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精緻的鄂倫春族狍皮服飾文化

精緻的鄂倫春族狍皮服飾文化

  居住在我國東北部地區的鄂倫春族雖然人口不多,但是文化亦不會貧乏,他們也擁有本民族特俗的服飾。因為狩獵不僅是其生存需要,亦屬於他們的長處之一,因此他們本民族的服飾也取材於狩獵。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鄂倫春族文化看看他們的服飾文化吧!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皮為料,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

  因為狍皮不僅經久耐磨、防寒效能好,而且不同季節的狍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他們的皮袍叫“蘇恩”,大襟、袍邊、袖口用淺色簿皮鑲邊。女式皮袍上繡花和項圈,很講究。皮褲叫“額勒並依”,膝部飾有圖案繡花。鄂倫春人的的狍頭皮帽“密塔哈”最具特色,用獵物頭皮原樣做成,保留狍角和雙耳,眼珠部位嵌以黑皮。

  鄂倫春族人的服飾也充分顯示了狩獵民族的特色。在長期的遊獵生活中,鄂倫春人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屬鹿科動物,其毛密而厚,禦寒效能好。狍皮有大毛、青毛、紅毛之分,鄂倫春人冬著大毛皮襖、春秋著青毛皮襖、夏著紅毛皮襖。男袍帶大襟,在袍邊和袖口處鑲皮子,既結實又美觀。

  為便於騎射,皮袍的前後襟均有開衩,腰間繫黑色帶子,皮袍所用紐扣,早年用獸骨製成,後多用銅釦。女袍在兩側開啟,並在領口、袖口和開啟處繡有各色花紋圖案腰間繫彩色腰帶。老年婦女和女童垢皮袍上只有鑲邊,不繡花、不染色。

  典型的鄂倫春族服飾主要有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三種:

  幾何紋:數量最多,主要有圓點紋、三角紋、水波紋、浪花紋、半圓紋、單回紋、雙回紋、丁字紋、方形紋、渦紋等。多半依個人需要大量組合,以產生新的圖案節奏和旋律。

  植物紋:數量居次,以葉子紋、樹形紋、花草紋、花蕾紋等為主,其中南綽羅花紋樣尤為突出,運用甚廣。鄂倫春語“南綽羅花”意為“最美的花”,象徵純潔的愛情。多用於姑娘嫁妝的,以示愛情純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雲卷變形紋表示。

  動物紋:數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紋、鹿形紋、鹿頭雲卷紋及馬紋。還有借鑑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米那共”,即狍頭帽,是鄂倫春人最具特色的服飾之一,這種帽子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保留其毛、眼、鼻、口,熟好後,在原眼眶處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隻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禦寒,而且還是狩獵時的極好偽裝。

體現柯爾克孜族性格的服飾文化

  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在比柯爾克孜族每個年齡段的人所穿的服飾不同,從服飾中我們可以看出柯爾克孜族人民那開朗熱情的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特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主要從事畜牧業,少數人從事農業、手工業,基本是一個傳統的畜牧民族,而柯爾克孜族服飾與其畜牧民族的特點有著很大的共通之性。

  柯爾克孜族服飾與其居住的客觀環境的生態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具有草原民族的共性及民族特色,完美的體現了柯爾克孜族人開朗熱性的民族性格。

  柯爾克孜族服飾的樣式

  柯爾克孜人服飾的式樣及取材,受經濟生活的影響,穿著多取自牲畜的皮毛,這樣既可禦寒又可“就地取材”。男子一般上穿白色繡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穿用羊皮或藍色、黑色棉布做成的“袷拌”,腰繫皮帶或繡花的布腰帶。老人冬季喜穿皮褲,腳穿皮靴或自制的叫做“喬勒克”的輕便船形鞋。

  柯爾克孜族未婚女子頭戴紅色金絲絨圓頂小花帽或用水獺、旱獺皮做的頂系珠子、纓穗、羽毛的紅色大圓頂帽,身穿連衣裙或長裙,裙外罩坎肩。中老年婦女多披白色長頭巾、身穿藍、黑色上衣和大衣。柯爾克孜族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穿坎肩。這些坎肩前胸和衣邊部繡有花紋圖案,綴有各種金屬飾物。老年人的坎肩只是為了取暖,一般以羊羔皮做成。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

  柯爾克孜服裝的形式,一般說來,男子上身穿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系皮腰帶,帶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還有一種豎領、對襟短上衣也是牧民常穿的。下身穿寬腳褲,高筒靴,或用牛皮裹上,稱為“巧考依”鞋。

  您可能還喜歡:

  仫佬族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依飯節

  土族獨特而又極具價值的“跳於菟”

  羌族的飲食習慣及飲食風俗

  民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禮儀

鄂倫春族的狍皮製作技藝文化

  衣服是人類用於遮掩身體的重要東西,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布料常常以亞麻、滌綸、法蘭絨等各種製作而成的。作為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的鄂倫春族,他們的衣服布料主要是以狍皮為原料製作的。因鄂倫春族是以狩獵為生的民族,動物皮製品是他們的主要生活用品。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鄂倫春族文化中的狍皮製作技藝吧!

