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喪葬民俗
酒泉喪葬民俗
報喪:舊時農村人家父母去世後,兒子身著孝服,由鄰人引導赴戶族親友家通報喪事,名曰"報喪"。每至一處,孝子跪在門外叩頭,由陪同人去告知逝者死亡時間,爾後離去,直至報完為止。孝子在行程中如遇陌生人及車馬等,亦要下跪叩頭,此所謂"孝子的頭最不值錢"。此習俗至今在邊遠地區依然存在,應予破除。
卷草把及火燒:過去在中國廣大地區人死後多實行土葬。但不少地方,小孩夭亡後則卷以草蓆或裝入草筐送至荒郊野外,讓狼、犬、鷹、烏鴉吞啄,俗稱"卷草把子"。此種習俗近似藏族地區的"天葬",但其危害甚大,一則汙染空氣,二則傳染疾病。今天有邊遠農村仍在沿用,應予徹底改變。
另外,舊日十幾歲的未婚少女夭亡後,一般都要用劈柴火燒掉。理由是"女子鬼會成精害人",以焚屍滅跡為好。此舉雖近似火葬,但純系迷信思想作怪,也是重男輕女思想的另一體現。今基本破除。
臥草:舊時家中老人去世後,棺木停於堂屋(上房)內,弔喪期間家中婦女(妻子、兒媳、已嫁女兒)一律跪於靈前麥草上痛哭。弔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名曰"臥草",也叫"跪草"。此習俗目前農村邊遠地區仍然沿襲,亦應破除。
酒泉生育民俗
忌門:舊日民間小孩出生後,即將產婦門上掛上門簾,上綴紅布條,謂之"忌門"。鄰人親朋來家看見門上綴著紅布條,即止步不入其內。即使是自家人,若外出時間較長或遠道歸來,也應在院內或其它屋內"緩一緩"(休息片刻),方得入內。這一習俗本出於迷信,但卻保證了產婦休息,對預防疾病,使嬰兒健康亦有好處,至今仍然沿用。
洗三:嬰兒生下第三天,家人將產婦住房燒暖,由"守生婆"(接生老嫗)等人用熱艾水給嬰兒洗澡,謂之"洗三",這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家中備以食品招待客人並自食,以示慶祝。此習俗至今仍然沿用。
坐月子和出月:舊日農村因生活、衛生條件差,婦女生育後即睡在沙炕上(把炕燒熱)休息、哺育嬰兒,俗稱"坐月子"。坐滿一月後,即將沙子掃去,換上乾淨衣服,嬰兒自此日始也可抱往屋外,謂之"出月"。此種做法,極不衛生,今已絕跡。現在給小孩過滿月的活動,即由此而來。
週歲試物:也叫"抓周"。昔日當小孩週歲時,家中大人讓其穿戴整齊,室內放一小桌(炕桌),上擺錢幣、毛筆、算盤、牛鞭等物讓小兒試拿,全家大小在旁圍觀。若小兒先拿起牛鞭,好認為將來只能耕田務農;若先拿起毛筆,認為將來必定是讀書人。小兒無知,拿甚物品全憑興趣。大人以此來卜其未來前途,實屬荒唐可笑!但也是一種遊戲,至今仍有人試兒。
酒泉祭祀民俗
民間一年中有四次共同祭祀祖先的活動,時間均以農曆為準。三月清明上墳掃墓,獻以芽麵包子(麥芽面做餡),並焚化紙錢;七月十五上墳燒紙,獻以葫蘆包子;十月初一上墳燒紙,獻以麻腐包子(蘿蔔加麻籽汁做餡);臘月三十上墳祭祖,獻以過年供品。
喪禮似乎更復雜、隆重,單從形式來說,就有樹葬、陶器葬、巖葬、火葬、棺木土葬等等。如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棺木土葬就有一系列複雜程式。人死要擇時辰入殮,並用柏枝、檀香煨水洗屍,否則死者會成遊蕩鬼魂。洗屍後舉行穿衣褲儀式,穿衣裳須穿單數,如三、五、七、九;不能穿有銅鐵釦子的衣褲,銅鐵釦會使人變成汗八(無下巴的鬼)。不能在棺材裡墊氈條,否則閻王就會罰死者數氈條。入殮後,棺材要點長明燈。家人坐在棺材邊,高唱“守靈唱”,而由兩個富有經驗的畢摩在靈前高唱“指路經”唱詞往往達上萬行。撒尼人認為,人死了就是回到祖先居住過的故地“阿著底”,這是一個“不冷不熱、不飢不渴、不黑不暗”的陰間仙境。撒尼人經書中開篇講到“阿著底”時說,過了打鼓巖,就可以找到“阿著底”。祖先會在那裡吹吹打打,而且殺了很多牲口在等候。祖先會告慰死者不要有什麼抱怨,先生就得先走。所育經文中除祝福祖先、哀悼祖先之歌外,還有若干敘事詩組成的複述歷史、追憶祖先發明的勞動的歌。
