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的節日+苗族過什麼節傳統節日

苗族的節日 苗族過什麼節傳統節日

  苗族的節日 苗族過什麼節傳統節日

  苗年

  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一,在融水苗族中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過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一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鬥馬、鬥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鬥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穫的季節裡,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裡歡慶“吃新節”。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鬥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裡,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藉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裡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杆有五尺高、穀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遊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穀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穀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迴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絡,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贈帶節

  流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係。

  羊馬節

  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一帶。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趕秋節

  流傳天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夥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制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為趕秋。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跳香會

  跳香會流行於吉首、古丈、瀘溪和沅陵一帶,舉行此會時,以跳舞為主,兼及其它遊藝活動。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藥”,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鬥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裡,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苗族介紹

  我國境內的苗族人口為9426007人(2010年),在我國56個民族中僅次於漢、壯、滿、回,位居第五位。苗族人口的分佈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苗族分佈。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貴州省苗族人口最多,有430萬人,佔全國苗族總人口近一半。其次是,湖南192萬人,雲南104萬人,重慶50萬人,廣西46萬,湖北21萬人,四川15萬人,廣東12萬,海南6萬。這8省(區、市)的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總人口的98%。貴州、雲南和湖南湘西有較大的苗族聚居區,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有159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80萬。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較為分散,一般以一個或幾個村寨為單位,和其他民族交錯雜居。雜居區的苗族多數都是聚族而居,自立村寨,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

小滿是什麼節日 小滿是傳統節日嗎

  小滿是什麼節日 小滿是傳統節日嗎

  祈蠶節。

  祈蠶節比較古老的傳統節日,我國農耕文化的產物。大家知道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則以蠶絲為主。而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故而,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蠶是較為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溼度,桑葉的冷、熟、乾杯溼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於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祈求養蠶有好的蠶繭豐收,故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

  祈蠶節一般沒有固定的日期,視各家在哪一天“放蠶”便定在哪一天。但前後差不了二、三天。南方有“蠶娘廟”、“蠶神廟”,如浙江的“蠶娘廟”就非常興盛。這一天養蠶人家,均到“蠶娘”、“蠶神”廟跪拜,供上酒、水果、豐盛的菜餚。

  特別要用麵粉製成繭狀,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擠麵粉製成的“面繭”放在其上,象徵蠶繭豐收。另外,還要在自己家的“蠶房”內點香燭、供物品,制“面繭上山”,供品除上述吃食外,還有繭口,涼炒麵、盤香餅、桑棋。

  這天要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

  傳說:

  太古的時候,有一位父親出外征戰,家裡只留下一個女兒。女兒養了一匹公馬。一天女兒思念父親,就開玩笑地對那匹馬說:“如果你能幫我把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那馬聽了這話,真的跑到父親那裡,把父親接了回來。為了感謝那匹馬,父親精心地照顧那匹馬,誰知馬卻不吃食。每次看到姑娘出入都非常興奮,高聲長嘶。父親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責問女兒。女兒就把先前對馬說的戲言告訴了父親。 於是父親殺了那匹馬,將馬皮掛在院子中。

  父親再次出征,女兒就和鄰居家的女孩在院子裡玩。女孩用腳踢馬皮,並且還說:“你是畜生,怎麼能娶人當媳婦呢?你被殺死剝皮,不是自找的嗎?”話還沒說完,只見馬皮騰空而起,卷著姑娘不見了。 過了幾天,姑娘和馬皮都化成了蠶,在樹上吐絲。鄉親們便把這種樹叫做“桑”,桑者,喪也,是說姑娘是在桑樹下獻身的。父親知道了,十分傷心。 一天,蠶女乘流雲駕此馬,從天而降,對父親說:“天帝封我為女仙,位在九宮仙嬪之列,在天界過得很自在,請不必為女兒擔心。”說罷,昇天而去。於是各地紛紛蓋起蠶神廟,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馬皮,俗稱“馬頭娘 ”,祈禱蠶桑,十分靈驗。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中秋節又叫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女兒節等,中秋始於唐朝,在宋朝得以興盛,一直到明清時期,中秋節都是與春節齊名的重要節日。如今,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也過中秋節。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賞月、祭月、喝桂花酒、賞桂花等,並流傳至今。

  中秋節是在農曆的八月份,而本月正處於秋季的中間,稱為“仲秋”,十五也處於秋季與本月之中,因此將八月十五這一天稱為中秋節。中秋主要以在月亮為主,而“月節”和“月夕”的俗稱也因此而來。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大,有團圓的美意,因此中秋又叫“團圓節”。

  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家將中秋節定為國家的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的前身是什麼

  和其它節日一樣,中秋節起源於先秦時期,人們對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知道古人會在秋分這一天祭祀月亮,直到曆法出現,祭月節才調到農曆八月十五。

  《周禮》是記錄中秋這一詞現存最早的文獻,可見祭月節到了漢代已經演變成了中秋這樣闔家歡樂的節日。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有中秋賞月的記載,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秋節還沒有大面積流行開來。

  中秋節能成為全國統一的節日,應該是在隋唐時期,在《唐書》中就記載了唐朝人怎樣度過中秋的場面。唐朝是一個極度浪漫的朝代,他們將各類有關於月亮和中秋的神話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浪漫文學,更將中秋節各種習俗融合在一起,讓它們更具趣味。

  正式確立中秋節為八月十五的朝代是宋朝,接近月餅的小餅也在北宋出現。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詳細地記載了北宋時期中秋節的場面。在這之後的中秋節已經成為明清兩朝重要的節日之一了,月餅也成功走進了各個階層。

  賞月、祭月、吃月餅等等,都是人們約定成俗遺留下來的習俗。為什麼要在中秋節當天吃月餅、賞月呢?一來是古代祭月節遺留的習俗,二來是中秋節雲霧稀少,是賞月的好時機,三來是和月亮相關的神話有關。

  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有名乞巧節、七姐誕、女兒節等,舉辦時間為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是七姐誕,因為在七月七日祭拜“七姐”而得名,拜七姐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節也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第一個習 ...

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有沒有寒食節

  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有沒有寒食節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 ...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中國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 ...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開齋節:    ...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敖包”是蒙古語的譯音,也叫“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積成的石堆、土堆。敖包,蒙古族認為是神靈的所在地。敖包的形式大體一樣,即在圓壇之上堆積石頭為臺,臺基上面分成大、中、小三層,重疊成圓錐體,周圍塗白土,高約十餘丈 ...

高山族的節日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高山族的節日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但由於高山族社會是一個靈魂崇拜及祭祀盛行的社會。靈魂被認為充斥於宇宙萬物之中。從浩渺蒼穹的日月星辰、浮雲彩霞、霹靂閃電,到遼闊大地的山川湖海、飛禽走獸、蟲蛇游魚,無不具有神秘的靈魂。因此,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在節慶期間 ...

中國傳統節日表格 中國傳統節日一覽表

  中國傳統節日表格 中國傳統節日一覽表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臘八節(農曆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