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與雞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雞有關的風俗習慣

  與雞有關的風俗習慣

  春秋時代左丘明所著《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遠古黃帝部落的十二個胞族。十二姓之中,惟獨雞是十二地支的成員。

  古代計時器尚未發明,早晨的雞鳴一聲,向人們報告新一天氣開始,它不僅是莊戶人家的時鐘,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鐘。戰國時代,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就以雞鳴為準。落魄而逃的孟嘗君,面對大門緊閉的關口,擔心後面追兵到,食客中有會口技者,學雞鳴,一啼而群雞盡鳴,騙開關門。這個故事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傳為熟典。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山東一些地區有“抱雞”的婚俗。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出發,前往送親。因雞與“吉”諧音,抱雞圖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時有一種留“長命雞”的習俗。臨近娶新時,男方要準備大紅公雞一隻,女方準備一隻肥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公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隨花轎出發,並要在公雞未鳴之前趕到男家。人們認為公雞不睡覺,而母雞不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然後,男方將公雞交給抱雞人,將公雞、母雞一同拴在桌腿上,並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徵。之後,這兩隻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而在浙江一帶有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則在地上鋪一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雞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則滴幾滴幾罰杯酒巴。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經驗的新郎則能應付自如,不讓女方得逞。

  雲南大理地區的白族流行“雞米禮”的風俗。雞米禮分雞米單禮和約米雙禮兩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罈米酒;雙禮為兩面三刀只大公雞,一罈米酒,一罈谷種。這是嫡親或姻親之間在出生、結婚、蓋房時互送的禮品。

  舊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流行飲雞血酒的交際風俗。在結拜兄弟時,為了表示親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們宰一隻雄雞,在每碗酒裡滴幾滴雞血,對天發誓,然後將血酒一飲而盡。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關於雞的成語,與雞有關的成語,帶雞字的成語

  關於雞的成語,與雞有關的成語,帶雞字的成語

  【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牝雞司晨】比喻婦人專權。

  【呆若木雞】形容因恐懼而發楞的樣子。

  【偷雞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雞不著蝕把米】比喻投機份子圖事不成,反自遭損失。

  【殺雞取卵】(1)指統治者橫徵暴斂,甚至斷絕人民之生產,亦所不顧。(2)形容貪心過甚,不知滿足,欲獲大利,難耐小利,乃進而斬斷求利之根基。

  【殺雞警猴】喻嚴懲某人,以儆戒他人。

  【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處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長材。

  【嫁雞隨雞】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寧為雞首】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處大者之末。

  【聞雞起舞】指胸懷大志者,能時時警惕,及時奮勵的精神。

  【縛雞之力】比喻一個人文弱無力。

  【雞毛蒜皮】比喻輕微瑣細之事。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係的人也跟著得勢。

  【雞皮疙瘩】皮膚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說話噁心。

  【雞皮鶴髮】粗皮膚和白頭髮,形容老人白髮蒼蒼,滿臉皺紋。

  【雞飛狗跳】比喻受到騷擾而不安。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指沒有大才,只會旁門左道的人。

  【鶴立雞群】比喻才能出眾。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別高大。

與雞有關的諺語

  1、手無縛雞之力。

  2、殺雞焉用牛刀。

  3、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4、菱角磨作雞頭。

  5、雞蛋還未孵,先別數雞雛。

  6、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7、雞蛋碰石頭。

  8、腐肉燉不出鮮湯,臭蛋孵不出小雞。

  9、鳴得響的雞,下的蛋就少。

  10、叫去東,偏往西;讓打狗,偏攆雞。

  11、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12、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13、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14、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15、犬守夜,雞司晨。

  16、不管講雞講鴨,我只講鵝。

  17、偷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

  18、女大一,抱金雞。

  19、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

  20、拿著雞毛當令箭。


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人有關的成語:人來人往、助人為樂、先人後己、旁若無人、捨己為人、目中無人、千人一面、一表人才、後繼有人、一鳴驚人、振奮人心、人仰馬翻、孤家寡人、誨人不倦、怨天尤人、仰人鼻息、人困馬乏、夜深人靜、人才濟濟、寄人籬下、耐人尋味、引人注目、人山人海、膾炙人口、荒無人煙、引人入勝、遊人如織、出人意料、天災人禍、 ...

有關風俗習慣

  與狗有關的風俗習慣   宋代朱弁《曲湖舊聞》記錄了一須因皇帝屬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寧初,範致虛上言:‘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可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揮,禁天下養狗,賞錢至二萬。太學生初聞之,有宣言於眾曰:‘朝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戌子,而當年未聞禁畜貓也。’其間有善議論者,密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豬有關的風俗習慣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豬拱門”的節日窗花,是用黑色蠟光紙剪成。豬背上馱一聚寶盆,張巾時左右各貼一張,表示招財進寶之意。   豬又名“烏金”、“黑麵郎”及“黑爺”。《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麵郎,謂豬也。”在華夏的土地上,早 ...

十二生肖有關風俗習慣

  與鼠有關的風俗習慣   舊時上海一帶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滅,必須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與牛有關的風俗習慣   康熙《濟南府志·歲時》:“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 ...

有關風俗習慣

  與馬有關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八月末舉行,為期一天。這天,牧民們穿上節日服裝,分別騎著馬並帶著馬奶酒,趕到指定地點,然後準備節日食品。太陽昇起時開始賽馬,參賽的馬匹為兩歲小馬。比賽結束後,人們分別入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開懷暢飲,一直到夜色降臨,人們才載著餘興 ...

有關風俗習慣

  在漢族有生育忌兔肉的習俗,因為兔子豁嘴,所以孕婦妊娠時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時豁嘴。另外還有贈兔畫的育兒風俗。畫中有六個小孩圍著一張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步步高昇。   古代漢族有“掛兔頭”的歲時習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一,人們用面兔頭或面蛇,以竹筒盛 ...

有關風俗習慣

  與蛇有關的風俗習慣   福建閩南一璉由於氣候溫和溼潤,適宜各類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發現蛇,是不能打死的,人們認為蛇是祖先派來巡視平安的,進了誰家,就預示誰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邊發現幾條蛇盤在一起,就要趕揪掉身上的某一顆紐扣丟去表示懺悔,然後走開,當作沒有看見。據說這是蛇交配,觀者為大逆不道。   農曆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