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出生於1857年的辜鴻銘一生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他曾這樣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在民國時期,辜鴻銘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學貫中西的他被人稱為“清末怪傑”。他的好多學位都是相近領域的,單哲學學位就有幾個,然後是數學和修辭學之類的,這些領域學到最後都有相通之處,所以“清末怪傑”辜鴻銘 一生獲得13個博士學位。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出生於1857年的辜鴻銘一生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他曾這樣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在民國時期,辜鴻銘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學貫中西的他被人稱為“清末怪傑”。他的好多學位都是相近領域的,單哲學學位就有幾個,然後是數學和修辭學之類的,這些領域學到最後都有相通之處,所以“清末怪傑”辜鴻銘 一生獲得13個博士學位。
胡適
前些年,關於胡適博士學位晚拿十年的討論遍及華人學術圈。唐德剛、余英時等著名學者均捲入這一爭論。那麼,胡適1917年從哥大回國,為什麼當時哥倫比亞大學沒有給他頒發博士學位?
胡適1915年9月從康乃爾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在康乃爾,胡適學習的主要是唯心論哲學,對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涉獵只是浮光掠影。胡在哥大隻上了一年的課,第二年就專心寫論文。他的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立論上與其導師杜威的實驗主義的基本觀點相牴觸,胡適在枝節上呼應、徵引杜威,反而捉襟見肘,自曝其短。胡適當年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主要是因為《先秦名學史》根本不符合杜威實驗主義精神,這本論文無法過杜威那一關。
相關細節:
考取庚款留美之後,胡適出國的行囊裡帶了1300卷線裝書。
胡適第二學期考試的分數是:英文一,89;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出生於當時為英國佔領的馬來西亞威爾斯王子島(今天叫檳城),祖籍福建泉州府。父親辜紫雲,母親為葡萄牙人與馬來人混血。
辜鴻銘恃才傲物,好罵善辯,敢作敢為,是近代學界頂古怪的人物。生逢亂世,也很少有人像辜鴻銘那樣憤世嫉俗,推倒一世雄傑,罵遍天下強梁,他性喜臧否人物,出語尖酸刻薄,不留情面。慈禧太后去世後四年,辜鴻銘寫過一篇《慈禧的品行、趣味和愛好》的文章,讚揚慈禧太后“胸懷博大,氣量寬宏,心靈高尚,”“是一位趣味高雅、無可挑剔的人”。但這並不表明,他對慈禧太后就沒有微詞。1902年慈禧太后68歲生日,大小官員祝壽。兩湖總督府也大宴賓客,為助興,席間還伴奏西樂,播唱為慈禧歌功頌德的《愛國歌》。辜鴻銘見場面如此奢華,聯想到衙門外是路有凍死骨,不勝感慨地對鄰座梁鼎芬說:“現在滿街都唱《愛國歌》,卻沒有人唱《愛民歌》。”梁戲答:“你何不編一首唱唱?”辜鴻銘沉吟片刻,搖頭晃腦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