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了的話,就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了,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了。
類似關於講誠信的名句還有:言不信者,行不果;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一言之美,貴於千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信為人之本的意思:中國崇尚誠信的文明源遠流長,幾千年前孟子說過的:“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延伸之意就是:“誠信是人之天性”。從古至今,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質樸醇厚。“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是個人立身之本、民族存亡之根。誠信對於個人很重要,對於國家更為重要。不講誠信的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不講誠信的民族則是莫大的悲哀。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應該意識誠信的重要性,為此我們應該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在臉上,將信裝在心裡,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振興中華的的重擔。
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誠信對一於個人的綜合素質最 主要的部分,有誠信才能有人際交往,才能發展自己,磋展自己。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信守承諾,言而有信是一種品格。承諾要考慮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切勿信口開河,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承諾一旦作出就必須兌現。
誠信:誠信是一個漢語詞彙。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信∶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誠,真實,誠懇;信,信任,證據。所以說,誠信,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
曾子殺豬的故事: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她的孩子也要去,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 ...
“方”是為人之本。
“方”,是人格的自立、優秀的品質與價值的彰顯,是對人類文明的堅定追求。縱觀古今中外,最受歡迎、最受愛戴的人士,無不具有著“方”的痕跡。如果沒有“方”的靈魂,人就會有悖於社會倫理,就會遭到眾人的唾棄。
成功學家說,人的心靈傑出,行為才會傑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因此,“行 ...
論語中認為為人之本的是:孝悌。孝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xiàotì。孝,指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簡言之:孝敬父母、尊重愛護兄弟姐妹。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 ...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節選自《〈論語〉理讀·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翻譯為: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 ...
孝悌者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這就是仁的根本。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學而篇》。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
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 ...
父母者,人之本也的意思是父母給了生命,是人的根本。他們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劈荊斬棘,為的只是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能夠有一個好的前程。
父母者,人之本也出自司馬遷的《屈原列傳》。《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這是現存關 ...
立身之本即自立的根本 ,作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都要有其特有的立身之本,有的以相貌身材,有的以才華知識,有的以性格脾氣,有的以技術能力,有的以信仰;
詞義:自立的根本;
出處:《戒子通錄》;
成語釋義:
其實每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都要具備多種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條件,比如先天的相貌,身材,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