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青年擇偶節
苗族青年擇偶節
苗族“姊妹飯節”又稱“姊妹節”或“姐妹節”,是貴州黔東南地區苗族青年戀愛擇偶的節日。有的在農曆二月十五日舉行,有的在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般為3天。
過節這一天,苗家姑娘都要盛裝打扮,將糯米染成五顏六色蒸熟,準備雞、鴨、魚、米酒,迎接小夥子來共同度節。趕節的小夥子到達後,男女青年圍坐一塊,邊談邊吃。晚上,小夥子來到野外的遊方坪等候自己看中的姑娘。一旦姑娘出來,他們即唱飛歌迎,向他們討姊妹飯。伶俐多情的姑娘對歌回答,趁機將用手帕包著的糯米飯送給自己的意中人。小夥子討得姊妹飯,趕快躲在一起,悄悄開啟手帕,細心觀看姑娘給的什麼“謎”。有的地區,節日期間還要開展吹笙踩鼓、鬥牛、鬥雞、賽馬等活動,讓男女青年縱情歡樂。
四月八姑娘節:苗族青年的情人節
湖南省綏寧縣位於湘西南邊陲,這裡歷史悠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吸引了許多學者和遊客慕名前往。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的一個盛大節日,是苗族文化在當代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並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姑娘節的由來與北宋時的楊家將有關,據說楊文廣在戰鬥中被敵軍俘虜,關在牢房裡吃不上飯。妹妹楊金花心生一計,到山上採摘黑葉榨汁,拌在糯米飯裡,農曆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搶食,楊文廣吃了黑米飯後立即變得力大無窮,砸破牢籠,衝出困境,但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從此,綏寧苗族人就把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定為紀念楊金花的姑娘節。
傳說流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在四月初八這天,苗族人通常會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全家人也會聚在一起吃黑米飯。除了吃黑米飯外,苗族群眾還用喝米酒、唱大歌等形式來慶祝節日的到來。這天也會變成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互對情歌,表達著苗族兒女熾熱的愛慕之情。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民風民俗的精華,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必將對弘揚和展示苗族文化的獨特神韻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因此,當地政府於1996年舉辦了首屆四月八姑娘節,此後每年四月初八定期舉辦。節日期間,許多中外遊客和苗族人一起吃黑米飯、賽山歌、打鞦韆,參加“背媳婦”等活動,體驗苗族同胞沿襲了上千年的傳統習俗。
四月八姑娘節:苗族青年的情人節
陶飛越
湖南省綏寧縣位於湘西南邊陲,這裡歷史悠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吸引了許多學者和遊客慕名前往。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的一個盛大節日,是苗族文化在當代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並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姑娘節的由來與北宋時的楊家將有關,據說楊文廣在戰鬥中被敵軍俘虜,關在牢房裡吃不上飯。妹妹楊金花心生一計,到山上採摘黑葉榨汁,拌在糯米飯裡,農曆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搶食,楊文廣吃了黑米飯後立即變得力大無窮,砸破牢籠,衝出困境,但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從此,綏寧苗族人就把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定為紀念楊金花的姑娘節。
傳說流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在四月初八這天,苗族人通常會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全家人也會聚在一起吃黑米飯。除了吃黑米飯外,苗族群眾還用喝米酒、唱大歌等形式來慶祝節日的到來。這天也會變成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互對情歌,表達著苗族兒女熾熱的愛慕之情。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民風民俗的精華,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必將對弘揚和展示苗族文化的獨特神韻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因此,當地政府於1996年舉辦了首屆四月八姑娘節,此後每年四月初八定期舉辦。節日期間,許多中外遊客和苗族人一起吃黑米飯、賽山歌、打鞦韆,參加“背媳婦”等活動,體驗苗族同胞沿襲了上千年的傳統習俗。
苗族鼓藏節
鼓藏節12年舉辦一次,每次持續達4年之久,現在改為持續3年。各支族祭祖的年份也不盡相同,且各地殺牲祭祖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鼓藏節的儀式由鼓社組織的領導"鼓藏頭"操辦,"鼓藏頭"經由群眾選舉產生。從殺豬或牛祭祖到節日活動的系列程式均由"鼓藏頭"組織安排,人們必 ...
嘎苗族跳花節
嘎苗族跳花節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十,這一天是六枝特區梭嘎鄉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跳花節。
梭嘎苗寨是亞洲第一座露天生態博物館,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族習俗、民族歌舞、民族服飾、民族工藝、民族建築等,內容豐富多彩,風情古樸濃郁,是研究中國民族文化的活標本。
長角苗苗胞的跳花節是巳沿襲數年,開展 ...
苗族打背節
打背節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矇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脫時,捉住小夥子,以其 ...
苗族祭尤節
祭尤節是苗族人民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流傳在丹寨縣長青鄉的臘堯、揚頌,揚武鄉的幹改、幹河,排調鎮的孔慶、雙堯,龍泉鎮的新塘、烏堯、野蒿,興仁鎮的巖英、烏里、烏佐以及凱里市舟溪鎮,麻江縣宣威鎮等龍姓苗寨。
“祭尤節”苗語叫“農尤”,“農”意為吃或祭,“尤”為人名,族名。其意為祭一位叫尤的先祖。據臘堯寨祖傳 ...
苗族花山節
節日時段
正月
節日來源
阿昌族會街節是戶撒和臘撒地區的傳統節日。過去多在農曆九月中旬舉行,一般持續5天左右,現在已改在國慶節前後的三天舉行。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湧向幾個苗村寨之間 ...
苗族——牯髒節
牯髒節是居住在貴州香爐山附近的苗族人最古老、最盛大的節日。香爐山位於貴州省東南地區的凱里城西15公里處,是苗嶺有名的山峰,海拔120O餘米,方圓 15公里,四周石崖嶄絕,迭壘三層,頂平腰束,形如香爐,故名香爐山。
“吃牯髒”,也稱“吃牯藏”、“刺牛”、“鼓社祭”、“翻鼓節”、“踩鼓節”,是貴州苗族最隆 ...
古樸、神秘的臺江苗族祭鼓節
苗族至今留存著豐富、獨特的民族習俗,尤以在臺江的表現最為集中。其最高禮儀為祭鼓,即祭祀祖宗。因而最能表現苗族宗教文化特性的活動,也就當數祭鼓節了。
祭鼓節又稱“吃鼓藏”,一般隔十三年舉辦一次,是苗民以“姜略”(社或盟)血緣氏族為單位,共同祭祀祖宗的大典。旨在不忘祖宗當年創業之艱辛,希冀祖宗顯靈,賦予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