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茶俗三章
紫陽茶俗三章
居家紫陽,開門七件事——茶為先。喝茶,不分老幼、貧富貴賤,有錢喝細茶,沒錢的喝粗茶。就是那貧困家庭,也備有“大腳片”,儘管又苦又澀,來客還要泡一碗。喝茶在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成了一種習慣。每逢了紅白喜事,那支事單上首先排下了斟茶的、敬菸的人的名字,然後才是鋪席倒酒,紅白兩案。過白事時,支客師一聲嘹亮的吆喝,“來客了,上茶!”那事茶之人便提著大茶壺,託著茶盤,肩上搭一隻白毛巾,人未到,聲先到,連聲嚷嚷:“闖!闖!茶來了。”嚇得那些姑娘大姐連忙讓道,生怕那茶湯燙著了自己,當然,來客每人手中都會有一杯茶。而此時的吹鼓手和歌師要小心侍候了,吹鼓手每人一缸糖茶,歌師的茶缸則要更大,糖要多放。那懷抱大茶缸,蹬起八字步,一步三搖擺的歌師,從盤古開天地唱起,一直唱到九九還陽。每逢鑼鼓響起便猛扎一口,潤一潤喉,待唱得孝子們嚎啕大哭時,那茶也換了三、五次了。歌師的茶是不能馬虎的,不能太甜,不能釅,不能淡,啞了嗓可要冷場,那孝子就沒了臉面,事茶之人就要格外殷勤才行。過喜事時,那就不同,那主人家的桌子早擦的乾乾淨淨,中間擺花生、瓜子、核桃、板栗等乾果,四周放洗淨的茶杯,待客人一落座,那眼尖的茶師便拎著個敦子壺,及時斟上一杯那早已泡透了的炒青茶。綠蔭蔭、熱騰騰的茶水,客人沒喝便有了綿綿暖意。民間把這稱之為擺茶食,當然到家做客,見人一杯茶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上班、做生意,每天清晨則是不喝茶不幹事。上年紀的長者,清早只盼一杯茶。茶下肚,渾身舒坦,如果是沒了茶的話,那一天便沒了精神。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民風,那民風也是依賴物產形成的。好比北方敬神祭祖,多以牲口之頭和花花綠綠的供饃,外加一杯酒。而在紫陽那牲口之肉是少不了的,外加的當然是一杯茶了。由於紫陽盛產茶葉,千百年來茶也和封建迷信結合起來。遇到家裡老人過世,到了下葬之時,主葬之人便在五穀中加上茶葉,朝那墓穴和孝子身上撒去,口中還叨唸到:“五穀茶葉撒上天,孝子來迎豐收年”等等。而巫婆神漢則也借茶葉、鹽合之五穀,裝在器皿內,埋在宅子內,做以鎮邪之物。那小小的茶葉真能有辟邪之功能?怕是那巫婆們早就看透了神鬼的貪念,送之實惠。
入 藥
茶葉是個寶,山裡人喝它、賣它,還要用它治病。每逢到大人小孩拉痢疾,家裡的人便去尋那多年的陳茶,煎服一碗,那痢疾便及時止了。治痢疾越陳的茶效果越好。而小孩吃嗝到了,也要泡一杯來化食。遇到發“羊癲風”之人,便取經霜老茶葉,研末和明礬硃砂煎服之,病人則不再抽瘋。
當然,山民們不知道茶有去水、利尿、解毒、鎮靜之作,更不知道唐朝孟詵《食療本草》記載:治熱毒痢,好茶一斤炙之,搗末、濃煎一二盞服。而紫陽富硒茶的抗衰老、抗氧化、防癌抗癌等則是現代專家透過化驗發現其獨特的保健和治療功能。茶之為藥的習慣,至今在一些寺廟內保留下,每逢香客求藥問病,主持便會賜些陳茶和香灰為藥稱之為發“神茶”。
調 食
茶葉入食紫陽應不是多見,一般只停留在初級階段。一是用茶葉上色上味,如小吃攤的茶葉蛋,餐館自制的五香薰魚等。二是避味,如燉羊肉、清蒸魚均要放些茶葉,去羶腥之味。三是茶葉直接食用,用毛尖茶炒臘肉,有肥而不膩,清香可口之感,而鮮葉與海鮮一起煲湯則是另一番風味。
探秘武夷山千年流傳婦女擺茶俗:男士不得上桌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山水迷人,而且此間“大紅袍”、“正山小種紅茶”以及山間綠茶同樣令人齒頰留香。與中國其他茶鄉相同的是,這裡也有歷史悠久的茶俗。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功夫茶——十八道茶藝,還有散落在民間各種風格迥異的茶俗。
三月八日是婦女節,記者慕名來到武夷山吳屯鄉,探訪這裡流傳千年的茶俗——擺茶。
