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舞龍舞獅傳統文化介紹

舞龍舞獅傳統文化介紹

  1、舞龍俗稱“玩龍燈”,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案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尤其是在元宵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或騰躍,或滾動,或盤起,或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舞龍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2、舞獅歷史久遠,現存獅舞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北獅具有較多的武功高難技巧,神態矯健兇猛;南獅嬌憨可愛,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當地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

中華傳統文化介紹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至今。

  2、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傳統文化不僅思想深邃圓融,內容廣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為歷代儒客尊崇;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3、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節日等),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簡陽舞獅舞龍的傳統

  二月初三是楊彭村每年一度的村節。村節的來由屬古傳下來的廟會。簡陽縣的農村均留有這一傳統,純屬民間自娛式的。在臨近二月初三之前,楊彭村民早有準備磨米打粉做點心。

  到了這一天,縣各農村的親戚便借這一天來相尋敘情,楊彭村的親戚們便以點心和豐盛飯菜接待。這一天各地年青人們便以舞獅、舞龍來遊村,並和觀圍熱鬧的鄉民一起走上大坪去。大坪是楊彭村後山腰的開闊地帶,可容納萬來人的場地。

  鄉民們舞的龍是由民間藝術小師們用竹蔑編織的。龍身被有點象蛇的樣子,是由一節節的籠把用幾條繩子拴一起的東西,在上面披上各種色彩的面料,龍尾也有點象魚尾,唯獨龍頭十分兇猛,眼如銅鈴,鼻如野狗鼻,血含大嘴張開著,露出懸在口中的大舌頭,一副凜不可犯的傲氣狀。龍頭十分沉重,一般由幾個較有力氣的棒小子來扛,每一次把龍頭由空舞到地都使龍身彎曲狂擺,如蛇身盤卷。

  龍頭的前面有一個揮舞龍珠的人,他要走到哪裡龍頭便要跟到哪裡。這是根據龍搶珠的傳說進行的,有趣味的是隻要持龍頭的人在前面急速走2米寬的小圓圈,後面揮舞龍尾的人便要飛快的跑著,而且還要舉起龍把帶走,所以跑在後面的小夥子要大吃苦頭,有時還要一邊抓著褲頭,一邊跑以防脫落,叫苦不堪。一埃下來,後面的小夥子少不得汗流甲背,有氣無力,如果此時碰上相好的其它龍隊來嘻戲,這一條龍又要馬不停蹄地跟上,互相之間龍頭輕輕點頭致意,傾刻雙龍便要一塊狂歡起來。只有這時看舞龍才有趣味,民間的舞龍人,對雙龍狂舞是極有造詣的。讓觀眾不忍離去。

  舞得最起勁時,在一塊空地中間只見兩個龍頭高高在上,兩龍身時而兩合為一,時而一分為二。相對來說,舞獅隊的看法簡單多了。獅子固然造的也象非洲獅子好樣兇猛,由於一目瞭然,看的也乏味。在舞獅、舞龍休息的空餘又是開闢第二節目的時候,各舞獅舞龍隊便要騰出一塊地方來表演武術。

  功夫的演者沒有年齡、性別規定,玩的花樣也多。套路有拳、棍、刀、鈀、或雙人對打,一人對二人的防守技術,單手奪匕首。由於鄉民們平日干的是力氣活,玩拳頭時便小了城裡人那種花拳繡腿把式,而是真打。當然在此之前各招式已練熟,因此不傷人,即使刀來刀去,看得觀眾提心吊膽只是虛有的。簡陽縣有舞獅舞龍的傳統。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介紹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白節、成吉思汗紀念節、那達慕大會、敖包節、麥德爾節、馬奶節等。蒙古族人過各種節日的時候都會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戴上各種裝飾品,或載歌載舞,或比賽騎馬、射箭、摔跤,還會製作各種美食,如手把肉、烤全羊、包餃子、烙餅,還有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各種奶製品。   蒙古族年 ...

什麼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介紹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國的傳統文化有雜家、縱橫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 ...

簡單介紹一種傳統文化

  國畫,這一詞起源於漢代,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 ...

簡單介紹一種傳統文化

  1、國畫,這一詞起源於漢代,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2、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 ...

介紹河南的傳統文化

  1、少林武術節。少林武術是中國武術中的奇葩,國之瑰寶。 為了弘揚中華武術,擴大對外開放。   2、古滎龍舞。鄭州市邙山市古滎鎮的龍舞,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龍燈節,方圓幾百裡的百姓都湧向古滎看龍舞,據說清乾隆、光緒二帝都曾親臨古滎看龍舞。   3、獨角獸。流傳於新鄭一帶的獨特民間舞蹈。 是古代 ...

中國傳統文化之:民俗傳播的途徑介紹

  華夏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這麼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依舊有著很多傳統的東西傳承至今。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傳統文化究竟是怎麼傳承下來的呢?   那麼,本期民族文化解析民俗傳播的途徑。   人內傳播:“人內傳播就是以人的心理為媒介的傳播。可以說,幾乎所有民俗事項的傳播都會涉及心理傳播,比如民俗中的禁忌 ...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清明節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起源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