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運城石頭節

運城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稱為石頭節,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石頭節定在初十日,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於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石頭節,應該與原始人類的大山及石頭崇拜有著源流關係。

  因為牆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牆角窟窿裡的緣故,正月初十日,民間傳說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

  晉東南地區,習慣用谷面作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時,放置於牆角土穴等處供老鼠吃。

  晉南地區是在牆根置放麵餅,以慶祝老鼠娶媳婦。

  忻州地區在這一大習慣吃莜麵或高梁面魚魚。婦女們搓魚魚一手五根,兩手同時動作,面板上搓動著十根細長的面魚,故把這一天稱為十指。搓面魚的時候,要捏一些花轎同時蒸熟,放置牆角甕底等處,以備鼠郎娶親使用。

  初十日,許多地方要在屋隅、牆角及水甕裡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志賀。而在晉北一些地方,晚上卻忌點燈,忌說話,以免驚擾了娶親事宜,惹下鼠神,一年為患。小孩子不明事理,往往信以為真,鬧著不睡覺,要看個明白。大人們便接過祖輩的傳說,對孩子們說:要嘴裡含著驢糞蛋蛋,耳朵裡塞上羊糞蛋蛋,眼皮上夾著雞屎片片,在滿天星星的時候,趴在磨眼裡,才能看到老鼠娶親的熱鬧場面,聽到鼓樂聲。這樣的事情,孩子們當然不願幹了,也就只好睡覺了。這個民俗,充分反映了歷史上民間既惡鼠害,又怕鼠害的傳統心理。

  初十日,民間還有許多希冀糧豐的活動。晉南地區,用麵食蒸成農作物禾穗形狀,象徵農業豐收,並把此日稱為“實子日”。晉東南地區習慣用谷面捏成十二個燈盞,象徵十二個月。閏月年則捏十三盞。按順序擺在籠裡,蒸熟後仔細觀察燈盞內是否有水,那一盞裡有水,表明那一個月有雨水。水多則雨澇,無水則乾旱。(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青龍節蒸燈以測旱澇豐欠。)

  初十日,民間孩童習慣踢葫蘆玩耍,稱為“老鼠嫁女”。

  與老鼠娶媳婦的民俗相彷彿,晉中地區習慣在正月十三日將米麵撒在房屋頂上,供寒鴉啄食,祈禱這些鳥類不糟害田地裡的豆子。

運城人節

  正月初七日,稱為人節。

  舊俗將六畜、五穀與人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排位輪值。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人日又稱“人節”。

  從正月初一日開始,民間舊習用天干、地支來測算吉凶禍福。主要尋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那一天對到辛日,則意味那一天交好運。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初幾是辛日,便稱“幾日得辛(幸)”。那一天對到“辰”日,則意味著當年是“幾龍治水”。一龍治水,意味著雨澇;十二龍治水,意味著乾旱。如果初七日逢辰,則雨水均勻,意味豐收。如今,測算日子的習慣漸少,代之而起的是早上觀察天氣的陰晴變化,並根據當地歷代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以預測本年度的年景豐欠。

  晉南地區習慣用彩色絲線和綾綢製作首飾、稱作“綵勝”。這天男子往往進行遊宴。也有的地方習慣在這一天祭拜百神,祈祝人口平安。

  人節,民間婦女忌用針,忌紡線,忌吃米飯,傳統習慣要吃七樣蔬菜做成的飯菜。

陰曆大年初十講述“石頭節”的傳說

  正月初十日,稱為石頭節,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繫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石頭節定在初十日,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十與石同音。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於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無所講究了。


大年初十石頭要做什麼 大年初十是傳統節日嗎

  大年初十石頭節要做什麼?大年初十是傳統節日嗎?2022年正月開始了,這個月份充滿著新年的氣息和節日的氣氛。走進我們,感受2022年正月專題帶來的內容!   大年初十石頭節要做什麼?   俗話說得好,說:沒有天,哪有地。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有了天,長會有地。自從正月初九有了天日,到了正月初十,自然也就孕育了 ...

正月初十石頭,正月初十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農曆正月初十,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也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轉眼之間,就到正月初十了,這天有什麼習俗和禁忌?不清楚速瞭解。   正月初十的習俗   石頭生日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 ...

通道半坡侗寨“石頭飯”

     天赦石上擺滿了村民們挑來的祭品。吳景軍 攝   湖南通道百里侗鄉,人稱“百節之鄉”。在該縣黃土鄉半坡村有個古老神秘的節日——“石頭飯”節。日前,小編特地到半坡侗寨,探訪這一節日背後古老的民俗,品嚐節日裡的“石頭飯”。   驅車來到半坡侗寨,已是上午9點多鐘。古寨笙歌飄揚,笑語陣陣,一派節日景象。只見 ...

運城穀神

  正月初八日,稱為穀神節。   春秋時代,古人曾以“木星”的執行規律紀年。由於木星11.86年執行一周天,接近於十二年,古人便將周天劃分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所以把木星稱為歲星。   我國道教發展後,受“歲星紀年”的影響,認為每年有一個值歲的神靈,職權很大,稱為太歲。以十二地支為序,每 ...

運城迎喜

  春節後,民間習慣選擇第一個吉日,外出郊遊,稱為迎喜節,亦稱遊喜神。   這天,大人小孩趕著馬牛驢騾等家畜或駕駛農用運輸車,朝著喜神所在的方位前進。愛養鴿子的年輕人還要提上鴿籠。進入曠野以後,老年人要舉行禮儀。一般程式為:領頭人先從木盤內取出各種祭物,呈品字形在地上擺供。然後用手壘三個小土堆,中間代表天神, ...

古代寒食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春節流程---正月十五元霄

  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