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點為二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點為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孟子的性善說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學說,如存心養性,反身而成,養浩然之氣。荀子的性善說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廣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陰陽等學派的思想成果,為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無為自然觀,天行有常,部位堯存,不為桀亡。
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點為二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點為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孟子的性善說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學說,如存心養性,反身而成,養浩然之氣。荀子的性善說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廣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陰陽等學派的思想成果,為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無為自然觀,天行有常,部位堯存,不為桀亡。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荀子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
一、孔子:有教無類,學思結合等教育主張。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導接受者學習時應有的基本態度兩方面。
1、人須受教育,近於禽獸。
2、教育內容在於明人倫。
3、倘不注重教育,則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國家隨時都可能會喪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視因材施教。
2、 特別強調言行的一致。認為學要落實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實踐觀念。
3、 持積極的教育方法,主張“強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