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論語先進篇原文及翻譯

論語先進篇原文及翻譯

  1、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譯文】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2、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譯文】孔子說:“曾跟隨我從陳國到蔡地去的學生,現在都不在我身邊受教了。

  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譯文】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於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游、子夏。

  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譯文】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譯文】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6、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譯文】南容反覆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7、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譯文】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

  8、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譯文】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孔子說:“(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後,是不可以步行的。”

  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譯文】顏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10、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譯文】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11、顏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譯文】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說:“不能這樣做。”學生們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乾的呀。”

  12、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譯文】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論語為政篇原文及翻譯

  1、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2、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其實並不蠢。”

  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貢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一個君子了)。”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季康子問道:“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努力幹活,該怎樣去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

  有人對孔子說:“你什麼不從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孝悌的道理施於政事,也就是從事政治,又要怎樣才能算是為政呢?”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走呢?”

  子張問孔子:“今後十世(的禮儀制度)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廢除的和所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繼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後的情況,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孔子說:“不是你應該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諂媚。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論語七則原文及翻譯

  1、論語七則原文如下: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云爾。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

  矣。”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論語七則翻譯如下:

  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當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擺脫它,君子寧可不擺脫。

  君子如果違背了仁德的準則,又憑什麼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不會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即使在匆忙緊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準則,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雲。

  葉公向子路瞭解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而忘記了吃飯,樂於追求道義而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等。”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從的人都餓病了,躺著不能起來。子路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窘沒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

  的。”


十則原文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 ...

十二則原文翻譯

  1、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學而原文翻譯

  1、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3、《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 ...

里仁原文翻譯

  1、《論語·里仁篇》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 ...

過秦第三段原文翻譯註釋

  1、原文第三段: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fān)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

十二章原文翻譯

  1、論語十二章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

齊物原文翻譯

  1、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