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節放燈習俗-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元宵節為什麼要送墳燈 上墳送燈用幾個

  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都是不一樣的,在元宵節這一天有的地區就會有上墳送燈這一傳統風俗,而有的地區就沒有,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元宵節為什麼要送墳燈與上墳送燈用幾個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為什麼要送墳燈: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是我國民間非常隆重、熱鬧的娛樂型盛大節日。元宵節有很多習俗的,如吃元宵、觀燈、走百病、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祭門、祭戶等活動。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正月十五都有送燈。

  正月十五,給故去的親人送燈的習俗據說是從明朝開始的。朱元璋當皇帝后,在元宵節這天去找他母親的墳,但沒有找到。於是他在每個墳前點了一盞燈,然後不停地磕頭,哪個墳前的燈沒有滅,哪個就是他母親的墳。為了紀念朱元璋,弘揚孝道,於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百姓們都給故去的親人送燈。每年正月十五的團圓飯都在三點半前結束。團圓飯那麼早結束的原因有兩個:有這樣一種說法,“吃完十五飯,去把莊稼活幹。”意思是十五的飯一吃,意味著年也就過完了,該下地幹活或是上班了。還有個原因是,吃完十五團圓飯後,要去給故去的親人送燈。所以,記得小時侯大人們提前把鋸末子、蠟燭、鞭炮、紙錢之類的祭奠品準備好,吃了團圓飯後,天一落黑就去墳地送燈,祭奠親人。

  上墳送燈用幾個:一方水土就有一方習俗,山東大部分地區都有這一習俗,元宵節這天太陽落山後,各家各戶都帶著各自制作的油燈,到祖墳地,每座墳頭放一盞,在墳頂背風處點燃,然後也到河邊灣旁、水井旁放燈,家中糧倉放老鼠燈,豬圈、牛羊欄也放燈,現在條件好了,買燈去放當然可以啦。

  送燈時,以誰先點燃為吉利。往墳地送燈的人,點燈時必須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別人的火柴點燈,認為祖先看不見光明。點燈時要邊點點說:正月十五來送燈,送金燈、送銀燈、送鐵燈,有兒墳前一片明,無兒墳前黑洞洞。有心來偷燈,偷個大鐵燈,背也背不動,天冷地滑鬧個抑歪蹬,大布衫燒個大窟窿。元宵節晚上,因為家家送燈,所以路口、野外墳地一片通明。這種習俗在黑龍江乃至整個東北的廣大農村都還存在。

  正月十五送燈是有講究的,這天除了要給祖墳送燈外,每家每戶每個房間都要徹夜燈明。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許在孃家過十五的,更不允許送孃家的燈。只有孃家人絕人後,才由嫁出去的女兒代為送燈。所以孃家人最忌諱嫁出去的女兒在孃家過十五或送燈,據說這樣會讓孃家人丁不興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觀孃家燈”之說。但媳婦可以送燈,因為她已是婆家裡的人。沒有出嫁的女兒還是孃家人,可以送燈的。


正月十五幾盞 正月十五上墳單還是雙

  正月十五元雖說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在這天還是有很多的風俗習慣,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了解相關習俗吧!   正月十五送墳燈送幾盞?   正月十五送墳燈送幾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但由於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也就不一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看當地的習俗。   正月十五上墳送燈,在小編老家還是挺講究。如今都改送買來的小手電 ...

流行在黑龍江的信仰習俗:

  流行在黑龍江一帶的信仰習俗。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裡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 ...

文昌元宵的

  文昌元宵送燈是一項傳統專案,到了農曆正月十五夜晚,人們掌著一盞盞花燈,由一個"燈主"領隊,排成長龍,敲鑼打鼓,燃放炮竹沿村遊行,然後到離村不遠的公廟去,鼗燈掛在廟的內外,燈一掛好,人們便蜂擁而上去搶採花燈,據說,搶到了花燈便能發財,人丁興旺。   關於"燈主"的產生,還有一 ...

流行在黑龍江的信仰習俗-

  流行在黑龍江一帶的信仰習俗。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裡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 ...

文昌民間風俗——

  正月十五元宵節,海南文昌民間的一種風俗——送燈。   送燈,即把代表自己後代的大燈送到祖廟,有繼傳香火和讓祖宗保佑子孫平安順利的意思。海南省文昌市譚牛鎮上山村,每年正月十五, 元宵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掛上紙燈籠,殺雞宰羊,祭拜祖先,然後敲鑼打鼓舉行送燈儀式。據說文昌口音中“燈”和“丁”是諧音,送燈的習俗表 ...

流行在黑龍江的信仰習俗:

  流行在黑龍江一帶的信仰習俗。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裡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臺、碾 ...

文昌元宵

  文昌元宵送燈是一項傳統專案,到了農曆正月十五夜晚,人們掌著一盞盞花燈(花燈整個可見72個大小紅"喜"字和36個"壽"字。在燈的正面還印有"招財進寶","連生貴子"等吉利的詞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風景畫),由一個"燈主"領隊,排成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