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的風俗介紹
臘月二十八的風俗介紹
1、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2、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因為正月初一到初五傳統是不能動火的,因此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的食物,發麵不容易壞,正月里人們一熱便可入食。在我們廣東“年廿八,洗邋遢”,而且“洗邋遢”不僅是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精心佈置一番,有些家庭會在當天傍晚還要用柚子葉燒水洗身,寓意洗去一年的晦氣與不順。
3、臘月二十八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4、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5、節日起源: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民俗書籍(館陶,大名等縣圖書館可查)有載。由於元軍過境,提前在臘月二十七將豬肉切大塊(坨坨肉)煮熟,二十八凌晨敬神和祭祀,然後舉家外逃避難。正月初一還鄉相互看望相鄰(初一拜年),初二走親訪友(回孃家是其中一部分),初三祭祀死去的戰士和祖先(祭祖),初四繼續走親訪友(包含回孃家)。
6、安徽省的宿松與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傳著臘月二十八過年的傳統。聽當地老一輩的人說,臘月二十八過年是因為當地人的祖輩是老地主,僱傭的僕人因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們的家過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沒有僕人伺候了,於是就提前到二十八過年,讓傭人伺候著吃完年飯,然後在天亮後發工資和物品打發僕人回家,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僕人早上出發,一般能傍晚到家。
7、雖然現今沒了地主,但為了圖喜慶,當地人仍然保留了臘月二十八過年的傳統,當然臘月三十也過年。現今臘月二十八過年逐漸成為當地人的大團圓年。臘月二十八過的年是大團圓年,一般外地的姑父,姑姑,老表,女兒,女婿,及堂哥,堂嫂等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在二十八的凌晨5,6點開飯。吃到天亮方才下席。大年三十是小團圓年有本家人團聚。
臘月二十八有什麼風俗
1、把面發
臘月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麵,在過去沒有速效發酵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如今,外面賣的饅頭花樣繁多且價格不貴,所以平日自己發麵蒸饃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每到年關,很多人還是會按照老輩傳下來的習慣,在臘月二十八這天發麵,準備第二天蒸饅頭。
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十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
2、蒸棗花
在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3、貼窗花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八的風俗是什麼
1、把面發
臘月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麵,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麵不愛壞, 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如今,外面賣的饅頭花樣繁多且價格不貴,所以平日自己發麵蒸饃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每到年關,很多人還是會按照老輩傳下來的習慣,在臘月二十八這天發麵,準備第二天蒸饅頭。
2、蒸棗花
在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3、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4、蒸餑餑
做餑餑時有很多講究,即這一天不能隨便亂串門,尤其餑餑上鍋蒸的時候,若是串門不小心碰上要趕緊給人家的灶塘裡添些柴(財),以讓鍋裡的餑餑發的更好。揭開鍋蓋若是餑餑蒸裂了一定要說今年一定發,餑餑都笑了。
5、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客家"崇九"風俗介紹
客家話"九"與"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視為"吉祥"的象徵,有"崇九"風俗。
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選與九相關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所建樓房的層數和房間數也是九的倍數,認為這樣可以長久同居共處。"九"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貼春聯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是兩句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民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了。
準備做主食
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教粉,普通的面提 ...
那曲風俗介紹
藏北人熱情開朗,豪放大方,樂於助人,特別能歌善舞,歌聲悠揚,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鍋莊舞最富民族特色。獻哈達是最崇高的禮節,每當遇到婚喜、節慶、迎送賓客、拜會尊長、朝佛拜像、送別遠行等有獻哈達的習慣。磕頭也是一種禮節,一般用於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動。主要節日有藏曆年和賽馬節。藏曆年是藏族 ...
重慶節日風俗介紹
重慶節日風俗介紹:
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俗,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大同小異。
但由於重慶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
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 ...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黃曆宜忌每日查詢
運勢的好壞可以從黃曆中的宜忌得知,人們透過黃曆宜忌去辨別當日所能做的事,在吉時吉日做事能讓運勢變得好起來,人們在辦大事時也會透過查詢黃曆宜忌來選擇日子,在好日子那天辦事求得這件事能辦得順利。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八黃曆
陰曆:二零二一年臘月二十八(2021年12月28日)
陽曆:2022-0 ...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八黃道吉日時辰吉凶 今日最好的時辰
在做件事情時做好準備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就比方說選擇良辰吉日也是同樣的道理,選擇一個好的時間其實也挺簡單的,黃道吉日對於個人而言都意味著好運,並且在這幾天做一些事情都能夠獲得成功,這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2021年農曆臘月二十八黃曆查詢
【公曆】:公元2022年01月30日
【農曆】:農曆12月 ...
正月初七迎什麼神 迎七喜又是指什麼風俗介紹
在中國,初一至初六的時候,都是屬於動物的節日,這是因為,古代的時候,女媧將這幾天作為動物的生日,因此這個文化就被源遠流傳下來,在正月初七的時候,瞭解這一天迎什麼神,迎七喜是指什麼,是人們必須要清楚的。
正月初七迎神介紹
正月初七的時候,人們是不需要迎神的,這是因為這代表的是人的生日,因此也被大家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