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芒種的安苗民俗+芒種安苗習俗是哪個地方的

芒種的安苗民俗 芒種安苗習俗是哪個地方的

  芒種的安苗民俗 芒種安苗習俗是哪個地方的

  安苗節是流行於安徽績溪、歙縣一帶的農事習俗。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中心開展一系列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祈求豐收,保護家人安全。

  隋朝末年,朝廷不道,烽煙四起。唐武德4年農民起義頭領汪華為 顧大局保一方平安,將佔據的歙、杭、宣等六州上表歸唐,受到唐高祖表彰,被封為越國公,後奉命進京受封為忠武將軍。貞觀23年,汪華不幸病故長安,享年64歲。汪華從民到官,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愛戴,受到唐太宗及歷代皇帝追封,被譽為“生為忠臣,死為明神”,六州各地均立廟祭祀,尊其為汪公菩薩,汪公大帝或花朝老爺。

  因汪華出生在績溪縣登源河畔汪村,經皇上詔準建了比其他地方更加雄偉的忠烈廟並塑像予以紀念。皇上賜御香旨封離神廟不遠的登源河東以汪村為中心的忠周、廟頭、南觀、周村及河西梧村、碣頭、河東的半茶與高丘合併為一村(當時稱東八社)即八個村負責修廟貌添祭器。各社(村)輪流舉行花朝會,祈祥免災,盼望豐收。後高丘遷居雲龍塢,因戶數增加,每年單獨舉行花朝會。

  芒種安苗的流程: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花朝會即安苗節,由東八社決定接神村莊,八社可以優先,一般用三天時間。

  第一天是村民抬著老爺龍椅,挑著鑼鼓,卷著龍鳳彩旗背上炮竹,出動三四十人即可。到大廟敬香後將穿著龍袍,戴著帝帽,可以移動的汪公大帝抬上龍椅,一陣雙響炮後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將大帝接走。途中有斷斷續續鑼鼓聲,一般情況下有一件樂器敲響即可。次日上午是祭旗,下午是遊田街。上午八時左右,村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小紙旗鋪在老爺面前的地面上,各色紙旗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等,一旗寫四字。十餘人把大肥豬和羊沿彎曲山路趕上老屋對面的橋頭山頂,時間一到,炮竹鑼鼓聲響,四人扯著豬、羊耳朵從山頂筆直倒拖下山,雙響鞭炮聲、鑼鼓聲、豬羊的嚎叫聲及人們的呼喊聲混成一片,稱“呼龍”,其意是將龍神呼醒。 第三天上午是送老爺。每戶在前一兩天接來外村的親朋戚友,有的花錢請工。接汪公老爺時一般就近走小路,送行就不同了,必須從大村沿街而下,一到村頭和出村尾作為開路先鋒的幾十門朝天炮兩陣轟響,地動山搖,幾十裡外能聽到。街兩旁看熱鬧者成千上萬,當汪公大帝經過時,不少老人點香跪拜,更有大娘抱著小孩拜老爺保平安。

  每年在汪華誕生日正月十八或農田稻禾發棵之際,歙縣則在每年六月初六,因嶺南嶺北氣候有差異, 績溪嶺南登源一帶一般在芒種後擇一吉日進行,而嶺北上莊一帶則基本固定在每年的六月初三這一天舉行。

芒種安苗是哪個地區的習俗 安苗是什麼意思

  芒種安苗是哪個地區的習俗 安苗是什麼意思

  流行於安徽績溪、歙縣一帶,是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中心開展一系列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祈求豐收,保護家人安全。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花朝會即安苗節,由東八社決定接神村莊,八社可以優先,一般用三天時間。

  第一天是村民抬著老爺龍椅,挑著鑼鼓,卷著龍鳳彩旗背上炮竹,出動三四十人即可。到大廟敬香後將穿著龍袍,戴著帝帽,可以移動的汪公大帝抬上龍椅,一陣雙響炮後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將大帝接走。途中有斷斷續續鑼鼓聲,一般情況下有一件樂器敲響即可。次日上午是祭旗,下午是遊田街。上午八時左右,村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小紙旗鋪在老爺面前的地面上,各色紙旗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等,一旗寫四字。十餘人把大肥豬和羊沿彎曲山路趕上老屋對面的橋頭山頂,時間一到,炮竹鑼鼓聲響,四人扯著豬、羊耳朵從山頂筆直倒拖下山,雙響鞭炮聲、鑼鼓聲、豬羊的嚎叫聲及人們的呼喊聲混成一片,稱“呼龍”,其意是將龍神呼醒。第三天上午是送老爺。每戶在前一兩天接來外村的親朋戚友,有的花錢請工。接汪公老爺時一般就近走小路,送行就不同了,必須從大村沿街而下,一到村頭和出村尾作為開路先鋒的幾十門朝天炮兩陣轟響,地動山搖,幾十裡外能聽到。街兩旁看熱鬧者成千上萬,當汪公大帝經過時,不少老人點香跪拜,更有大娘抱著小孩拜老爺保平安。

  安苗的起源:

