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臺灣元宵風俗:鹽水蜂炮

臺灣元宵風俗:鹽水蜂炮

  走過興衰歲月的鹽水,再度因為元宵節的蜂炮盛會而備受矚目,每年皆吸引數以萬計的好奇遊客前往參觀。

  鹽水蜂炮的習俗始自清朝,相傳在光緒11年夏天,鹽水地區突然發生大瘟疫,造成上千名鎮民死亡,地方民眾在求助無門時,只能祈求神蹟降臨,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繞境降魔,指示元宵夜由周爺前導,關帝神轎壓陣護隊,信徒尾隨其後繞走疫區,沿路燃放炮竹直至天明;說也神奇,繞境活動結束後,小鎮的疫情竟然就此消退,民眾為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都沿襲成例,逐漸演變成今日的蜂炮盛會。

  蜂炮燃放時會發出宛若蜂鳴之尖銳聲響,數以萬計、四處流竄的炮竹,也彷若成群的蜜蜂傾巢而出,蜂炮之名由此而來。蜂炮的製作方式與樣式各具巧思,首先必須將木條或細竹片逐一釘成大小不等的木架,作為炮城架構,然後圍繞上層層鐵絲網,再插上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的蜂炮,最後把炮心集結成一個總樞紐,便完成了一座獨一無二的炮城。鹽水鎮民相信,炮城做得愈大、蜂炮放得愈多,來年的生意也會愈興旺,因此每年商家住戶莫不投下巨資,在蜂炮的花樣與種類上翻新求變,炮城的造型也各具特色,可謂爭奇鬥豔。

  元宵當天,繞境儀式從下午6點開始,關聖帝君的神轎由武廟路出發,展開蜂炮慶典,來自四方信眾與遊客隨著各路陣頭彙集,頓時人聲鼎沸、情緒高亢,震耳欲聾的鑼鼓聲與鞭炮聲響雲霄。當神輿經過備有炮城的商家時,神轎先以三進三退儀式向商家謝禮,然後主人撕下罩在炮城外的“慶祝文衡聖君千秋”紅紙,隨即點燃炮城下方的總樞紐,頃刻間,蜂炮、花炮以及各式煙火,在空中交織成璀璨煙花,將漆黑的夜空照耀得宛如白晝。慶典活動持續到天明,曙光乍現吞沒了炫麗光影,小鎮激昂的心緒漸次平息。

臺灣居民驅趕瘟疫的習俗:鹽水蜂炮

  臺灣文化雖然有土生土長的部分,但佔據主流的依舊是遷徙文化。就如同臺灣的傳統節日,就受到漢族的影響,在時間上節日的命名都是一樣。但是在內容上卻是融入了臺灣的城市文化,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比如現在要介紹的“鹽水蜂炮”。

  臺南鹽水鎮人過元宵節既不點花燈,也不遊行,而是拼命地燃放“蜂炮”。所謂“蜂炮”,是由數萬只衝天炮製作而成的,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連結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連續射出,震耳欲聾,聲光齊作,在夜幕的襯托下蔚為壯觀,撼人心魄。萬炮奔發的景觀與速度如同蜂群傾巢而出,故稱之為“蜂炮”。

  據說清光緒年間,鹽水鎮一帶遭遇到一場持續多年的大瘟疫,每天都有人死去,搞得人心慌慌,紛紛棄家外逃。殘存的鹽水人斷定這是鬼怪作祟,就在一個元宵節,請了鎮上武廟的關帝爺出巡繞境,並大量施放煙花爆竹,意在驅逐邪鬼妖魔。此後,鹽水一帶的瘟疫居然真的絕跡了。

  由此,每年的元宵節都要大量燃放鞭炮,而且規模逐年擴大,形成了今日極為盛大的蜂炮祭典。屆時,全鎮百姓無論貧富,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臺各地乃至遠在海外的遊客慕名而來,元宵之夜雲集鹽水鎮,目睹這一壯觀動人的奇景。更奇怪的是,燃放如此密集的爆竹,據說鹽水鎮卻從未因此而失火。

  今日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並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2006年臺南市政府就將鹽水區的三福街設成古炮街,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制作鞭炮,如竹卷炮、單管復古式煙火等。

  而今日鹽水蜂炮活動中的炮竹也比以往華麗許多。基本的蜂炮作法是以木條釘制大型支架,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線起來,組成了炮臺﹙或稱炮城﹚,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

  鹽水蜂炮的路線慣由鹽水鎮上的關聖帝君廟前開始,祭神慶典時間皆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要到正月十五日傍晚,各家才會開始推出炮臺,待神轎與轎伕出發後,就正式揭開序幕。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臺上?某某家敬獻關聖帝君?字樣的紅紙,焚燒在神明面前後才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

  參加蜂炮活動的民眾多準備有厚的塑膠雨衣、機車安全帽來參加此炮聲隆隆,火光不斷的民俗慶典。由於有多年的慶典意外經驗,近幾年已經禁止使用塑膠製的炮頭,並在慶典之後規劃大型的垃圾清掃活動。

臺灣鹽水蜂炮

  舉辦蜂炮的廟宇是主祀關聖帝君的武廟,古稱「月港武廟」,在鹽水鎮北,地佔鯉魚穴,於臺澎兵備道梁文科於一七一五年所建立,幹嘉年代曾修築過六次,以一八零三年的改建較為出名。如今的廟成為三樓大廟,一樓玉蓮寺主祀觀音佛祖;二樓五恩主殿,關公、呂洞賓、灶君、岳飛、王靈官;三樓為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

