日,穀雨晨,奉請穀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蠍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蠍。陝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穀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蠍。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立春飲食

  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包括蔥、蒜、韭菜、蓼蒿、芥五種食物,有助於預防流感。

  春餅:春餅又叫荷葉餅,早期的春餅是用麵粉,烙成薄薄的餅皮,包著炒好的豆芽、韭黃、粉絲一起食用。

  春捲:春捲實際上是由春餅發展來的,將春餅放入油鍋炸熟,外表金黃酥脆。

  蘿蔔:蘿蔔性寒味辛,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民間稱其為“小人參”,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

  春菜:立春這一天應該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有迎新之意,又能養生保健。

大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大暑節氣風俗活動

  大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黃經度數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

  大暑節氣風俗活動:

  1、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2、浙江地區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

  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3、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階菜餚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髒,整隻放進滾湯的鍋裡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4、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棗莊是有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閒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只羊,不捨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著外甥狗子,回孃家,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你家閨女接回來了,我家也不能拉後,也蒸新面饃饃,也殺只羊,也把閨女接回來,吃伏羊。於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5、臺灣省大暑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另外,大暑前後就是農曆六月十五日,臺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大暑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6、過半年節

  農曆六月十五日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節氣,叫“半年節”。一家人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會聚在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著團圓與甜蜜。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各地迎春習俗活動盤點

  1、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du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

  2、春祠薦新

  祭祖習俗傳至後世變為正月初一的祭祖活動,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後幾天不掃除屋宅,即是擔心觸犯了回家過年受享的祖魂。

  3、籍田

  古代在立春日舉行的籍田禮,籍田的內容包涵有對地母的祈求。在籍田儀式後聚飲,這是後世“團拜”和“賀年”的一種雛型的儀俗。

  4、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5、貼“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6、打春牛

  舊時,立春這天全村按輩分大小,用鞭子鞭打一頭土做的牛。把打爛的碎土扔進農田裡,預示著這一年豐收。

  7、咬春

  早在漢代就有立春吃生菜迎春的習俗。魏晉時期,人們用五種味道辛辣的蔬菜組成“五辛盤”來“咬春”。到了唐代,五辛盤變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盤。

  8、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9、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10、搶春

  這裡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後,也就是在土牛或紙牛被打碎之後,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因為人們認為春牛是春的象徵,所以爭搶“牛土”或“牛紙”的行為稱為“搶春”。


立春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立春傳統習俗

  立春是我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也是新的一年中的一個節氣,過了立春這天,人們逐漸開始脫下身上的厚棉襖,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活力的春裝。在飲食方面,我們也能吃到更多的新鮮蔬菜瓜果。總之,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對立春應該有更為詳細的瞭解。   立春節氣特點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 ...

立春民間風俗 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

  導語: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的開始。古代立春時節就要準備耕種,為了祈求來年作物豐收,風調雨順,民間還要舉行很多活動。那麼,立春有什麼傳統活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立春的民間風俗。   立春的民間風俗   1、咬春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 ...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大寒的來歷傳統活動盤點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大寒的來歷及傳統活動盤點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 ...

夏至的特點風俗 夏至節氣什麼風俗習慣

  夏至的特點及風俗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從正東偏北(艮位)開始,經南、西、北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鬥指乙,為夏至。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當太陽執行 ...

民間立春的習俗 立春節氣7大民間習俗活動

  民間立春的習俗 立春節氣7大民間習俗活動   民間立春的習俗一: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民間立春的習俗二: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 ...

小雪節氣吃什麼 飲食風俗和養生食補

  小雪節氣,不宜食用燥熱的食物,宜吃溫性食物和益腎的食品。小雪節氣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其中關於飲食方面的習俗也是由來已久。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小雪節氣全國各個地區都有什麼飲食習慣吧,也深入瞭解一下這個時節的養生食補之道。   小雪節氣飲食風俗   中國有句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我國地大物 ...

小雪節氣吃什麼 飲食風俗和養生食補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小雪節氣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其中關於飲食方面的習俗也是由來已久。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小雪節氣全國各個地區都有什麼飲食習慣吧,也深入瞭解一下這個時節的養生食補之道。   小雪節氣飲食風俗   中國有句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我國地大物博,小雪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