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翻子拳的武術風格

翻子拳的武術風格

  翻子拳是中國拳術之一,翻子拳歷史悠久。明代戚繼光在其所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談到翻子拳時說它是“善之善者也”,可謂讚譽備至,在他編著的三十二勢中吸取了屬於翻子拳的招法,並有數勢流傳至今,如“當頭炮”、“拗鸞肘”、“順鸞肘”、“旗鼓勢”等。

  翻子拳的出勢一律是“旗鼓勢”,這是分辨是否屬於翻子拳的標記。過去,拳家放對或是下場表演時要先拿一個架勢。各個拳派一般都有特定的“出門架子”,拳家透過這個架勢,先表明自己拳路派屬,然後再由此引出套路和招法。“旗鼓勢”便是翻子拳獨具的出門架子。

  翻子拳要求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腰腿要靈活有力,腹肌臂力要充實有力。堅持長練不懈,在技擊對抗時才能立於木牧之地。彈跳功徒在地行拳裡尤為重要,如騰空擊打動作,要求輕、靈、整、捷。演練和對抗多采用跌、撲、滾、翻技法,多用雙手,雙臂及頭頂支撐身體完成各種動作。

  翻子拳風格特點是,手腳並重突出腿活,動作舒展,架勢較大,攻防方法明顯,硬攻直進,快速勇猛,放長擊遠。要求腿功練得像胳膊那樣靈活多變,運用自如。在技擊攻防時要求手領腳出,手到腳到,手防上腳踢下,手腳並重,上下配合。翻子拳風格特點是架勢較小,動作嚴謹,靈活多變,乾淨利落,先柔後剛,剛柔相濟。攻防方法含蓄,手法多變,虛中藏實,實中有虛,虛實莫測。力從內發,發寸勁。拳遺講:“出手似箭,回手似線”、“眼似流星手似箭,腰似蛇形腳似鑽”。要求上身緊湊,下身靈活。勁法為綿、軟、硬、脆、滑五勁。要求蓄力如拉弓,發力如射箭、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都要相配合協調一致。上肢以腰帶肩,隊肩帶肘、以時帶手下肢以腰帶胯,以跨帶膝,以股帶腳。重身法架勢,武術易言講:’犯勢把勢全憑架勢“,充分說明手眼身法步功架的重要。

翻子拳 盛行北方的古老拳種

  翻子拳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翻子”。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採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後來的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

  翻子拳過去主要流傳於河北高陽,清末傳到東北,近幾十年主要在河北、 遼寧、 甘肅、陝西等省較為盛行。近代翻子拳出自河北省段氏。現在,翻子拳在西北、東北傳播較廣,兩地同屬一脈,但在勁力和風貌上略有不同。西北所傳,經過通備勁的演化,較多注意以腰發力,渾厚一氣;東北所傳,多注意脆快一氣。

  翻子拳最基本的套路是站樁翻,其次有萃八翻、輕手翻、擄手翻、健中翻等套路。此外,在河北、京津一帶傳習的還有六手翻、燕青翻、鷹爪翻等。翻子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發力迅猛,雙拳密集如雨,架勢俯伏閃動,動作一氣呵成,所以拳諺稱“翻子一掛鞭”。翻子拳的勁道,強調脆、快、硬、彈。近年來,翻子拳與戳腳、劈掛相配為伍,因此也追求吞吐發力、轆轤反扯和攪靠劈重的勁道。翻子拳特有的器械有八步連環進手刀、綿戰刀等。現在翻子拳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專案。

  翻子拳是中國古老拳種之一。自宋代中國傳統武術分門立戶為四大名門:赤、伯、蠢、溫;十大拳種:洪、留、枝、名、磨、彈、查、炮、花、龍。經歷代拳師繼承和發展,去粗取精,發展成為現代中華武術多拳種多流派百花爭豔的新局面。

