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標準。從時間角度判斷髮明創造是否有創造性,一般是以申請日為標準,是將該發明創造同申請日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透過比較判斷其是否具有創造性。
2、技術標準。這是判斷髮明創造是否具有突出的是實質性特點並取得顯著的進步。
3、人員標準。在判斷一項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是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能力為標準的,對他們而言某一項發明是非顯而易見的,該發明就具有創造性。
1、時間標準。從時間角度判斷髮明創造是否有創造性,一般是以申請日為標準,是將該發明創造同申請日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透過比較判斷其是否具有創造性。
2、技術標準。這是判斷髮明創造是否具有突出的是實質性特點並取得顯著的進步。
3、人員標準。在判斷一項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是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能力為標準的,對他們而言某一項發明是非顯而易見的,該發明就具有創造性。
1、學前兒童判斷的發展變化有以下特點:(一)形式逐漸間接化
(二)根據逐漸客觀化
(三)理論逐漸明確化
2、從判斷形式看,學前兒童的判斷從以直接判斷為主,開始向間接判斷髮展。直接判斷,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斷,不需要複雜的思維加工,比如,3歲兒童指著一個帶紅領巾的女孩說是“王老師的小姐姐,”這是根據感知的特徵來判斷,是真正使用概念進行的,年齡較大的幼兒就會說:“王老師的女兒。”
3、從判斷的內容來看,幼兒的判斷從反映事物的表面聯絡,開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質聯絡發展,這種發展趨勢和判斷形式從直接向間接變化的趨勢進展。幼兒初期往往把直接觀察到的物體表面現象作為因果關係。例如,對斜板上皮球滾落下來的原因,3—4歲兒童認為是“(球)站不穩,沒有腳。”對只有一條腿的桌子是否倒下來的現象,3—4歲兒童認為“要倒,是爛的。
4、從判斷根據看,幼兒從以對待生活的態度為依據,開始向以客觀邏輯為依據發展。幼兒初期常常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觀邏輯進行判斷和推理,而是按照“遊戲的邏輯”或“生活的邏輯”進行。這種判斷沒有一般性原則,不符合客觀規律,而是從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出發,屬於“前邏輯思維’。
最近有些地方都開始下雪了,而且這雪下的也不小,這要是下雪的話要滿足哪些必要的條件?怎麼判斷降雪量的等級標準?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1、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裡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溼度(相對溼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溼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
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溼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溼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裡,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2、空氣裡有凝結核
沒有凝結核的話,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有時會見到天空中有云,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降雪等級標準通常是指在規定時間段內持續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為等級劃分的標準。該標準一般採用持續時間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標準。
以24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為小雪,1.3~3.7毫米為小到中雪,2.5~4.9毫米為中雪,3.8~7.4毫米為中到大雪,達到5.0-9.9毫米為大雪,7.5~14.9毫米為大到暴雪,降水量達到或超過10毫米為暴雪。
以12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為小雪,0.5~1.9毫米為小到中雪,1.0~2.9毫米為中雪,2.0~4.4毫米為中到大雪,達到3.0~5.9毫米為大雪,4.5~7.4毫米為大到暴雪,降水量達到或超過10毫米為暴雪。
Ⅱ級響應!停產、停課、居家辦公!黑龍江迎來暴雪,目前14個站點降雪量達暴雪級別。截至11月8日8時,9地市最大積雪深度達17釐米。11月9日,黑龍江大風雪持續,區域性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一起關注雪情。
雪(snow)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迴圈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大多降自雨層雲和高層雲,降水強度變化較慢;冷天積雨雲的降雪有陣性特徵,稱為陣雪。
降雪由大量不同大小的雪晶組成,一般小的比較多。為了描述同時下落的雪晶群體的大小分佈特徵,常用雪晶譜或雪晶溶化後的溶液譜。
雪晶主要是在雲中凝華增大的,首先在冷雲中透過冰核的作用產生冰晶,透過凝華(冰晶過程)長大成雪晶,以後還能撞凍過冷水滴而長大。雪晶撞凍過冷水滴很多時,外形會改變。雪晶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同它們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溼度有關。
降雪量同所有降水量一樣,用相當的水層厚度來度量,單位是mm。實用上有時也用降雪在平地上所累積的深度來度量,稱為積雪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