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簡單介紹+風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重陽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風俗有哪些簡短介紹
作為中國民間最傳統的節日之一,重陽節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早在古代的時候,民間就已經流行重陽節登高,賞菊,遍插茱萸等一系列風俗和活動。在如今的社會之中,重陽節同樣被賦予了敬老的含義,同時在重陽節之日,感恩之心的存在至關重要。
重陽節的歷史來歷
作為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重陽節,又被稱為踏秋。早在先秦之前就已經存在重陽二字。據《呂氏春秋》記載,在當時秋天,九月份農作物豐收的時間。百姓會感謝天地以及祖先的恩德,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在漢代之時,便有便插茱萸飲菊花酒等風俗文化的存在。同時在先前知識,各種大型的飲宴活動競相發展。在明代的時候,九月,重陽節之日,皇宮上下都要一起吃花糕進行慶祝,而且皇帝一定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直到如今的生活之中,同樣盛行。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將每年的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因此重陽節又名老年節。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根據民間傳說記載,在東漢時期,有一條河之中有瘟魔,只要他出現,那麼每一家肯定就有人會病倒,或者天天都有人命喪於此。在附近的百姓經常遭受它的傷害。因為一場瘟疫,恆景的父母被帶走,而他自己也差一點就命喪黃泉,因此從他病好之後,就辭別了鄉親和妻子,去找尋解決瘟魔的方法。經過四處尋訪,終於打聽到在最東方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位有著特別厲害的仙長。航警不畏艱難險阻,終於找到了那位法力無邊的仙長,仙長因他的精神被感動,從而收留他,教給他一套劍術。在九月初八那日,恆景回到家鄉,把百姓帶領到附近的山上,按照仙長教給他的方法,將瘟魔去除。至此以後,就存在了九月九登高。
重陽節的風俗文化
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記載,重陽節首要的習俗為登高。在秋季登高望遠,可以讓一個人心曠神怡,並且達到健身,去除病魔的目的。除此之外,重陽佳節,自古以來便擁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的時候,為去災祈福的吉祥之酒。更是盛行於明代的健身飲料。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句古詩便記載著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以製成酒養生,並且去病。同時佩帶茱萸也可以辟邪,尋求吉祥之意。同樣,菊花也可以變成簪子戴在頭上,寓意吉祥。在南京市,無錫縣。重陽節到來之時,有著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為漢族最常見的重陽節食品。
寒食節的風俗有哪些_寒食節的來歷簡短介紹
隨著時代的變遷,寒食節慢慢歸入了清明節,兩個節日的習俗融合在一起。但有些地方還是會保留過寒食節的習俗,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寒食節的風俗有哪些以及簡短介紹一下這個節日的來歷。
寒食節的風俗有哪些寒食節風俗有祭祖、掃墓,也有插柳、踏青、賽詩會、踢足球,植樹、盪鞦韆、賞花、鬥雞,團建、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等許多吃喝玩樂的活動。
寒食節的來歷簡短介紹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定的節日。傳說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
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晉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人們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寒食節忌諱做什麼1、禁火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這天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一個是為了追憫先賢,另一個則是寒食要“改火”。
古人認為每年每季都要鑽取新火,代替舊火,以避免災難。民間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數地方禁火長達三日。
2、禁止在墳地拍照
掃墓是祭祀先祖,寄託哀思的嚴肅事情。對著墓地拍照則是一種不敬。祭掃務必莊重。
3、身體弱的兒童老人儘量不要上墳
上墳掃墓的時候,人們大多比較傷感。加上寒食多雨水,氣溫波動也大。人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生病。古人的說法則是認為身體不好更容易被“陰氣”衝撞。
4、不買鞋
古人認為鞋與“邪”諧音,這段時間陰氣重,買鞋會有不好的聯想。
5、不要亂燒紙
很多掃墓的地方都在山地裡,亂燒紙會造成火災。務必文明祭掃。
6、遠離受汙染野菜
掃墓踏青的路上,很多人會順帶挖點野菜來嚐個鮮。但是很多野菜因為在汙水或者公路旁邊生長,已經受到汙染。注意飲食衛生,千萬不要亂吃。
7、腸胃不好的,慎食青團
青團現在已經成為網紅美食,但是因為青團是艾草和糯米合成,很難消化。對於腸胃不好的老人孩子,一定要少吃。另外,青團不要和刺激性食物同食,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關於寒食節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對你瞭解這個節日有所幫助。
重陽節幹什麼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幹什麼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1、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3、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鼓勵啊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花,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4、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重陽節可以去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有的地方重陽節還去祭祀祖先。
5、佩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蟲作用。重陽節佩茱萸和端午節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於除蟲防蛀。
重陽節後被稱為:十月小陽春,小陽春的意思是說重陽節後天氣有一陣回暖;重陽節前降雨多、天氣潮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配茱萸可以防蟲。佩戴方式:1、佩戴在手臂上;2、做香囊,把茱萸放在香囊裡面做成茱萸囊佩戴。3、插在頭上。
6、曬秋
在不少村落還保留著重陽節“曬秋”民俗,前去觀賞曬秋也被稱為賞秋,是重陽節所獨有的傳統文化。
曬秋是什麼“曬秋”一般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地區,由於地形、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秋天收穫的東西多,卻沒有地方曬,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7、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陽節美食有哪些
吃餈耙
吃餈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餈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將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裡,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裡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餈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餈耙”(溫食最佳)。硬餈耙又稱“油餈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鹹麻香脆,回味無窮。
吃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國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據《奇園奇所奇》中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訪,這一天正值重陽節。他已經一天未食,感到飢餓口渴,當行至剩柴村時,只見家家牆倒樹凋,均為兵火所燒,朱元璋暗自悲嘆,舉目環視,唯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摘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飽腹,又惆悵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採石磯),取太平(今安徽太平縣),道經於此,柿樹猶存,便將以前微服私訪在此食柿的事告於侍臣,並下旨:“封柿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陽節均食柿子,以示紀念。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民俗介紹
端午節的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民俗介紹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 ...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有哪些民俗習俗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有哪些民俗習俗
重陽節風俗有吃重陽糕、登高、佩茱萸和賞菊。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 ...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國的清明節大約起源於周朝,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將每年定4月5日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 ...
開齋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開齋節的民風民俗介紹
開齋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開齋節的習俗是在開齋節前一個月要進行齋戒,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在這個月內都要進行齋戒活動。開齋節當天,各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內外衛生,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到清真寺參加會禮。
開齋節的民風民俗 ...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習俗有賞菊、祭祖、飲酒、登高和放紙鳶。
1、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1、起源: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 ...
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一、來歷: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二、風俗:
1、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