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諸子百家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農家列為九流之一,並稱: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農家的特點,尊神農氏。
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戰國時,農家代表人物有許行。許行,楚國人,無著作留傳,生平事蹟可見於《孟子》一書。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孟子同時代。當時隨行學生幾十人,頗有影響,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棄儒學農,投入許行門下。
《孟子·滕文公上》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陳相有一天去拜訪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賢人治國應該和老百姓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鼓吹“賢者與民並耕而食”是許行兩點主張之一。還有便是提出“市賈不二”的價格論,這一主張的中心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礎上,提倡人人平等勞動、物物 等量交換,以實現其改革思想。
農家著作有《神農》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國》十六篇,《尹都尉》十四篇,《趙氏》五篇等等,均已佚。農家沒有一部完整的著作儲存下來,他們的思想和活動散見在諸子的著述中,雖星星點點但仍然值得重視。
在諸子百家中,還有一派叫小說家,是先秦與西漢雜記民間古事的學派,影響甚微。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載: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
小說家著作有《伊尹說》二十七篇,《鬻子說》十九篇,《週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 等等,均已佚。今據存目觀之,小說家著作體例似外史、別傳、筆及之類,其立說託諸古人者有《伊尹說》、《鬻子說》、《師曠》、《務成子》、《天乙》、《黃 帝說》;雜記古事者有《週考》、《青史子》、《虞初周說》、《百家》等共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多篇。
劉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說家不在九流之列,影響甚小。然而小說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側面,卻是其它九流學派都無法所能代替的。
雜家,列於諸子中,是很鮮明的一派,因為它是戰國末至漢初兼採各家之學的綜合學派。《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之一。
戰國末期,經過激烈的社會變革,封建制國家紛紛出現,新興地主階級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統一。在這種呼聲下,學術思想上出現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為一的雜家,雜家的產生,大體上反映了戰國末學術文化融合的趨勢。
雜家的特點是"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只是集合眾說,兼收幷蓄,然而透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為一家。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載:雜家著作有《盤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 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繚》二十九篇,《屍子》二十篇,《呂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 《呂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認為《淮南王》一書以道家為主,兼才眾家。應屬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劃入道藏)為代表著作。雜家著作 現在只留下《呂氏春秋》、《淮南王》、《屍子》(原書已佚,今僅有後人輯本)三書。
雜家的代表性人物是呂不韋,呂不韋(約前290—前235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他任秦相期間,招攬門客三千餘人,並親自參與其間,歷時近十年,編成《呂氏春秋》,足可為雜家代表性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胡適先生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認為:"雜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後的雜家應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漢之間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認清這一件重要事實。"
胡適這一說法並非無稽之談,而是有著根據的。他在論證中提到:司馬談認為"道家者流……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記·太史公自序》)一百多年後,《漢書》這樣下雜家的界說——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 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漢書》分類時,把古代思想式裡的老子、莊 子、天駢、列子等等列為"道家",把道家的範圍縮小了,故《呂氏春秋》和《淮南王書》都收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