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別稱知多少

端午別稱知多少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 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沈榜宛《雜記》載:“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傳說:端午別稱——傳統節日之最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沈榜宛《雜記》載:“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習俗知多少?

  端午的由來 提起端午,你會想起什麼呢,或許是屈原?粽香?抑或是賽龍舟、掛艾葉?其實端午的習俗不止是這些呢有些地方過端午會掛菖蒲、蒿草、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那麼你知道這些習俗的由來嗎?

  粽子的由來 端午粽葉飄香,在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主要是為了紀念愛國的屈原隨後,擔心投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於是就包了飯糰、食物投到江中餵魚吃,希望魚兒們吃飽了,就可以不用去吃屈原了。所以端午要包粽子啦!

  賽龍舟的由來 那麼端午賽龍舟是什麼原因呢?有傳說賽龍舟是因為屈原投江,百姓們划著船在江上敲鑼打鼓、想嚇退魚蝦而起的。

  賽龍舟的演變 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說是古代人划著龍舟去探親訪友,有時大家遇到一起,便會趁興比賽看誰劃得快。隨後演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龍舟,並從中產生出競渡的遊藝形式。

  端午插艾葉的原因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插艾葉。大人用艾葉菖蒲洗澡,小孩子則是佩戴香囊,主要是因為端午時節,植物、昆蟲、動物在這個時間紛紛開始生長,所以呢,蚊蟲增多也是這個時期的特點。人們習慣用艾草煮水洗澡,來防止身上癢,也會把一些驅蟲的藥材做成香囊掛在身邊。

  端午飲雄黃 還是和端午時節有關,據說雄黃如果塗抹在皮膚上是可以治療蛇蟲咬傷的,中醫還說有以毒攻毒的說法,但是建議大家有毒有病還是去醫院哈!


章的別稱

  賀知章的別稱是“詩狂”。   賀知章,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八十六歲告老還鄉,不久去世。 ...

端午節的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 ...

端午節食俗 端午節吃什麼?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 ...

端午節日掛香囊艾草的講究

   四五枝艾草、一兩根菖蒲,插結在房前屋後、懸掛於窗畔門旁,香氣四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江南人對艾草很有感情,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採些艾草作“門神”,懸掛門上。   艾,是一種極平常的植物,每到春夏季節,路旁溪畔,田頭地角,荒野土丘,都生長著許多艾草。風吹過,散發著悠悠清香,沁人心脾。近日,記者在杭州 ...

不可不知的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 ...

端午多“五”習俗

  在南京,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民俗學家曲彥斌說:“在江浙一帶,端午節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這就是‘五黃’。除了吃‘五黃’以外,到了端午那天,必須吃莧菜,吃了莧菜可以夏天不鬧肚子、腸胃健康。”   除了“五黃”以外,還有防“五毒”的說法 ...

老蘇州過中秋,風俗多少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農曆中秋節又將來到,蘇州城鄉已經顯現出歡度佳節的氣氛。而在舊時,姑蘇過中秋節是很有講究的,不僅十分熱鬧,也有不少民俗活動。不過現在有一些民俗活動已經被人淡忘,現在就介紹一下。   農曆八月十五稱為中秋節,是我國民間六大節令之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蘇州人俗稱八月半。在這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