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與羊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羊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羊有關的風俗習慣

  羊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選擇水草豐茂的沿河沿湖地帶牧羊狩獵。漢代許慎釋字義說:“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許慎的模式,在《廣東新語》中說:“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魚’、‘羊’為‘鮮’。”

  舊時漢族民間有“送羊”的歲時風俗,流行於河北南部。每年農曆六月或七月間,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羊,原先是送活羊,後來改送面羊。傳說此俗與沉香劈山救母有關。沉香劈開華山救出生母后,要殺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楊二郎,楊二郎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給沉香送一對活羊(羊與楊諧音),從而留下了送羊之風俗。另外,民間以每月初六、初九為羊日,青海藏民此日禁止抓羊。山東、湖北、江西則有諺語:“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又以為屬馬、狗、鼠者忌羊日,屬羊者忌鼠、牛、馬、狗日。

  錫伯族民間有“搶羊骨頭”的婚俗,流行於今新疆地區。婚禮之後,迎親爹孃在新郎新娘的炕沿上放上一塊羊大腿骨,雙方姐妹兄弟聚於新房,迎親孃將拴有紅線的兩個酒杯放在盤裡,迎親孃則迅速將兩隻酒杯換來換去,從而使兩位新人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酒,然後讓他們任選一杯,喝到酒的為大吉,接著要連飲三杯。之後,雙方兄弟姐妹開始搶羊骨頭。男方家人搶到羊骨頭認為是新娘勤勞能幹,能養妻子,家庭美滿幸福;女方家人搶到羊骨頭,則認為新娘會持家,不會愛氣,家庭和睦興旺。

  新疆哈薩克放流行“羊頭敬客”的交際風俗。新友到來,宰羊招待。吃鈑時,先端上熟羊頭,羊臉朝向客人的位置,然後主人請客用刀割羊肋肉獻給在坐的長者,後割一塊羊耳給在座的幼者,再隨意割一塊給自己,然後將羊頭盤捧還給主人。另外,全羊是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傳統佳餚。上席時,將大塊羊肉放入托盤,擺成整羊武裝,以羊頭獻客。

  “羊”、“祥”通假。西漢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漢書·南越志》記:“尉佗之時,有五色羊,以為瑞。”廣州號稱羊城,源於美好的傳說:周夷王時,五個仙人騎著口銜六串穀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廣州古名),將穀穗贈給人們,祝這裡永無饑荒。仙人言畢隱去,羊化為石。《廣州記》則記:“戰國時,高固為楚相,五羊銜穀穗於楚庭,故廣州廳室、樑上畫五羊像,又作五穀囊。”如今,廣州市越秀山公園有五羊冊,其上矗立著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城標雕塑。

  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馬上游戲。在喜慶的日子裡,人們在幾百米外放一隻羊,騎手們分成幾隊準備衝上閃搶奪。也有一青年騎手持羊從馬隊中衝出來,後面的人緊緊追隨,其中有人配合爭奪羊,也有人保護羊,以叼羊到終點者為勝,取得勝利的人,當場把羊燒熟,然後大家一起享。

與羊有關的詞語

  長期以來,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因此,人們也常常藉助於羊而形成不同的詞,這些詞語可說是各異其趣。你知道與羊有關的詞語嗎?與羊有關的詞語有哪些?你知道幾個與羊有關的詞語嗎?下面介紹與羊有關的詞語。

  自我麻煩或找死,叫作“使羊將狼”;

  比喻那些殘酷的統治階級、貪官汙吏,人們稱之為“如狼牧羊”;

  失去小的,得到大的,被形容為“亡羊得牛”,其實是因禍得福。

  某一地方官多而百姓少,被形容為“十羊九牧”,可以說是誇張而不失其真。

  一個學習或做事無恆心,沒毅力,難以獲得進步或成功,人們常說,“多歧亡羊”。

  道家用“黃梁夢”或“南柯一夢”來比喻人生短暫。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則用“羊胛熟”來形容時間的短速,他有句詩說:“爾來不覺三十年,歲月才如熟羊胛。”因為古代有一個地名叫做“骨利幹部”,這地方位於瀚海以北,晝長夜短,傍晚剛把羊胛放進鍋子,東方就已破曉了。這個地方大約靠近北極。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寫花和尚的:“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著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後來比喻人們乘便拿主人家的東西叫作“順手牽羊”。

