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納孜庫姆舞

納孜庫姆舞

  納孜庫姆舞是一種只流行在吐魯番地區的民間舞蹈,舞蹈模仿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以跨腿、聳肩、獨特的蹲步動作為主,和新疆的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吐魯番的這種民間舞蹈更具有一種詼諧、歡樂的喜劇色彩。

納孜庫姆和麥西來甫

  納孜庫姆和麥西來甫

  

  納孜庫姆

  納孜庫姆是流行於吐魯番地區的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是迥異他鄉、風韻獨具的地方舞。納孜是古代高昌王國一位民間藝人的名字,庫姆是維吾爾語舞蹈的意思。

  納孜庫姆舞風格熱烈奔放,節奏歡快,動作詼諧幽默,以其獨特的蹲步、跨腿等舞蹈動作,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它可以自由發揮,模仿生活勞動中的各種動作或造型,表達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被稱作維吾爾“迪斯科”。

  納孜庫姆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由過去的男子獨舞、領舞、群舞發展成為以男子為主女子為輔的集體舞蹈,是一年一度吐魯番葡萄節和其他大型節慶活動的傳統保留節目,深愛國內外友人的喜愛。

  麥西來甫

  “麥西來甫”是源於《吐魯番木卡姆》的民間歌舞娛樂形式,既是維吾爾十二卡姆的組成部分,又是獨立的民間文藝活動。

  “麥西來甫”是一種把歌舞、器樂演奏、竟技表演糅合在一起的娛樂形式,在新疆各地和吐魯番民間廣為流行。它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群眾參與性強,是維吾爾人民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

  “麥西來甫”是在維吾爾族先民遊牧生活中的聚會娛樂習俗中發展起來的。每次舉行“麥西來甫”,先是一陣悠揚的器樂演奏,然後在鼓樂聲中一男青年上場,翩翩起舞,接著邀請其他男女紛紛上場。盛妝姑娘如飛燕般翩然而至,輕抬舞步,扭腰出胯,旋轉自如,手姿似花,且舞且笑,眉目傳情。接著對對青年男女結伴而舞,步伐先是平緩舒展,然後隨鼓樂節奏逐漸加快,忽騰忽躍,時合時分,奔放熱烈,場面壯觀。舞場上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同舞共歌,興趣盎然。

  最後鼓樂節奏更快,青年男女歡歌勁舞。“舉止輕飈,或踴或躍,乍動乍息,情發於中,不能自止”。騰躍時“跳身轉輪”、“弄腳繽紛”;旋轉時如“火輪炫”、“逐飛星”,“揚眉動目踏花氈”,“醉卻東傾又西倒”,“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缺月”……

  “麥西來甫”除歌舞外,還包括各種娛樂形式,如猜謎語,說笑話,作即興滑稽表演或帶競技性的雜技表演等,內容豐富多彩。

文化淺談: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梭,鳥兒歡唱,蟲鳴唧唧。有一個名叫康巴爾汗的人來到了這裡,一邊撿柴火,一邊欣賞美景。

  漸漸地,天氣熱得像火爐,地面湧動著熱浪,包圍了山間萬物。突然,森林著火了,滾燙的火舌吞噬了林中的動物。不知過了多久,火滅了,萬物肅穆,一隻羊倒在樹下,腸子連在樹上。忽然,一陣風吹來,啊,從那裡竟然發出了一種動人的聲響,那聲音如同天籟,傳入了康巴爾汗的耳朵,在心裡縈繞不絕。他聽啊聽啊,對那聲音著了迷,幾乎忘記了時間。

  不知過了多久,他往家走,一路都在琢磨著那聲音。他太渴望再一次聽到那天籟般的音符。於是,他找來紅松木,用羊腸做弦,製作了一把琴。當他彈奏起來的時候,悅耳的聲音也響了起來,他的心中一陣陣狂喜,給這樂器取名叫庫姆孜。他彈的第一首曲子就叫《康巴爾汗》。《康巴爾汗》就成為庫姆孜的經典曲目。