  烽炮又名蜂炮,正式稱呼為從蜂炮、蹤蜂炮,鹽水人稱為放蜂仔,由來有四種傳說。 反清復明:為了推展反清復明,利用慶祝元宵節,以響亮的燈竹聲喚醒義士精誠團結,不忘自己肩負的民族使命。 戲鬥煙火:漳泉移民承襲福建一帶元宵鬥煙火習俗,繁衍而來。 歡迎嘉慶:「嘉慶君遊臺灣」路經鹽水逢元宵節,以鞭炮作為迎駕。(最不可能,因為歷史考據,嘉慶皇帝從未來過臺灣) 驅除瘟疫:一八八五年前後二十五年鹽水流行霍亂,人畜死傷慘重,莊中士紳向守護神請示,關帝爺指示正月十三飛昇日命周倉先鋒開路,關聖帝君殿後護隊,沿途莊民放爆竹開路助神威,連續三日到元宵節才結束,事後霍亂結束,每年莊民依例行事,流傳至今。 如今鹽水烽炮成為臺灣著名的觀光民俗活動,所用炮火也由傳統煙火到越來越花俏的「隔炮」、「沖天炮」、「水梨花」、「甕梨花」、「鑽鼠炮」等,五花八門,令人眼花?t亂,近年更是講究造型藝術,烽炮的造型千變萬化,發射的效果更是奇特壯觀,更是豐富了這項民俗活動,但是所費金錢也是不在少數。

  完整的鹽水烽炮共有三項,投炮臺:鎮中心的伽藍廟,前有一支兩、三樓高的竹竿,放置一個六孔炮臺,供大家投擲鞭炮,炮入洞口引炸炮臺,即可得獎。 郊區?v境:各頭角的廟宇共襄盛舉,白天巡郊區、晚上巡鎮內,放長串鞭炮,行程在五點前結束。 市區放烽炮:下午六點,神轎開始巡鎮內,沿途就是放烽炮的重心了。

  近年因為湧入大量觀光客,造成的傷害也不少,因為烽炮具有殺傷力的危險,前往觀看者應做好防身裝置,厚衣褲、安全帽、口罩、手套等等,最好在中午兩點前進入鹽水,否則只能在外圍觀看了。烽炮造成的傷害,希望藉由媒體宣導,要進入鹽水鎮觀看烽炮的裝備不要少,不要私下燃放沖天炮。更希望改良烽炮的塑膠彈頭的高爆炸力,為紙質彈頭,較沒有傷害性,把傷害減到最低,鹽水的烽炮生命,才是一個優良的光榮和驕傲!


鹽水

  舉辦蜂炮的廟宇是主祀關聖帝君的武廟,古稱「月港武廟」,在鹽水鎮北,地佔鯉魚穴,於臺澎兵備道梁文科於一七一五年所建立,幹嘉年代曾修築過六次,以一八零三年的改建較為出名。如今的廟成為三樓大廟,一樓玉蓮寺主祀觀音佛祖;二樓五恩主殿,關公、呂洞賓、灶君、岳飛、王靈官;三樓為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   烽炮又名蜂 ...

元宵風俗到時尚

  宛如一個浪漫的契約,與春節緊鄰的元宵節,從古至今,被文人騷客們賦予了太多美好的寓意。辛棄疾用“東風夜放花千樹”描繪的火樹銀花,李商隱以“香車寶蓋隘通衢”呈現的錦繡團簇,都是人們對這個節日的特殊情懷的釋放。尤其是蒲松齡的“雪籬深處人人酒”,將飲酒與上元佳節的溫馨團圓之相結合一處,做了恰如其分的點綴。   雖 ...

日本奇異婚禮風俗禮儀習俗

     日本婚禮十分講究,不惜花費重金。儘管日本社會不斷進步,國家不斷現代化,但日本人依然保留著婚禮的傳統觀念。   日本婚禮最講究門當戶對   在日本人看來,結婚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終身大事,更是男女雙方家族的大事情,因此,人們在考慮婚姻問題時,總是十分注意男女雙方是否 門當戶對 。富貴人家的子女只有在婚配物 ...

端午風俗各地的奇風異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

青島結婚風俗訂婚小六樣肉得一刀切

   結婚是大事,但兩人的感情是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的,錢可多可少,可是,訂婚、結婚的風俗還是要尊重女方所在地的。俗話說“入鄉隨俗”,那麼青島都有哪些訂婚、結婚規矩?記者採訪了擔任過多次婚慶“總管”的宋先生、剛剛做完伴郎的張先生以及今年踏入婚姻殿堂的幾對新人,請他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今青島的婚慶風俗。   訂 ...

臺灣相聲瓦舍把相聲說進中學教材

     提起如今臺灣的相聲劇團,名氣最大的當屬相聲瓦舍。這個成立於1988年的相聲團體,不僅在23年間紅遍了整座寶島,其影響力甚至流傳到了作為相聲藝術發源地的北京。12月23日至25日,建立者馮翊綱和宋少卿將首次率相聲瓦舍來京,在保利劇院演繹他們的經典作品《東廠僅一位》。演出之前,兩位臺灣相聲大腕兒接受本報 ...

土家族的奇趣風俗偷俗

  偷,歷來是被視為可恥的卑劣行為,可是在鄂西一帶的土家人聚居的吊腳樓裡,至今仍保留著幾種別開生面、饒有風趣的“偷俗”。這“偷俗”不僅不為土家人唾棄,而且還受土家人的讚賞並傳為美談。   土家族吊腳樓“偷俗”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