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一部在劉鄧首長的指揮下,從11月2日由湖南進入貴州天柱,到11月15日開進貴陽城區,風馳電掣般解放了貴陽,掀開了貴陽曆史的新紀元。同年11月23日,貴陽市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貴州省的解放。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一部在劉鄧首長的指揮下,從11月2日由湖南進入貴州天柱,到11月15日開進貴陽城區,風馳電掣般解放了貴陽,掀開了貴陽曆史的新紀元。同年11月23日,貴陽市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貴州省的解放。
1949年12月10日,發生於黔西南等地,由地下黨策反,譚本良將軍組織協調發起的,包含國民黨貴州省政權交接,包含國民黨貴州最後的主要軍事力量交接,貴州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民黨軍政起義,標誌著貴州解放,真正解放全貴州應該是到1950年,不含最終剿匪結束時間。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它的隆重氣氛及意義僅次於春節,以至於五湖四海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和僑居海外以及流淌著中華民族血脈的後裔都很注重這個節目。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之一的布依族,對“中秋節”又增添了另一個更具民俗內涵的節目意義———“送瓜崽”。
在二十世紀中葉,布依族居住的地區由於大多數都地處偏遠山區。遠離城鎮,缺醫少藥,生育環境和居住條件都很差,生養的孩子成活率很低,很多這樣的家庭在“中秋節”到來之前,布依族村寨的寨老就組織寨鄰給這些孩子難以成活的夫婦送“瓜崽”。第一步首先由寨老物色好“瓜崽”,所物色的“瓜崽”並非是真正很小的瓜崽崽,而是生長在田間地頭的一種特型瓜科,它必須是長型的,活似一隻小木桶,放睡下形態就更活像一個嬰兒睡在床上,布依族稱之為桶型瓜,但瓜的外型一定要熟黃,這才是最佳的“瓜崽”候選瓜種。
尋訪到哪家有這種瓜以後,還要舉行隆重的送瓜儀式,像辦喜事似地請酒宴。尋訪到瓜後不能隨便亂摘,要選熟黃,壯實,瓜紋線路很深的瓜,瓜的色澤要深金黃的,還推選人丁興旺,至少是三代同堂人家的瓜,送瓜時瓜主不能參與,這家知道後要裝著若無其事地選中哪家的瓜,寨鄰們都很樂意為此奉獻。
第二步是尋訪到“瓜崽”後,就要將這一好訊息告訴接受“瓜崽”的人家,說“中秋節”大夥給你家送“瓜崽”來,到那天你們不要走哪裡去,在家等我們———迎接“瓜崽”。
這戶人家接到寨老說大夥要給他們送“瓜崽”這一喜訊後,就要開始為迎接“瓜崽”忙碌開了,要為“瓜崽”製做背後的衣物,要磨豆腐備辦酒席,到時候要做夜宵款待送“瓜崽”的寨老以及知曉前來慶賀的寨鄰們。
第三步就是“中秋節”的晚上吃完晚飯,寨老就組織兩面幫人分工作,一幫人陪著一位德高望重兒孫滿堂男摘瓜手到地頭去把“瓜崽”偷來,一幫人準備鑼、鼓、鈸、嗩吶等樂器在進寨大朝門等著,等到地裡偷瓜的人將“瓜崽”悄悄背進寨子的朝門裡的時候,由背“瓜崽”的人在前面學著孩子哭,一幫人有的學著哄孩子說:“別哭了,我們送你回家,就要到家了。”大家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向接“瓜崽”的人家走去,進門到家後大家就說:“我們幫你家把迷路的‘瓜崽’送回來了。背瓜的人徑直朝房間走去,些時女主人已在床邊等著,幫背瓜人將“瓜崽”解下來給“瓜崽”穿上新做的衣物,用包單包在襁褓中,大家就嬉鬧一陣抱給“瓜崽”夫婦二人背,又有人在背後裝成小孩的哭聲,“瓜崽”的母親及在場的人們就拍著背扇誆哄背上的“瓜崽”“不要哭,媽媽揹你等”,約半小時後,就說“瓜崽”睡著了,放他到床上睡覺,並給蓋上被子。“瓜崽”的母親隨即和知情前來幫忙的鄰居一起做夜宵宴款待送“瓜崽”回來的寨鄰和前來慶賀的人吃,大家一起盡興地喝酒划拳,送“瓜崽”儀式才算結束。待“瓜崽”在床上陪這對夫婦睡上三天三夜後,接受“瓜崽”的夫婦才將此瓜洗淨來煮吃。此後,這對夫婦生育的孩子就叫“瓜崽”。但奇怪的是,但凡接受“瓜崽”後生育的夫婦,生下的孩子都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