  隋朝末年,朝廷不道,烽煙四起。唐武德4年農民起義頭領汪華為顧大局保一方平安,將佔據的歙、杭、宣等六州上表歸唐,受到唐高祖表彰,被封為越國公,後奉命進京受封為忠武將軍。貞觀23年,汪華不幸病故長安,享年64歲。汪華從民到官,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愛戴,受到唐太宗及歷代皇帝追封,被譽為“生為忠臣,死為明神”,六州各地均立廟祭祀,尊其為汪公菩薩,汪公大帝或花朝老爺。

  因汪華出生在績溪縣登源河畔汪村,經皇上詔準建了比其他地方更加雄偉的忠烈廟並塑像予以紀念。皇上賜御香旨封離神廟不遠的登源河東以汪村為中心的忠周、廟頭、南觀、周村及河西梧村、碣頭、河東的半茶與高丘合併為一村(當時稱東八社)即八個村負責修廟貌添祭器。各社(村)輪流舉行花朝會,祈祥免災,盼望豐收。後高丘遷居雲龍塢,因戶數增加,每年單獨舉行花朝會。

  關於花朝會:

  花朝節在漢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世界上像中國那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漢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傳統。“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藝的好時節。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中國古代的農耕、魚獵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的。關於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陶朱公書亦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歡聲笑語,持續不斷。在宋代以前,過花朝節的一些高雅習俗只限於一些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之中,在民間並不普及。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並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芒種習俗知多少 芒種有什麼民俗活動

  芒種習俗知多少

  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2、送花神

  在古代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

  3、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

  5、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穫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6、曬蝦皮

  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於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蝦皮分生曬蝦皮和熟曬蝦皮兩種。生曬蝦皮指淡曬成品,其鮮度較高,不容易返浦和黴變;熟曬蝦皮加鹽煮沸,瀝乾曬燥,雖然保持鮮味,但是其口感略遜於生曬蝦皮。

  芒種介紹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乾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裡。

  芒種節氣的民間諺語

  1、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芒種既是麥收、夏收的時候,也是播種玉米、移栽水稻的時候。如果芒種的時候耽誤了農活,錯過了農作物的最佳時期,想要補種為時已晚,也很難有好收成了。這句話用來勸誡農民把握好時節,把握好輕重。

  2、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

  這是在湖南、湖北等地流傳的一種說法,指的是在芒種期間天氣如果特別炎熱的話,那在夏至的時候就會雨水特別多,會出現陰雨連連的天氣。在有些地方還有著“芒種雨漣漣,夏至要旱田”、“芒種落雨,端午漲水”這樣的說法。

  3、芒種到,狗伸舌,雞張嘴

  這句俗語說的是在芒種節氣到來之後,天氣也就開始日漸炎熱了,而狗會熱得伸出舌頭來降溫,雞都熱得要張開嘴巴了。事實也如此,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從此以後天氣甚熱,雨水較多,溼度增大,北方進入雷雨、陣雨天,南方則已進入梅雨天,要注意防溼。

  4、芒種芒種,碰到親家不說話

  這是四川等地的俗語,意思就是芒種時期,農民太忙了,農活一刻也不能耽誤,走到路上碰到親戚都來不及搭話。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   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2、打泥巴仗    ...

芒種節氣的民俗禁忌 芒種當天一定懂得的風俗禁忌

  芒種節氣的民俗禁忌 芒種當天一定懂得的風俗禁忌   芒種節氣之中有端午節,因此從廣義來講的話,各地都會不一樣的禁忌的:   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有躲端午習俗,就是在端午這一天終日禁止出門。   四川合川的人們在午時也要閉戶不出。   芒種時五瘟下界,要閉門以避之。   在臺灣有些地區,芒種這天必須剪理頭髮 ...

芒種時節的民俗活動

  1、送花神   農曆二月初二日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 百花開始調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錢送花神 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雖然這個風 俗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流傳,但是從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 一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 ...

202x年芒種是什麼季節 芒種節氣的習俗

  在芒種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周圍的降雨量溼度溫度都已經明顯的發生了改變,在這個時間段裡面,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日照的陽光比較充足,所以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我們在進入了夏天這個季節之後,農作物的成活率越來越低,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前跟蹤,因此在忙中這個時間段是成為一個分界線,我們必須要在這個之前做好 ...

202x年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有哪些習俗

  六月份已經到了夏天,這是一個日漸炎熱的季節。而在六月份的月初,有一個節氣叫做芒種,在這個節氣之後人們將進入勞作的時刻,農民在天地裡忙著播種,揮灑汗水。大家對芒種這個節氣有所瞭解嗎?下面來了解一下芒種的含義。   2022年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農曆書說:“鬥指巳為 ...

藏族傳統民俗節日藏曆年習俗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 ...

懷化民俗文化之洪江習俗

  洪江古為“五溪蠻”地,尚苗、瑤風俗、民風古樸淳厚。後來,客籍人增多,山鄉漸漸演變成以漢族為主的城鎮,但民眾大都仍沿習舊俗,重宗族,論長輩,質樸好客,重男輕女,迷信鬼神,每逢時令節日都虔誠地祭祖、拜佛、敬神;籌辦紅白喜事,擇月選日,重門第,講排場,禮儀繁瑣;男人善經營,女子長於治家理財和烹調技藝。“五四”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