酒泉婚嫁民俗
合婚:封建時代青年男女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看準誰家姑娘,即請媒人(俗稱冰爺、紅爺、媒婆)前去說合。女方家長同意後再請陰陽先生"合婚",即以屬相互配看是否合適。如屬牛的和屬馬的、屬雞的和屬狗的不能相配等,理由為"青馬怕白牛,雞狗不到頭"。此舉亦屬包辦婚姻的主要內容 ...
酒泉遠行民俗
扣"風陀螺"(又叫"風圈"):舊時家中若有人遠行(出外謀生、上學、經商等)時,前一天晚上要觀察月亮形狀。月光如明淨,即認為第二天天晴;月亮周圍若有暈圈則認為第二天颳風。為此,在院內畫一月亮形狀,將竹篩或瓦盆扣於其上,俗稱"扣風陀螺"。認為把風扣住就不會影響第 ...
運城喪葬民俗靈棚
辦喪事的大棚稱為“靈棚”,靈棚與喜棚的最大區別在於一切用藍色、白色代替紅色。玻璃窗上用藍色壽字,掛簷用藍色白色。 有的在宅的大門之外,在衚衕中就搭起過街棚,過街牌坊。 在靈棚內有為喇嘛、和尚、道士等搭的經臺。死者如是宅主或主婦,停靈在堂屋中線上,即所謂的“正寢”。
死者如是未成年人,或是姨太太之類的, ...
運城喪葬民俗
喪葬禮儀,按照民俗學的說法,既是人生最後一項“透過禮儀”,也是最後一項“脫離儀式”,它表示一個人完成了他或她一生的全部行程,最終脫離了社會。但是,由於傳統觀念和迷信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民間普遍認為人死而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人死後,靈魂不僅仍然和人保持著密切聯絡,而且還可以投胎轉世。基於 ...
關於滄州喪葬民俗與儀式
我們國家是一個非常講究孝的國度,最大的體現方面出了日常的悉心照顧和孝順,在長輩走後的喪葬中也要體現出自己的孝心,當然這是要發自內心肺腑的,而在河北滄州的喪葬民俗和儀式都是有另一般講究的,本期滄州文化為你解說。
一般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出殯需要五天。老人死後要為其換衣服,開始燒到倒頭紙,倒頭紙的意思就是之人 ...
英山風情民俗——喪葬儀節
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除了生前孝順奉養外,身後安葬,更是畢生大事,必須隨俗遵禮,不可馬虎。一般慣例,當父母死亡,三月內大殮,然後擇日出殯,出殯前,孝子孝女,輪流值夜守靈,族戚來吊,伏地俯首,叩以大禮。婦女守靈痛哭,訴述生前的恩情,男的含悲忍淚,支配族人,料理喪葬事務,服孝分別親疏,子女頭戴孝巾,長及 ...
英山風情民俗—喪葬儀節
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除了生前孝順奉養外,身後安葬,更是畢生大事,必須隨俗遵禮,不可馬虎。一般慣例,當父母死亡,三月內大殮,然後擇日出殯,出殯前,孝子孝女,輪流值夜守靈,族戚來吊,伏地俯首,叩以大禮。婦女守靈痛哭,訴述生前的恩情,男的含悲忍淚,支配族人,料理喪葬事務,服孝分別親疏,子女頭戴孝巾,長及後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