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義大利習俗

義大利習俗

  和人交談,要端莊和藹,彬彬有禮。雙方不可靠得太近,談話聲音不可太高,坐時忌蹺“二郎腿”,更不能抖腿部,談話要專注,忌在大庭廣眾面前耳語,更不能與對方說話時用手指著他人,會被認為沒教養,或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初次見面交談切忌打聽對方的收入、家產、年齡和婚姻,異性之間交談時眼睛不能老是盯著對方,在路上與婦女交談應當邊走邊談,不能停下站著說話,與婦女同座時不要吸菸,同相識的婦女打招呼,男方應起立,女的可以坐著回答。

義大利人們的習俗 送禮也要有講究

  義大利人們的習俗 送禮也要有講究

  (遊易天下論壇Kmywd發表)

  義大利忌諱 十三 和 星期五 ,認為 十三 這一數字象徵著 厄兆 , 星期五 也是不吉利的象徵。現代人對 十三 和 星期五 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 十三 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 十三 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義大利忌諱菊花。因為菊花是喪葬場合使用的花,是放在墓前為悼念故人用的花,是掃墓時用的花。因此,人們把它視為 喪花 。如送鮮花,切忌不能送菊花,如送禮品,切忌不能送帶有菊花圖案的禮品,義大利忌諱菊花。

  如送其它鮮花時要注意送單數。紅玫瑰表示對女性的一片溫情,一般不宜送。

  義大利忌諱用手帕作為禮品送人。認為手帕是擦淚水用的,是一種令人悲傷的東西。所以,用手帕送禮是失禮的,同時也是不禮貌的。

  義大利還忌諱別人用目光盯視他們。認為目光盯視人是對人的不尊敬,可能還有不良的企圖。在與不認識的人打交道時,忌諱用食指側面碰擊額頭,因為這是罵人 笨蛋 、 傻瓜 。一般也忌諱用食指指著對方,講對方聽不懂的語言,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將不可收拾。

  此外,在參加宴請活動或接受邀請到義大利朋友家做客時,儘量在喝飲料、酒水、菜湯和吃麵條時不要發出聲音,否則,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在各種正式活動和交際場合,不宜在人前用手指摳鼻子和挖耳朵,在參加一些會議活動時,也不宜隨意脫鞋,這是社交場合的大忌。還有在入住旅館後,不宜在走廊大聲談笑。在公共場合也不宜大聲喧譁。

義大利婚姻習俗

  訂婚戒指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自由戀愛,他們的婚嫁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大同小異。今天的義大利男女相互接觸的機會很多,他們可能尋找自己心愛的伴侶。青年人利用同學、同事、同鄉等關係或透過親友介紹,在旅遊、滑雪、打球、觀看賽馬、賽車、賽船或跳舞、唱歌、觀看文藝演出等活動中互相結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戀愛過程,有的還主動徵求父母或親朋好友的意見,然後才定下終身大事。男女青年從認識到結婚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相識之後經過訂婚階段,過一二年才結婚,有的結識後很快決定結婚,沒有經過訂婚的那段過程。訂婚的禮儀並不十分複雜,男女相愛後,徵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後宣佈訂婚。男方要向女方贈送訂婚戒指,並親自戴在女方左手的無名指上。男女雙方要把此訊息通知親友,宣佈他們已成為未婚夫妻,並安排男女雙方的父母、親友一同進餐。親友要向訂婚雙方送禮,表示祝賀。

  關於婦女戴訂婚、結婚戒指,有不少傳說。一種傳說是:戒指用金子做成,非常結實,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渾圓無縫,又象徵婚姻圓滿,婚後幸福無邊。另一種傳說是: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男子將搶來年 女子戴上枷鎖。經過多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或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上戒指後,表示她已歸他所有。這就是戒指的來歷。

  婚禮種種 婚約男女永結同心之後,就要為正式婚禮進行一系列的籌備工作,如佈置新房,購買傢俱及各種日用品,印發請柬,聯絡舉行婚禮的地點,準備結婚禮服,等等。一旦準備就緒,舉辦婚禮的時刻就會到來了。男女雙方事先進行商議,擇日完婚。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因為春季春暖花開,氣候宜人,特別是3月和4月正值復活節前後,而復活節是萬物生長、充滿生機的節日,所以在此期間結婚的青年男女較多。金秋佳節也是青年們舉行婚禮經常選擇的時節。秋高氣爽,景色迷人,未婚夫婦此時喜結良緣,幸福美滿。

  義大利人對婚禮比較重視。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舉行這兩種不甘落後婚禮都是合法的。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近年來,到市政府登記結婚的越來越多。筆者在意工作期間,曾多次應邀參加義大利朋友的婚禮。1986年9月,米蘭的馬裡薩小姐與朱利亞諾先生是透過市政府登記結婚的,屬於典型的現代婚禮他們事先送來的請柬是這樣寫的:“馬裡薩與朱利亞諾定於1986年9月8日上午11時在米蘭市政府別墅——帕萊斯特諾16號舉行婚禮,敬請光臨。”11時前,馬裡薩的父母與朱利亞諾的父母以及他們的親友已到達市政府別墅大廳,人們手持鮮花、禮品,男士著禮服,女士著漂亮的民族服裝等候著婚禮的開始。大廳佈置得莊嚴、氣派,擺滿了鮮花。廳內有一簽字臺,市政府婚姻登記處的官員已在此等待兩們新人前來辦理結婚手續。中午11時,新郎、新娘的彩車準時到達,他們攜手步入大廳。新娘穿著潔白的長裙,戴著白紗;新郎穿著漂亮的禮服。人們鼓掌表示祝賀。婚禮在鼓樂聲中開始。首先,主持人講了幾句讚揚新人喜結良緣、祝願他們生活幸福之類的話,然後男女走近簽字臺。當婚姻登記員詢問他們是否自願與對方結為夫妻時,雙方一齊回答:“是”。新郎與新娘互送結婚戒指,擁抱、親吻。出席儀式的人們上前祝賀、擁抱、贈禮物,還拋灑綵帶、紙屑和大米,氣氛十分熱烈。儀式結束後,客人們被帶到米蘭一家風味餐館參加婚宴是婚禮中最熱鬧的一幕。兩名證婚人坐在餐桌中間位置,新婚夫婦分別坐在證婚人兩旁,親戚則按輩分和年齡排好座位。就餐時,人們對新郎、新娘開玩笑,請他們親吻,或請他們一同唱歌,還讓他們兩人手把手地握住一把刀,共同切開結婚大蛋糕,二人先各吃一塊,然後再款待所有的客人。婚宴在人們的嬉笑打鬧聲中結束。