流傳千年:婆媳母女相承
由當地市區驅車北行,至吳屯鄉紅園村下山廟橋頭下車,徒步行過蜿蜒一公里的石塊與鵝卵石村路後,只見滿頭銀髮的她正在門口熱情招呼同村姐妹進屋入席,而廳堂內圓桌上已依序擺好十副碗筷,茶點則是甜櫧、豆渣餅、地瓜幹、南瓜籽等十餘式農家小吃。
老人介紹,這一習俗的形成已有千餘年曆史,雖然起源年代無從考證,但這種習俗在她婆婆的那個年代就很普遍。
她說,以前在農村,男人上山下田做活,婦女忙完家務之餘,相互串門聊天,消閒遣興,其間配著茶水和農家小吃,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俗,成為婦女聚會話家常的一種形式,於是,這種聚會由母帶女、婆帶媳而得以一代一代相承。
非女勿入:男士不得上桌
老人介紹,擺茶其實就是婦女喝茶俗。這種茶俗不同於功夫茶,選碗不用杯,沒有太多的繁文褥節,兩三人即可入席,後來者隨時加入。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規矩:只能婦女上桌,男人不能參與。
席間所品之茶並非當地著名的烏龍茶、紅茶,選用的是高山種植的綠茶,經輕微炒青後泡在大壺裡作為“茶娘”,加茶時,每碗先加六分白開水,再注入些許“茶娘”,而上桌的“茶點”一律為山中野果、自家種的青菜以及親手製作的農家小吃。
杯茶釋怨:巧化鄰里矛盾
這種茶俗時間也無具體約定,長的可延續兩三小時,短則半個小時就可散席。主要依據談論話題大小而定。作為一種自發的社交形式,擺茶俗還有一種特殊“功效”,婦女之間、鄰里之間有什麼矛盾糾葛,經過席間相商、姐妹相勸,也就在茶香、菜香中消彌無形。
據瞭解,擺茶俗在當地不少村子尚有保留,與江蘇周莊的千年習俗“阿婆茶”十分相似,都是婦女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也是中國自古崇尚和諧的具體表現。
索要一碗“婦女茶”品嚐,隨著清新之香自舌喉入腹,只覺渾身勞累似乎化解在這淡淡的茗香之中。
紹興人的生歲茶俗
紹興人在生育和壽誕時的茶俗中,大致上有祀神和待客兩類。
剃頭酒中的茶俗
紹興習俗,嬰兒滿月要剃頭,剃頭時要祀神、祭祖,為“剃頭酒”,宴請至親好友。剃頭要揀吉時,一般先焚香點燭禮神,供奉福禮和“十盤頭”,“放生鯉魚”,兩旁羅列“三茶六酒”,由親孃抱著嬰兒叩謝神明。然後開始請理髮匠為嬰兒剃頭。因胎髮極其軟弱。憑理髮師傅的師傳經驗,先用一盅白酒代水給嬰兒潤髮,再用剃頭刀輕輕剃成瓦爿頭,或在腦後留一撮胎髮,形如鴨尾巴,稱為“鴨尾巴頭”,據說可保嬰兒平安永遠。剃完頭,理髮師傅還得用祀神過的茶葉沖泡出來經過冷 卻的茶葉茶,蘸新毛巾給嬰兒洗頭,再後用溫開水洗淨。剃頭也就禮成了。按下去的節目就是祭祖、吃剃頭酒了。
壽誕茶俗
舊社會,紹興地區平均壽命比較短,三十六歲就算“本壽”了,活不到本壽才算夭殤。所以對壽誕比較看重,俗諺有“十歲外婆家,廿歲丈母家,三十自做,四十要蹉,五十大壽,六十大慶,七十高壽,八十堂壽,九十以上,期頤之壽。”這俗諺含幾重意思,一是逢十祝壽,十歲還是外婆家的事,由外婆家來慶賀;其二,男子三十而立,所以自己家慶一番。四十因與“死”諧音,為避諱,所以得蹉跎過去。五十歲事業已成,子孫繞膝,可做大壽了。其三,六十以上,已屬高壽,大害者大大慶祝一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更值得慶祝,八十歲可能已四代同堂,舉家同慶,九十歲已壽至期頤,一百歲號稱“人瑞”,不僅家慶,連當地官府也要來壽。史書上就有皇帝設宴,請九十以上的耆老進宮赴宴的記載。紹興習俗不做“十足”壽,而提前一年,名曰“做九”。
慶賀壽誕,五十大壽以上,通常由兒孫輩主持,壽誕之日,擺筵稱“桃觴”,前一日謂之“暖壽”,由出嫁的女兒來為父母慶賀,正壽則由兒子承辦慶典。“慶壽”祀神祭祖是少不了的,而賀客臨門,先茶後酒,不能怠慢。而所獻之茶,一般家庭,獻的是:“糖茶”,要在吃了甜甜蜜蜜的糖茶後才上清茶;官紳士大夫之家,則先獻“蓮子茶”以示子孫滿堂,如蓮蓬結籽。紹興習俗,不論貧富,凡做得起壽的都要向鄰里親友分送壽麵、壽饅頭,不管是否送過壽禮,如送禮的,無論送的是壽桃、壽聯、壽幛、壽軸的,都得邀吃壽酒。