  庫姆孜最早流傳於葉尼塞河流域,隨著交往的擴大,逐漸傳入其他民族和地區。

  據國家民委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柯爾克孜族風俗習慣》記載,庫姆孜早在漢代以前就傳入匈奴。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遠嫁匈奴時,庫姆孜被帶回長安,當時人們問其名稱時,昭君回答說:“渾不似”(見俞琰等著《席上腐談》)。

  在新疆吐魯番的西邊招和屯古高昌地區,發現了一張九世紀初的古畫,畫中有一小孩,所彈樂器,即是火不思(庫姆孜)的前身。唐代,柯爾克孜族先民曾將這種樂器作為貢品獻給唐王朝。隨後,唐代又將庫姆孜作為大唐樂器贈送日本。日本人林歉三氏撰文認為,日語中表示絃樂器的“庫託”一詞,即源於唐代輸入日本的“庫姆孜”。庫姆孜成為日本絃樂器的始祖,這種樂器至今尚可見於日本(林歉三氏著《東亞樂器考》)。


傳統樂器文化:柯爾克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歌舞中,有歌舞當然就少不了樂器。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它的柯爾克孜族語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樂器”,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庫母孜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十分發達,遺產豐富,男女老 ...

卡拉沙漠的位置和成因

  位置:卡拉庫姆沙漠位於亞洲內陸地區,位於裡海東岸的土庫曼境內。阿姆河以西。面積35萬平方公里。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河流、湖泊稀少。   成因:卡拉庫姆沙漠主要形成原因是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這裡距離四大洋都很遙遠,再加上地形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難以形成降水,植被 ...

方舟瑪加爾在哪

  雪山結界裡有瑪納加爾姆,瑪納加爾姆攻擊時會跳到天上,所以玩家在馴服它之前,需要製作一個困龍房將其困住。將瑪納加爾姆困住後,使用十字弩和麻醉箭(長管步槍和麻醉鏢)將其射暈。將它打暈之後,等待瑪納加爾姆消耗一定量的食物度,在它的揹包中放入卓越飼料或者肉,馴養進度達到百分之百後,瑪納加爾姆就能成功馴服。   方 ...

方舟瑪加爾怎麼訓

  瑪納加爾姆攻擊時會跳到天上,所以玩家在馴服它之前,需要製作一個困龍房將其困住。玩家將瑪納加爾姆困住後,使用十字弩和麻醉箭(長管步槍和麻醉鏢)將其射暈。玩家將它打暈之後,等待瑪納加爾姆消耗一定量的食物度,然後在它的揹包中放入卓越飼料或者肉,等待馴養進度達到百分之百後,瑪納加爾姆就能成功馴服。   方舟瑪納加 ...

吾熱

  納吾熱孜節每年3月21日即春分這一天為“納吾熱孜”節,是哈薩克族人信奉伊斯蘭教之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傳統節日的春節。從“納吾熱孜”節這—天開始.哈薩克族即將開始搬遷牧場,從事新的一輪畜牧生產,就算辭去舊歲,迎來新春。過節時,各家各戶都用小麥、小米、大米、奶疙瘩、肉、奶豆腐等混合做成“納吾熱孜飯”,人們走家 ...

吾魯

  納吾魯孜節是與哈薩克族紀年法有關的節日,在哈薩克人信奉伊斯蘭教前就有的。在哈薩克族自古相傳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中,把農曆正月春分那天(陽曆三月二十二日前後)作為元旦。這一天晝夜相等,被看作為"交歲"的一天因而稱作"納吾魯孜"。"納吾魯孜"為哈薩克語,有辭舊迎新之意。   "納吾魯孜節"標誌著新的一年的到來。為 ...

達果美果

  江孜縣重孜鄉位於江孜平原,日江公路沿線,全鄉4560 餘人。達果美果舞是從一種古戰舞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古老的舞蹈,因在重孜鄉世代演出,而稱為重孜達果美果舞。其歷史久遠,相傳是從格薩爾王時流傳下來的,據說格薩爾王每次帶兵出征之前,皆率士兵跳此舞,以此操練佈陣,壯大軍威。   重孜達果美果舞模仿敵我軍隊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