  在義大利,除了上述民政婚禮和宗教婚禮儀式,甚至主張不舉行正式儀式,只要到市政府婚姻登記處註冊登記,就算是結婚了。他們可以到國內旅遊城市或國外風景區度蜜月。有的新郎乘從一輛扎滿綵綢、飄帶和花束的小汽車,前往迎娶新娘,將新娘接到家裡,親友們見面後,共赴婚宴。他們省去了那些繁瑣的結婚儀式,婚宴後,婚事就算辦過了。在意北方馬喬列湖,我們曾見到空著漂亮婚服的一對情人乘一艘小汽艇歡度他們最美好的時光。艇上還有新郎、新娘的父母及證婚人,汽艇在湖上飛駛,透過上的花束、綵帶隨風飄動。他們的艇上婚禮為湖光山色增添了新的情趣。

  未婚同居 現在,也有一些未經訂婚、結婚就同居的義大利青年男女。他們眼裡,婚禮是多餘的。他們認為,願合就合,願分就分,沒有家庭責任。但大多數義大利人對婚姻仍持嚴肅認真的態度。有些人還重視結婚紀念,每逢結婚1週年、5週年或10週年還要舉辦家庭小型紀念活動,如到飯館聚餐、到郊外旅遊野餐或觀看文藝演出、舉行舞會等。對於25年銀婚和50年金婚,則更加重視,夫婦有互贈禮品的習慣,25年送銀質紀念品,50年送金質紀念品。而且,夫妻之間要說一些互相讚美的話,如“深深感謝你與我共度50個春秋”等等,使對方感到心情愉快,有利於增進夫妻感情。

  涉外婚姻 由於時代的發展,各國之前的往來與交流增多,義大利的涉外婚姻也增加了。在一些義大利青年和家庭中,有時產生這類問題:是否可與一名黑人姑娘結婚?要不要收養一名非洲孩子?如果子女同一名東方或非洲有色人種熱戀,父母如何對待?現在有多少人能接受與異國人通婚?1993年,義大利女記者安娜·塔利亞卡爾內採訪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現代歷史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義大利僑民等,其結果是:大多數人認為,義大利人不應是單一人的種族,不能受種族主義的影響。在義大利,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與一名黑人小夥子通婚,這是政黨的事情。近幾年來,由於義大利男女青年與外國人通婚的人數增加,引起一部分人對其後果表示擔心,他們害怕對義大利民族產生不利影響。但總的看來,人們並不反對同外國人結婚。經有關人員統計,如果一名義大利小夥子與一名黑人姑娘結婚,將有67%的人贊同,27%的人反對;64歲以上的女人大多數不贊成女子與外國人通婚;45歲以上的男人大多數不贊成男子與外國人結婚;但80%的青年人對與異國青年通婚持贊成態度。

  晚婚晚育 在婚姻、家庭方面,義大利的情況與中國有所不同。義大利青年自覺地晚婚、晚育、甚至不願生育。在中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天經地義的。義大利卻不是這樣,目前29歲以上的男子仍廝守在家不願結婚的比例已過半數。雖然他們中有少數人有工作,也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但仍然吃住在家,依賴父母,不願離家自立。他們在家不願幹家務,吃住不掏錢,自感樂在其中。大齡男青年不願離家自立的主要原因有以以下四點:首先,房租每年漲價,青年人工資不高,拿不出很多的錢租房子,何況有一部分青年還找不到固定的工作呢!同父母住在一起,不必交房租;其次,父母比較寬容,允許子女的男友或女友與他們合住,他們賴在父母家,既省錢又舒服,何樂而不為?第三,女友工資收入、文化水平與男子差不多,女方要求很高,不好伺候;第四,青年人圖輕鬆自由,不願承擔家庭責任。既大齡男子不願結婚,那麼他們更不會撫養孩子了。義大利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連續幾年呈負增長。1994年,意全國新生兒為53萬多,是1861年義大利統一以來的最低點。

  在義大利,家庭規模越來越小。一方面,家庭子女少,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更少。另一方面,單親家庭增多。從家庭結構來看,由夫妻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單親家庭及單身家庭數目增加。1974年5月以前,在西歐國家中,義大利與西班牙、愛爾蘭同屬不準離婚的國家,所有居民都無權離婚。1974年5月12日,意舉行全國公民投票,有2/3的公民投票贊成離婚。從此,義大利公民才取得了合法的離婚權。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我國端午節習俗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端午節習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 ...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佩飾   健人,舊時江浙一帶端五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製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 ...

中秋節習俗---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 ...

中秋節習俗---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 ...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 ...

中秋節習俗---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