  翻子拳屬溫家流派,稱枝子門,是十大拳種之一,屬少林宗法。自宋朝已形成,盛行於清代,在中國北方盛行,故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翻子拳是手腳並重突出手法身法,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經歷代拳師上百年來繼承和發展,逐漸將戳腳和翻子拳融會在一起,使技術內容更加豐富,在攻防方法上更加全面。該拳種在中國北方的主要傳人為趙洛燦,字燦益。趙系清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起義失敗後,流落江湖隱居河北中部一帶傳授武藝。河北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先生經饒陽縣好友段洛緒引薦,將趙洛燦等三人介紹到蠡縣趙鍛莊劉洛尚家中傳授武藝,劉洛尚三個兒子劉攀貴、劉觀瀾、劉貴馨三兄弟習武,同時習武者還有蠡縣齊家莊魏昌義、南留史鎮魏洛芳等人。

  據蠡縣舊縣誌記載,清光緒初年,因劉觀瀾先生武功高超授與五品武職千總之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劉觀瀾先生逝世,武術界人士為緬懷劉老先生為其立碑於門左,碑文記稱:觀瀾老先生裡中之窮苦者也,未習僻業慕少林宗派而精之,便捷輕利,為古之所稱便捷輕利者無疑異,盛京一帶多耳其名,以故京師(盛京指瀋陽)有力者之家,嘗延為武師,以教其吏役,而遠近拜門牆習技藝者更可可屈指計(授徒眾多之意),亦捧師中矯者矣。

  在清末民初時期,中國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帶習練翻子拳者盛行,曾有“山東查”、“直隸戳”之稱,更有“南拳北腿”之說,故戳腳被譽為北腿的代表拳種。劉觀瀾曾在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傳授。魏昌義、王佔鰲、徐兆熊、魏贊奎、王洛倉、吳振堂等為鏢師,來往於東北三省。河南、陝西、山西等省都有傳授。從二十年代初開始著名武術家“花鞭”吳斌樓到北京傳授戳腳、翻子拳、地躺拳技藝。

孫臏拳的風格特點

  孫臏拳, 又因演練時多穿長袖衣,故亦稱“長袖拳”,相傳乃戰國軍事家孫臏所傳,但並無有關文字記載;並且《孫臏拳譜》之文字絕不像遠古文字,故多認為為是後人偽託孫臏之名而創的;在清末時間,山東有一武士楊明齋(楊二虎)得技,並於1918年至1938年青島國術館任職期間傳授,使孫臏拳在青島、濟南一帶廣泛傳開。

  孫臏拳風格獨特, 擊技性強,重實用。拳法以組合形式為主,每一手即為一個用法,三百六十手可以互相串聯,進時可以組合連擊。出拳講究擰、絞,纏螺旋勁,旋臂出拳,拳走曲線,曲中求直,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方法講究“三出而一主”,兩臂一腿併發。戰略上以“圓、角、線、點”為原則,即採用孫臏步左晃右移,走弧走圓不停,時刻保持側身對敵;要搶佔站位角度,利我而不利於敵;一觸即發,一發就到,一點就勝;以動作迷惑對方,有真有假,有虛有實。演練中要求“內外相合,形意相通”。主要手法有蹦、彈、抓、挑、鑽、擂、拉、劈、抄、砍、截、擺、封、捅、砸。步法為蹣跚步,拔跟掀腳,蹣跚跛行。主要腿法有踢、碰、蹬、踹、踩、掛、跪、截、播。

  孫臏拳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系統,蹲走跛行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出拳走曲不走直,曲中能夠求直,看似偏離,但擊中點卻很準確。這種曲線出拳的理論以不招不架、轉向進取為表徵,最容易使對手產生錯覺。

  孫臏拳在套路上最講究手手相連,技擊動作往往連發,很少有單擊動作,給人以輪拳滾打的感覺,孫臏拳套路數段,每段都有重疊動作,此乃“一招不成,再來一招”的打法。

  孫臏拳有“八形”之說, 這“八形”是指雞腿、龍腰、猴象、猿臂、象鼻拳、瓦楞掌、藏勾、球足。雞腿是對腿法的要求,取雞之“輕翔寧靜”而保持身態穩定,龍腰講究的是靈活矯健,猴象注重的是機警敏捷;至於猿臂,在於放長擊遠,伸縮自如。象鼻拳是孫臏拳中慣用的手法,中指突出,目的在於強打穴位。瓦楞掌與藏勾也是手法,分用於不同的打擊目標。球足則指腳下功夫,講究足輕如球,移動迅捷。孫臏拳的八形可以轉換成三十二手各種動作,組成即可有較高技巧,又可各自獨立實用的攻防套路。