  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並不為遲,這就是“亡羊補牢”,也就是說在日常各,想辦法趕快補救。

  溫順,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後果可相知了,所以人們常把那種弱者落入強者手中或好人落入壞人手裡叫作“羊入虎口”。

  羊油脂凝結給人一種非常柔潤、細膩、白嫩的感覺,所以人們經常用“白如羊脂”來形容膚色的雪白柔嫩。

  有些人在平時面目猙獰,氣指頤使、威風凜凜,但一遇到危險的境地,就害怕得立即俯首鞠躬。例如晚清政府在國內百姓面前,則是暴虐殘酷統治,對入侵的外國人則俯首稱臣,甘拜下風,以致使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所以後人常常稱這種現象為“平時如狼、危時如羊”。

  另外還有諸如“使羊將狼”、“問羊知馬”、“牧羊讀書”等 順手牽來“羊”字的詞語在生活中屢屢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牽“羊”字而成的名詞,如“山羊鬍”、“羊水”、“羊脂玉”、“羊肚蕈”等等。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從生肖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就永遠也抹不掉它在文化中留下的印跡。

  羊為火畜,性好剛,所以天寒地凍時,人們皆喜食羊肉以禦寒安性。羊被宰食,貨少價高,偶有不法之徒為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者卻為狗肉,欺詐顧客,俗乃謂“掛羊頭買狗肉”。

  羊最怕雨水,遇到下小雨即匆匆逃避,而居所如過分潮溼,常會患溼病而暈倒,所以養羊之所,必須以竹木為床棚離地尺餘高,供其居住。是故,臺灣人形容遇小事即焦急手慌亂者“著驚羊”,而在中醫學上以患有痙攣失神,口吐白沫,聲如羊鳴之病叫“羊癲瘋”或“羊角瘋”,原名叫做“癲癇”。

  羊頭象三叉,因此凡箭統鏃三鐮者,皆稱“羊頭”。古時有一種獨輪小車,一人挽之於前,一人推之於後,叫“羊頭車”。羊角彎曲象旋風的樣子,所以稱旋風為“羊角”,《莊子》中有“摶扶搖羊角上者三萬裡”正是此意。羊角又是“棗樹”的別稱,也是人的“複姓”。用羊毛製成的毛筆叫作“羊毫”,具有柔潤,富於彈性的特點,是書法和畫中國畫的最好用筆。我們常常用“養羊剪毛”與“羊毛出在羊身上”來比喻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羊腸子曲折窄小,所以又用“羊腸小徑”或“羊腸鳥道”來比喻道路,危險的環境等。人們還喜歡用“羊尾巴蓋不住屁股”比喻沒本領,用“羝羊觸藩”形容進退兩難。在神話傳說中羊怕虎吃掉,所以披上虎皮以瞞、欺哄虎,以為同類,因此諷刺那些徒有外表的人為“羊質虎皮。”俗話說:“肉包子打狗”是有去無回的意思。

  羊在西洋的宗教上,基督教把羊形容人性,容易迷失,必須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頭是巖,所以耶酥自稱為牧羊人。而在中國的歷史上,稱“紅羊”為浩劫,國家每遇大難,如宋朝理宗的有一著作中說:“丙午丁未者有一,其年皆值中國有浩劫戰亂之年。”後人以丙屬火,色紅,未肖羊,故名“紅羊劫”。

  戰國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個人相識,兩個人一塊到楚國求職,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們兩個穿得衣服非常單薄,帶得糧食也不夠兩人吃的了。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最能知心、友誼深厚叫做“羊左”。

