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衛鞅為什麼叫商鞅

衛鞅為什麼叫商鞅

  衛鞅叫商鞅是因為秦王將商地封給他,後人稱之商鞅。《資治通鑑·第二卷·周顯王八年》記載:“於是衛公孫鞅聞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資治通鑑》中出場時的名字是“衛公孫鞅”。

  商鞅亡於公元前338年,時隔100年之後,李斯作為後人,稱衛鞅為商鞅,就是讓人明白,這個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衛鞅,是一種對歷史人物的簡化稱謂。衛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資治通鑑》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兩次稱衛鞅為“商鞅”。

為什麼叫商鞅方升

  這些方升是商鞅擔任秦國大良造時,按他規定的標準和度量衡所生產的方升。

  秦孝公十八年即公元前344年,這時商鞅已任大良造職,實行變法,在變法中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度量衡,這段歷史婦孺皆知。然而,當初究竟是用什麼統一度量衡的,標升器皿究竟長什麼樣,卻很少有人知道。而“商鞅方升”一直都深藏在上海博物館的庫房裡。當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要求將該文物上交,上博卻只上交了一個幾可亂真的複製品,從而將商鞅親自監製、用以標升的青銅器皿留在了自家庫裡。

  方升全長18、7米,升縱7米,橫12、5米,深2、3米,容積202、15立方米,重0.7公斤,為長方形的有柄量器。器的外壁刻銘文,底部銘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左壁銘文為“十八年,齊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五分尊壹為升。”前壁銘文為“重泉”。

衛鞅是商鞅嗎

  衛鞅是商鞅。商鞅原來不是秦國的人,他本是衛國的後代,所以也稱為衛鞅。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為什麼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 ...

有什麼去別

  商鞅原名衛鞅,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衛國人,春秋時期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稱之為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而獲得賞賜十五座城池,故號為商君,後稱之為商鞅。 ...

的經濟思想

  商鞅的經濟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歸正:一、商鞅和商君學派的歷史觀、名利論。商鞅和商君學派認為人類歷史是發展的、變化的,並認為人類歷史經歷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政治、經濟都有不同的特點。第一個階段是“昊英之世”,以伐木殺獸,人民少而木獸多。第二個階段“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 ...

歷代變法真相:變法

     商鞅變法   在中國的“改革家”序列裡,商鞅與他同時代的李悝、吳起等人,是祖師級的人物,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偉大人物。但實際上,商鞅本人不過是一個冷血的“國家主義”打手,是一箇中國曆史長河中從未消失過的恐怖幽靈。商鞅的變法理念有三:1、剷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國家才會強盛;2、人人互相監視互相告密 ...

的歷史觀和人性論

  商鞅的歷史觀是不法古,不循今,這主要體現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基於對歷史的洞察,商鞅主張變法革新。商鞅把歷史分為上世(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親親而愛私)、中世(民務勝而力征,上賢而說仁)、下世(民眾而無制,貴貴而尊官)和今世。歷代帝王都是“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 ...

的農戰思想概略

  商鞅認為國家只有兩件要事,即耕與戰。國家的強盛取決於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而耕戰就是國家實力的保證。   商鞅認為“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令民歸心於農:把農業視為立國之本。農業是國家富強的保證,農業可以為戰爭提供物質基礎。他用刑賞的方法驅使民眾務農。對不務農者進行重罰,對從事 ...

司馬錯:後時代的戰略家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願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