茶寵“三腳蟾蜍”
茶寵就是用茶養的“寵物”,其實是擺在茶臺的一些陶製小工藝品。
茶寵需要養,一般是自己喝茶時用茶湯輕輕地澆淋自己的寵物,或者用茶掃蘸茶湯塗抹表面。年長日久,時間長了就會滋養出茶色,那茶寵也就會變得溫潤可人,茶香四溢了。
茶寵早期只作為紫砂擺件,造型以麒麟、三腳蟾蜍為主,也用作招財避邪,通常將它放在茶 ...
婺 源 茶 俗
江西婺源茶葉質嫩味醇,芳香馥郁,綠茶以 “ 葉綠、湯清、香濃、味醇 ” 而聞名。
婺源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便見記載。宋時,婺源的謝源茶已被譽為全國六大絕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其四大名家 —— 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和濟溪上坦源茶均為貢品,一時名重天下。 茶在唐已成 “ 舉國之飲 ” ...
茶俗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擇偶的自由。雙方經過相互瞭解,建立感情並願意締結婚約時,男女即告之父母。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這種“告”不是以言語表述,而是以茶相告。即小夥子趁父母熟睡之機,將事先備好的“擇偶茶”置於母親的常用筒帕裡。待母親發現筒帕裡的茶葉,便知道要為兒子提親。隨即便與丈夫商量,並委託同氏族和異氏族 ...
漢中茶館與茶俗
漢中城鄉除了商店每日顧客人來人往,紅火的地方就算茶館了。茶館是人們談心議事和會友的好地方,許多生意人以飲茶為名尋資訊,談買賣,講價格,拍板成交。也有遠地農民進城辦事,坐進茶館歇息片刻,順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於閒老無事者,更是茶館的常客。
解放前後,漢中的茶館裝置很簡單,僅有桌凳、火爐、水壺和茶具,但 ...
童年第三章主要內容
1、“一雙金不換的手”。伊凡是一把幹活的能手,去市場購物時也會替外祖父省錢當小偷。
2、“熱鬧的家庭舞會”,主角是伊凡和外婆。
3、“雅科夫的吉他”。他當然也是舞會的核心。
4、“小茨岡的慘死”。別號“小茨岡”的伊凡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養子,從他生下來被遺棄到他的慘死,寫得有血有肉,有情 ...
海底兩萬裡前三章概括
1、第1章:飛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現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發現一個龐然大物,就像飛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眾堅決要求把著頭怪物從海洋裡清除掉。
2、第2章:贊成與反對:對怪物主要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是一種力大無窮的怪物,另一派則認為是一艘動力強大的“海下船”。我(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 ...
朝花夕拾第三章主要內容
1、朝花夕拾第三篇(第三章)是“阿長與山海經”,本篇回憶了幼年與保姆阿長生活的一段往事,表達了對阿長的敬意與懷念。阿長是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她對她的乳兒充滿樸素的疼愛。當時魯迅(周樹人)十分渴慕得到一本繪圖的《山海經》,他的心願家中人人知曉,但只有阿長能夠急魯迅所急,終於尋覓到了四本繪圖的“三哼經”(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