  左器物中有“玉羊”,是“瑞器”。古書上說:“魯哀公使穿井,得一玉羊”孔子曰:“水之精為玉,土之精為羊,此羊肝乃土耳。”玉羊又是月球的別名。酒中有“羊羔美酒”,是山西汾州的產品。中藥中有“羊表”是產自山羊胃中形圓如彈,大小不等,因羊吃百草而結成的,所以俗稱“百草丹”。動物中有“羊頭魚”、“羊肉胞子子蟲”、“羊角石”、“羊蛤”、“羊蠅”、“羊齒石”、“羊駝”。植物中有“羊韭”、“羊宗”、“羊草”、“羊茅”、“羊麻”、“羊粟”、“羊乳”、“羊奚”、“羊蹄”、“羊桃”、“羊秫”、“羊不食”、“羊婆奶”、“羊齒林”、“羊勃臍”、“羊石子”、“羊角子”、“羊角豆”、“羊角菜”、“羊角麥”等等,不勝列舉,共有幾十種之多。

  透過以上對與羊有關的詞語的詳細介紹,相信你對與羊有關的詞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關於羊的成語,與羊有關的成語,帶羊字的成語

  關於羊的成語,與羊有關的成語,帶羊字的成語

  【亡羊補牢】比喻事後的補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錯的責任。

  【羊入虎口】喻危險之至,難免死亡。

  【羊腸小徑】山中盤曲狹小的小路。

  【羊質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內心怯弱。

  【羝羊觸藩】比喻處境窘迫,進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為羊身上所長,比喻所獲之利,其實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異,求學者易入迷途。

  【虎入羊群】喻聲勢非常大,對方一點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羚羊掛角】傳說羚羊夜眠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著地,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因而比喻詩文意境超脫不著痕跡。

  【順手牽羊】喻偷竊的行為。

  【餓虎撲羊】比喻貪饞。


有關風俗習慣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宋代朱弁《曲湖舊聞》記錄了一須因皇帝屬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寧初,範致虛上言:‘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可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揮,禁天下養狗,賞錢至二萬。太學生初聞之,有宣言於眾曰:‘朝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戌子,而當年未聞禁畜貓也。’其間有善議論者,密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豬有關的風俗習慣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豬拱門”的節日窗花,是用黑色蠟光紙剪成。豬背上馱一聚寶盆,張巾時左右各貼一張,表示招財進寶之意。   豬又名“烏金”、“黑麵郎”及“黑爺”。《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麵郎,謂豬也。”在華夏的土地上,早 ...

十二生肖有關風俗習慣

  與鼠有關的風俗習慣   舊時上海一帶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滅,必須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與牛有關的風俗習慣   康熙《濟南府志·歲時》:“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 ...

有關風俗習慣

  與馬有關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八月末舉行,為期一天。這天,牧民們穿上節日服裝,分別騎著馬並帶著馬奶酒,趕到指定地點,然後準備節日食品。太陽昇起時開始賽馬,參賽的馬匹為兩歲小馬。比賽結束後,人們分別入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開懷暢飲,一直到夜色降臨,人們才載著餘興 ...

有關風俗習慣

  在漢族有生育忌兔肉的習俗,因為兔子豁嘴,所以孕婦妊娠時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時豁嘴。另外還有贈兔畫的育兒風俗。畫中有六個小孩圍著一張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步步高昇。   古代漢族有“掛兔頭”的歲時習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一,人們用面兔頭或面蛇,以竹筒盛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蛇有關的風俗習慣   福建閩南一璉由於氣候溫和溼潤,適宜各類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發現蛇,是不能打死的,人們認為蛇是祖先派來巡視平安的,進了誰家,就預示誰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邊發現幾條蛇盤在一起,就要趕揪掉身上的某一顆紐扣丟去表示懺悔,然後走開,當作沒有看見。據說這是蛇交配,觀者為大逆不道。   農曆三月 ...

有關風俗習慣

  與猴有關的風俗習慣   漢族普遍認為猴為吉祥物。由於猴與侯諧音,在許多圖畫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隻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取“封侯掛印”之意;一隻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兩隻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的背上,取“輩輩封侯”之意。   民間忌猴年,認為猴年收成不好,是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