  孫臏拳習練講究“五合”這五合是指: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五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擊打點。孫臏拳的八形、五合、三十二手歸於一點,目的就在於強打一點,力保完勝。

  孫臏拳實戰技擊的技法在於打拳時發力強猛,動作連貫,有時張開雙臂,身根略晃,看似飄忽,實則暗藏殺機。同時,孫臏拳注重邊打邊防,打防結合,在攻擊之時已經防守到位,防守之際已經準備還擊。在攻防結合上,也始終遵循“走曲不走直”的要領。


陳獨秀曾批武術:和義和一樣

  在民國,武術迎來了黃金時期,也恰恰是在民國,武術與西方體育有了相互的對沖和碰撞,而武術也在其間更加體育化。   關於武術體育化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國民體育實施方案》,《方案》將武術稱為國術,認為它是為我國民族固有的身體活動方法。一方面可供給防身自衛技能,另一方面是鍛鍊體格之工具。1943年 ...

螳螂名家於海談武術

  近日在海曙區武術協會舉行年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家拳工作交流會的現場,出現了一位神秘嘉賓,引起了大家關注,他就是螳螂拳名家、電影《少林寺》中“曇宗”扮演者於海。這是他首次來到寧波,也是第一次接觸四明內家拳。   練武因體弱多病   出生於1942年的於海是山東人,習武是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於海父親找到了自己 ...

八極傳人看《一代宗師》 武術角度只得5分

  《一代宗師》正在熱映,電影中,王家衛選擇了形意、八卦、詠春、八極四大拳種,再現了民國武林。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主演為參演這部電影,均拜師學藝,張震還參加比賽獲得八極拳賽的一等獎。袁和平也一直稱該片的功夫是“硬橋硬馬”。不過,電影終究是電影。日前小編隨南京八極拳傳人楊長松在影城觀賞了《一代宗師》,他表示, ...

峨眉武術:玉女、峨眉刺與女俠無關

  明清兩代,峨眉派武術進入鼎盛時期,英才輩出,拳法更為精湛,刀槍劍戟等兵器技法也爐火純青,峨眉派在傳承中善於吸收和融合其他門派的功法,也給其他門派輸送了血液。   岩石迸裂驚沙走   明代和清代,峨嵋派武術進入鼎盛時期,英才輩出,高手林立,其拳法更為精湛。明人唐順之的《峨嵋道人拳歌》,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明代 ...

蔡李佛 最早走出國門的武術流派

  廣東武術源遠流長,但人們在談及廣東武術時,往往只提到“佛山黃飛鴻”,卻不聞“新會蔡李佛”。其實,作為聞名世界的蔡李佛拳發源地,江門的武術傳統更為悠久、流傳更廣,江門武術界近兩百年來湧現出眾多傳奇的武術宗師,也讓江門武術為中國近代史書寫了許多傳奇。   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素有“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之說法 ...

武術明星:李連杰千里挑一 甄丹艱難轉型

  李連杰與甄子丹   學習武術、成為明星,是很多青少年甚至是很多家長心中的夢想。對於做著明星夢進入武術領域的孩子,我國著名的“金牌教練”、曾培養訓練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等眾多武術影視明星的中國武術九段吳彬是持一種樂見的態度,因為這畢竟是很多人把孩子送來學武的一個原因。但吳彬也認為,家長的想法有時要更現實點, ...

霍式八極第四代傳人武術

     鍾玲在練太極   在第三屆東亞武術交流大會暨國際武術文化傳播大使命名錶彰大會上,廣西玉林市霍氏八極拳第四代傳人鍾玲獲得四項個人比賽第一名、一項團體賽第一名,並榮獲國際武術文化傳播大使稱號。近日,記者採訪了鍾玲,瞭解到她與太極拳40載的情緣。   童年結緣武術,十幾歲已有學生上千說起與武術結緣,鍾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