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簡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簡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法家對人治的詰難。“若使遭賢而治,遭愚則亂,則治亂續於賢愚,不繫於禮樂,是聖人之術,與聖主而俱沒。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則亂多而治寡。”(《尹文子》) “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中者上不及堯舜,而下者亦不為桀紂。抱法則治,背法則亂。背法而待堯舜,堯舜至乃治,是千世亂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紂,桀紂至乃亂,是千世治而一亂也。”(《韓非子》) “釋法術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韓非子》)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非規矩而正方圓。雖聖人能生法,不能非法而治國。其二,法與法治。何謂法?法有四呈:“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俗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治眾之法,慶賞刑法是也。四曰平準之法,律度權衡是也。”(《尹文子》)“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法者,編著之圖籍,設置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韓非子》) 法治與無為。“大君任法而不弗躬,則事斷於法。”(《慎子》)“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管子》)法治與尚同。“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歸一者簡之至,準法者易之極。”法治與正名。“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名稱者何?彼此而檢虛實者也。失者有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定此名分,則萬世不亂也。故人以度審長短,以量受少多,以衡平輕重,以律均清濁,以名稽虛實,以法定治亂,以簡治煩惑,以易御險難,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尹文子》)其三,法治之根據。民何以會爭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故飢歲之春,幼弟不餉,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民何以會聽從?“明主之治國也,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之行於子者十母。吏之於民無愛,令之行於民也萬父母。父母積愛而令窮,吏用威嚴而民聽從。”(《韓非子》)法治無愛乎?“相憐以衣食,相惠以秩樂,天飢歲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為道,前苦而後樂;仁之為道,偷樂而後窮。聖人權其輕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之相憐也。”(《韓非子》) “慈母之於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不隨師則陷於刑,不事醫則疑於死。慈母雖愛,無益於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韓非子》)其四,法治於君之意義。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無矢;恃自圜之木,千世無輪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無有一,然而世皆乘車射禽者何也?隱栝之道用也。雖有不恃隱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貴也,何則?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發也。不恃賞罰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貴也,何則?國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術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其五,法家的缺陷在於:物治主義—忽略人之主觀能動性。“民智之不可用也,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剔首筆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知其所大利也。”因而特重刑法之規約和壓制。其最大缺點在於立法權不能正本清源。“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所是,合古之法乎?”(《後漢書·杜周傳》)

先秦法家的法制思想

  先秦法家認為“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他們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譭棄詩書,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主張以法治國。 法家流派主要盛行於戰國時的韓、魏、趙三國,早期的法家學派人物亦來自這三個國家,商鞅是魏國人、申不害是韓國人、慎到是趙國人。法家之中有三個流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這些流派思想由韓非子集以大成,構成了法家思想的核心。法家學說是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在戰國時代,“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法家思想在鬥爭中相當實用。儒家固守傳統的溫和政治主張,就未免顯得有些“愚遠而闊於事情”了。西漢後期,法家思想被儒家所吸收,“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以儒法並用、“儒表法裡”的理論治理國家,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被排斥掉。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以“法治”而聞名,並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當然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迷信法律的作用,強呼叫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對輕罪也實行重罰。法家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獎勵軍功制,以軍功受爵,秦滅六國統一中國,軍隊戰鬥力之強大,法家思想的作用在此值得肯定。法家的思想主要包括: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他們談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慎到曾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法律的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法家“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韓非時,他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簡述韓非子的法律思想

  韓非子主張 “法法者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晨霧法則亂於天下” 他強調 “法” 和 “定法”相結合。   一方面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變法原則,有堅持“法莫如一而固”的定法原則,執法中賞罰並用。   總的來說韓非子的法律思想是“不務德而務法”。 ...

宋代朱熹法律思想核心是什麼

  朱熹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透過論述理學體現出來的。朱熹主張德禮政刑,強調德為主,但是又主張“以嚴為本”的司法理念,他在總結先秦以來各種唯心主義思想因素的基礎上,以儒家學說為核心,融合道教的宇宙構成、萬物化生的理論和佛教唯心主義思辨哲學,建立了比交完備、精緻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從而把二程的理學發展到空前的高 ...

簡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朱熹以“存天理、滅人慾”為核心的法律思想。朱熹在總結先秦以來各種唯心主義思想因素的基礎上,以儒家學說為核心,融合道教的宇宙構成、萬物化生的理論和佛教唯心主義思辨哲學,建立了比交完備、精緻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從而把二程的理學發展到空前的高度,朱熹的法律思想主要是透過論述理學體現出來的,例如,禮為天理之“ ...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道家的“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字之曰道。”(《老子》)道家的政治方式是:“民莫之令而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使得有什伯之器 ...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

  先秦墨家的政治思想有:其一,“兼愛—非攻”。愛人,待周愛人然後為愛;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為不愛人矣。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之身若其身,誰賊?視人之家若其家,誰亂?視人之國若其國,誰攻? 其二,“交利主義”。義,利也。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大國之攻小國,所攻者農婦不得耕,婦人不 ...

簡述並行工程的思想及特點

  主要思想:1、設計時同時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要素;2、設計過程中各活動並行交叉進行;3、不同領域技術人員的全面參與和協同工作;4、高效率的組織機構;   特點:1、縮短了產品開發的時間提高響應速度;2、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協調,消除了部門間的“隔牆” ;3、減少產品設計中出現的錯誤的機率;4、節省了修補失 ...

孔子思想核心是什麼

  1、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2、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