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風俗介紹
那曲風俗介紹
藏北人熱情開朗,豪放大方,樂於助人,特別能歌善舞,歌聲悠揚,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鍋莊舞最富民族特色。獻哈達是最崇高的禮節,每當遇到婚喜、節慶、迎送賓客、拜會尊長、朝佛拜像、送別遠行等有獻哈達的習慣。磕頭也是一種禮節,一般用於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動。主要節日有藏曆年和賽馬節。藏曆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藏曆正月初一很早就起來,換上新做的服裝,擺上"切瑪"(用一個雕刻十分精細的木盒,裡面裝滿糌粑,象徵豐衣足食),"退"(用酥油、奶渣、紅糖、麵粉等做成的糕點),果品等節日食品,互致新年的問候,沉浸在一片節日的氣氛中。牧民還要在羊圈周圍擺上冰塊,預祝新年風調雨順,牛羊肥壯,六畜興旺,吉祥如意。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賽馬藝術節,熱鬧非凡,區內外的遊人商販雲集藏北,專程來參加賽馬節的外賓也越來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觀看勇士們賽馬、馬上射擊、馬上拾哈達等各種馬術表演,以及豐富多采的文藝演出,晚上則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使整個草原成為五光十色、歡聲笑語的不夜之地。
由於地廣人稀,婚姻方式較為簡單,成婚多以自由戀愛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還是尊重父母意見,請親友做媒,諺雲:部落之事首領定,子女婚事父母定。婚禮規模取決於雙方的家境,所謂"豪門獅對虎,富翁財對財,窮人背對背"。迎親那天,雙方家庭都要舉行煨桑儀式,以祭故土神靈。出發時首先要向西南走,牽馬人手拿九宮八卦圖開路。迎娶人家在帳繩上掛上哈達,帳門兩側各放裝滿幹牛糞的袋子和盛滿鮮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馬處鋪一塊潔白的氈子,上面用青稞畫一個吉祥的符號。迎至帳前,先由盛裝的年輕婦女向來人敬獻"切瑪"和青稞酒,迎入帳內入座。再向兩位新人獻上吉祥飯"卓瑪折司"(油拌人生果飯),爾後由親人和來賓向新人及父母、貴賓敬獻哈達,並獻上相應的禮物。男女雙方親友各派出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爭相誇耀各自的主人公,將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然後大家盡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禮只進行一天,也有長達三天的。在一個月內,新婚夫婦要回孃家小住幾天,並舉行規模不等的慶宴,婚禮到此才算結束.
喪葬根據死者身份分為許多等級,高貴的人和世系活佛等德高望重者死後,一般火葬;大活佛及在民間有很高威望者死後,一般法體塔葬;被射殺砍死的人或因傳染病死亡者均實行土葬,但有分別的墓場;幼童夭折實行石棺葬、罐葬或土葬。除此之外的亡者皆行天葬,即將遺體分解後喂禿鷲,天葬臺都有專職的天葬師。人死後先要請高僧大德佔卜算卦,確定出葬的日期和時辰,停屍三到七天,出殯前劃白線,以示靈魂送出,上路時必須先向西南行走。喪葬佛事十分隆重,請喇嘛唸誦經文,以超度亡靈。並要做好卜卦所示的各種佛事活動,迎設超度佛像、朝拜廟宇、進香施財。藏北牧區如遇喪事,不僅家人哀悼,而且全村乃至全部落的人都為其舉哀,親朋好友送錢送物慰籍家屬。家人在一年內不梳洗打扮、不喧譁談笑、不事娛樂活動。家境好的在週年內每月做一次法事,週年日,用二至五天搞一次週年喪葬禮祭,修佛唸經,洗髮更衣,以示解哀
客家"崇九"風俗介紹
客家話"九"與"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視為"吉祥"的象徵,有"崇九"風俗。
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選與九相關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所建樓房的層數和房間數也是九的倍數,認為這樣可以長久同居共處。"九"在客家人的婚煙嫁娶中顯得尤為重要,男女雙方相親、換帖,一般都選與九有關的日子,聘金尾數要帶"九",如1999元,迎親的隊伍也要湊足9人,凡禮品都要9方為吉利。客家人做壽,壽粄要做81或360個,所用菜都暗切"三、六、九",如三鮮湯、燉狗肉(狗偕九),韭菜豆腐、重陽(九九)壽糕等等。
由於九與韭諧音,小孩破學啟蒙都要食韭菜。客家山歌也用韭諭九,如:"燕子含泥過九江,妹子送郎出外鄉,九月九日種韭菜,兩人交情久久長。"客家人對九的重視,還表現在把正月初九視為良辰吉日。春節後,出門做工、經商的人一般要到初九這天才離家啟程,期望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重慶節日風俗介紹
重慶節日風俗介紹:
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俗,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大同小異。
但由於重慶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
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祈禱、喜慶活動。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而熱烈的擺手舞。一時間,滿耳喧天鼓樂,滿眼婆娑舞影。
驍勇善戰的苗族人,則對唱歌情有獨鍾。一年一度的“趕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傳統節日。青年男女還可以在“趕秋”節上,借歌聲互表衷情。
正月初七迎什麼神 迎七喜又是指什麼風俗介紹
在中國,初一至初六的時候,都是屬於動物的節日,這是因為,古代的時候,女媧將這幾天作為動物的生日,因此這個文化就被源遠流傳下來,在正月初七的時候,瞭解這一天迎什麼神,迎七喜是指什麼,是人們必須要清楚的。
正月初七迎神介紹
正月初七的時候,人們是不需要迎神的,這是因為這代表的是人的生日,因此也被大家稱 ...
白露禁忌風俗介紹 白露這天有什麼講究
白露禁忌風俗介紹 白露這天有什麼講究
忌颳風下雨:
在民間,白露日忌颳風下雨。人們認為白露日見風雨將會對農業收成造成不利影響,諺語說道:“白露日落雨,到一處壞一處”,“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還有諺語說:“處暑雨甜,白露雨苦。"農民認為白露的雨水是苦的,雨水會使蔬菜變苦;收割的稻子沾上 ...
古爾邦節的習俗 關於古爾邦節的風俗介紹
古爾邦節的習俗 關於古爾邦節的風俗介紹
我國各族穆斯林在節前打掃室內外衛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在節前都要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孩子們換上節日的服裝,歡樂地奔跳。
節日的晨禮時成年人都洗大淨、沐浴淨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邊走邊大聲念“ ...
臘月二十八的風俗介紹
1、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博餅風俗介紹
博餅是起源於福建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隨之傳播至閩南地區,始於清初,是鄭成功屯兵駐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博餅:
中秋博餅,起源於福建泉州,由鄭成功駐兵時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博餅是 ...
節日風俗介紹
1、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等。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吃年糕、餃子、湯圓等。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
3、元宵節:看燈、吃元宵、踩高 ...
關於天門過春節的風俗介紹
天門春節的風俗主要有:1、大年三十年夜飯之前去祖先的墳墓前燒香、放鞭炮,年夜飯吃完後小孩子拿著燈籠滿村跑。
2、大年初一在家裡掃出的灰塵不能往外倒,要留在家裡。
3、初一全家要早起燒香拜菩薩,開門後每家放鞭炮,之後一家人在一起喝茶,吃麻葉子、糖果、油炸的食物。
4、初一天亮後出門拜年,主人給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