  由於狩獵的生產特點,鄂倫春族的服飾多取自獸皮,尤以狍皮為最多。鄂倫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長袍和夏季長袍以及靴、褲、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長袍用七八張狍皮縫成,為了便於騎馬,前後襟均有開衩,開衩處和袖口鑲有薄皮,既結實,又顯美觀。這種長袍,青少年、壯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長袍比男袍長,大襟覆蓋腳面,左右開衩,開衩處和衣邊、袖口均繡有美麗的花紋,有古樸純厚之美。

  男女的夏季皮袍,同冬季皮袍樣式相同,不同的只是選用的皮張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

  皮褲是用冬季狍皮製作,兩三張狍皮做一條褲。過去無論男女均有穿套褲的習慣,做一件套褲需一大張或兩小張狍皮,套褲無褲襠,只有兩條馬蹄形褲腿,用皮繩拴在褲帶上,穿上套褲幹活不易把褲子磨壞。

  狍皮帽 鄂語“滅塔哈”,是用狍頭皮按狍頭原樣縫製而成,“雙耳挺然,如人生角”,不僅可以防寒,而且是狩獵時的偽裝。

  狍皮被 鄂語“烏魯達”,如同皮口袋,外出狩獵露宿野外,鑽進“烏魯達”,不畏風雪。

  狍皮服裝均出自婦女之手,其製作工序較為複雜,首先必須將生成鞣成熟皮。鞣皮工具有兩種,一種是“毛丹”(帶齒的鞣皮工具),一種是不帶齒但有刃的鞣皮工具“賀得勒”。鞣皮時,將生皮塗以搗爛的狍犴,使其發酵後,將皮子頂在膝蓋上,用毛丹颳去皮板上的汙垢,用賀得勒反覆鞣皮子,直至鞣軟為止。鞣好皮子之後,就可根據需要剪縫製成各種服裝。縫製用的線是狍筋線。狍皮服飾之上繡有各各樣式不同、顏色各異的圖案、花紋,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精美絕倫的鄂倫春服飾文化

  衣服是人類用來遮蔽身體和禦寒的東西,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徵,一個民族穿什麼的衣服往往也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特色。作為狩獵民族的鄂倫春族也有著他們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那麼,你對鄂倫春族的服飾瞭解多少呢?接下來,鄂倫春族文化帶你瞭解更多更詳細的內容。   以袍式為主   鄂倫春族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 ...

柯爾克孜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   婦女戴圓形金 ...

服飾文化

  畲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婦女裝扮上,叫鳳凰裝。      畲族婦女首飾畲語稱“gie”,舊時是結婚始戴, 以後凡出門或節日時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裝扮為:後腦盤髮髻,髮腳四周繞上黑色縐紗,頭頂置銀箔包的竹筒,包以紅帕,豎兩支銀釵,形成鈍角三角形,釘上八串瓷珠,瓷珠繞過縐紗以固定“gie”身,瓷珠垂過肩,每支末 ...

鄂倫春服飾

  鄂倫春人世世代代遊獵於綿綿數千裡的大小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之中,食獸肉、衣獸皮,創造了適合於森林遊獵的獸皮服飾文化。他們的服飾,上至帽子、下至靴襪乃至各種生活用品,多以獸皮為原料。獸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風抗寒效能極好。不同季節的獸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獸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 ...

吃貨的福音,鄂倫春飲食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比如漢族的主食是以稻米、小麥為主,肉類蔬菜等為輔的飲食習俗。鄂倫春族民眾也有著自己的飲食習俗,由於他們是以狩獵為主的民族,所以日常飲食與野生動物有著分不開的聯絡。接下來,鄂倫春族文化帶你瞭解更多內容。   過去,鄂倫春人的飲食以獸肉為主,魚、野菜為輔,後來傳入了米麵。鄂倫春人 ...

鄂倫春帽子:頭皮帽的特點

  很多民族以前主要是以狩獵為主。遠古人類在狩獵活動中,“衣毛而帽皮”,後來就發明了帽子。帽子開始是為了防禦嚴寒而穿戴的。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就是古時候遺留下來的裝飾品,在鄂倫春族文化中,狍頭皮帽有什麼特點呢?一起來了解下。   “狍頭皮帽”,鄂倫春語稱“密塔哈”,是鄂倫春族婦女的絕活。因為此種帽子是用整狍子的 ...

精美絕倫的普米服飾文化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又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之外,還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民族服飾文化自然必不可少。那麼,在普米族文化中的服飾文化有什麼特色呢?一起來看下。   青年婦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現代大多用棉布;過去多喜歡白色,現在喜用白黑紅等多種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