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論語中顏回是個什麼樣的人

論語中顏回是個什麼樣的人

  顏回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

  顏回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故孔子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飢餓的理想社會。

論語中的兩個成語原句成語

  1、原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成語:一息尚存;

  2、原句:巧言令色,鮮矣仁,成語:巧言令色;

  3、原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成語:溫故知新;

  4、原句: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成語:文質彬彬;

  5、原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成語:任重道遠;

  6、原句:名不正,則言不順,成語:名正言順;

  7、原句: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成語:手足無措;

  8、原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成語:怨天尤人;

  9、原

論語中的十個成語

  《論語》中的成語:

  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循循善誘: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德報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不亦樂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仁人志士:原指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言必有中: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


那有哪些讓不自私的話語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釋義: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釋義: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描寫窮的句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出自《論語雍也》。   講的是魯國的顏氏家族到顏路,顏回父子時,除了保有祖傳的貴族身份及顏路的魯卿大夫頭銜外,便只有陋巷簡樸的住宅及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之圃了。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春秋時期,些許田產難以維持一個貴族家庭 ...

5有關義的句子

  1、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子曰:”隱 ...

現在還有的五成語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   2、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3、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 ...

推己及仁愛待人句

  推己及人,仁愛待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好好地對待他人。該句出自《論語》,《論語》乃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

關於教學的句子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可以體現出孔子重禮的句子

  1、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2、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3、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4、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5、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