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粽子的由來+端午節粽子的來歷

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粽子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嗎

  1、吃粽子最開始是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這一天,大家都會用竹筒裝上米飯投入江中進行祭奠,這就是最早粽子的來源,漸漸的開始演變成用樹葉包裹飯糰外纏絲線,演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2、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近5年間,有一個長沙人,晚上的時候做夢夢到屈原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魚蝦和蛟龍進行使用,因此以後在祭奠的時候一定要用艾草包好纏上五彩絲線,這個時候蛟龍就不會再偷吃了,因此漸漸的人們就開始製作出了粽子,驅除江裡的蛟龍。

  3、粽子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求子,在端午節的時候,有的地方會互相贈送粽子,意在求子的意思,因此民間有吃了粽子之後就能夠生出兒子的傳聞。粽子還有一種諧音是“眾子”,寓意著未來會人丁興旺。

  什麼人不適合吃粽子

  粽子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專家還建議一些人最好別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吃粽子需要注意什麼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一:紀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節吃粽子傳說二:“九子粽”的傳說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篇:“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松。”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由於我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異,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吃粽子的歷史發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為什麼粽子的由來會聯絡到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划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個關於粽子的由來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一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划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還有些傳說是關於端午粽子的由來與求子一說有關。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端午節的其他風俗

  一、塗雄黃:除了喝雄黃酒,民間端午節還有給小孩子塗雄黃的習俗,在這一天,大人會用雄黃在孩子的額上寫上虎頭上的“王”字,也有的給孩子穿虎紋的衣服,縫製布虎和老虎枕頭,其寓意就是圖平安,驅病邪。

  二、飲雄黃酒: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古人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三、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四、吃大蒜蛋: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節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家人都會把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據說端午節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可避五毒,有益身體健康。

  五、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粽子由來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的。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說法 ...

端午節粽子來歷故事 端午節粽子的故事簡短

  導讀: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專門的美食,不少美食還成了那個節日的代表,比如中秋有月餅,端午有粽子,人們提及粽子總是會想到端午節,而端午節最不可缺少的美食也是粽子,大家都爭相購買粽子禮盒送禮。那麼,端午節粽子的故事簡短去哪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故事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端午節粽子的故事簡短    ...

臺南不吃粽子的“端午節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這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節日。節日一到,家家戶戶都清掃一新。節前人人都要理髮,據說若是頭髮太長,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節前的理髮店生意最興隆。端午那天,婦女們頭上佩帶艾葉,孩子們身上掛著香囊,也叫“香荷包”。這種荷包用五色綢布做成鳥獸形狀,裡面包上香沫,讓孩子們掛在胸前,不但香氣撲 ...

端午節粽子的N種吃法

     粽子   我們平時吃粽子都是剝了粽葉吃餡,這種吃法吃多了相信很多人都會膩。那麼來學幾招粽子變身術,將它們變換一下口味吧!   用甜粽煮甜粥這是最簡單、最省事的一種做法。像棗粽、紅豆沙粽等這樣的甜味粽子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煮粥喝。將粽子用筷子弄成小塊,和剩米飯一起,放入煮粥的鍋中,加上五六倍的清水,水開 ...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

2021端午節粽子祝福語簡短

  2021端午節粽子祝福語簡短   1. 端午到,祝福“粽”動員,願你笑開顏。薪水“粽”是上漲,幹活“粽”是不忙,前途“粽”是輝煌,愛情“粽”是如糖,身體“粽”是健康!端午節快樂!   2. 端午節還未到,我的祝福先來到:願健康平安對你關照,吉祥如意和你擁抱,幸福快樂對你微笑,煩惱憂愁統統跑掉。祝端午樂淘淘 ...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呢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