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閩南特色民居建築:林路大厝在哪裡

閩南特色民居建築:林路大厝在哪裡

  要是有來泉州旅遊的同學應該都知道,泉州本地隨處可以看到大厝,這就是閩南的特色,紅磚砌牆,琉璃瓦,遠遠望去夕陽下別有一番美景,閒話不多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中國著名景點林路大厝吧。

  光緒末年,林路在家鄉後埔村建造一座半宮殿式民居,即“林路大厝”。中間為正屋、疊樓,兩旁為祖廳、書房,共有房屋99間。主體建築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全部工程至民國初才完成,建築材料採用鋼筋、水泥、紅磚、釉瓦,不用杉木,開泉州新建築風格之先。南安一帶曾流傳“有林路富,無林路厝”的諺語,充分反映其建築的獨特與華麗。林路在廈門鼓浪嶼田尾亦建有鋼筋水泥樓房,以供國內部分眷屬和子弟返鄉讀書居住。

  林路大厝位於福建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建於清光緒戊申年前後(1908年),全部工程至民國初年完成,距今102年大厝前後三落(進),有住宅、宗祠、花園、書房、梳妝閣和亭臺水榭等,佔地6.5共有大小房間99間。當時建厝時所需的牆磚、地磚和水泥,均運自海外,可見當年林路的林路富貴顯赫。如今,大厝僅存民居3座,宗祠和書房各1座,佔地面積不到原來的一半。雖然林路大厝歷經百年風雨,附屬建築都已被拆除,圍牆也沒了,但現存的宗祠、住宅、書房三座各自獨立又互為一體的漢式古大厝成“一”字形整齊排開,東西長200米,碧瓦紅牆、飛簷翹脊,依稀可見當年風光。

  林路身為著名的華僑建築家,林路大厝在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基礎上求新求變。與傳統的閩南大厝不同的是,林路大厝主體廳堂建有二樓閣樓,東西護厝的前端也各蓋有六角形角樓,在富有閩南特色的大厝(古厝)中暗含一點西式洋樓的味道,別具一格。整個建築群典雅、古樸、精湛、壯觀。林路大厝的另一特點是它集宗祠、住宅、書房、水榭池亭於一體,且設計了防火通道,結構完整、佈局合理。據《南安縣誌》載,大厝建立者林路是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築家。據林路的後人介紹,林路從小家境貧困,靠給大戶人家放牛、撿柴餬口,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楚。

  於是他特別注重興教辦學,特意建了一座大厝(古厝)專門作為書房。書房的建造別具一格,為二進三開間硬山頂建築,穿鬥式木結構,厝前建有小花園,中部有一方亭,還有假山流水,花鳥魚蟲,後進為二層樓閣。很可惜後進已經倒塌,只剩下一堆殘垣斷壁。據說這座書房名為“養浩齋”,不僅供林路子孫使用,還供全村孩子使用,他出資聘請私塾先生,對後代進行啟蒙教育。林路的十多個兒子都在“養浩齋”就讀,其中最出名的是他的第十一子林謀盛。林路1929年病逝,林謀盛繼承父業。抗戰爆發後積極參與抗日救國,最後不幸被日軍逮捕,壯烈犧牲。

  他的親屬多人同時被殺害,可謂一門忠烈。為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在新加坡的伊麗莎白公園建有林謀盛烈士紀念碑。林路的後代多數生活在新加坡及歐美等國家,只有第四世裔孫兩家仍在故里居住。林路厝設計精緻,尤其它的梁坊、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雕工十分精細,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巧妙將外來設計和閩南傳統林路厝

  林路大厝歷經百年風雨,且在文化的大革命中受到衝擊,附屬建築都已被拆除,圍牆也沒了,但現存的宗祠、住宅、書房三座各自獨立又互為一體的漢式古厝成“一”字型整齊排開,那碧瓦紅牆、飛簷翹脊在陽光下仍熠熠閃光,依稀可見當年風光。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圖片

  客家文化中,不僅僅是飲食文化聞名天下,客家圍屋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據說客家圍屋是用來抵抗外敵的一種建築風格,也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的美德。本期的客家文化帶你去欣賞客家圍龍屋圖片。體會客家圍龍屋的魅力。

  客家圍壟屋所隱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和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圍龍屋內的柱、梁、枋、門等雕繪上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並塗上鮮豔奪目的油漆,顯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十分壯觀、氣派。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傳承。據考古資料,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潛意識地蘊含了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鑑。

  第三、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透過增加半月形花臺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佤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四壁落地房

  可能到過佤族的人看到佤族居住的房屋會想,我國不是已經是全面小康社會了嗎?怎麼佤族人們還居住在這麼簡陋的房子裡呢?其實這是佤族的一種文化傳承,因為佤族居住地氣候的影響,所以佤族人們通常會把房屋建成四壁落地房的形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山巒疊嶂,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潮溼度大,每年半數日子都在雲遮霧纏之中其建築充分考慮到了防水防潮,極具特點。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遷徙、聚居在這裡,繁衍生息。

  佤族的住房,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的住房構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築材料均為竹子與茅草。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託梁,橫樑上再託上一些細竹子,然後覆以茅草,築成架空的竹樓。

  材料基本上是現成的,阿佤山茂盛的茅草比任何植物生命力都強,進入8月,佤族同胞都會抽出時間,上山割茅草,紮成小稇,堆放起來,待曬乾後背回家中,等著進入冬季,就把這些新割的茅草鋪到屋頂,替換下那些已經朽掉的茅草。隨便伐倒一棵樹,都可以做柱子或橫樑,甚至不用一顆釘子,剝些蔑皮扯些藤條,就可以把一間屋子扎得結實。

  佤族的民居,一般建在大山裡一個平緩的小山頂上。房屋依山勢地形而建,分佈隨意,沒有一致朝向,多年自然生長形成的荊棘叢成為村寨的柵欄。進寨的路口有竹木搭建的寨門,懸掛著一些牛頭骨,據說有驅逐鬼魅的功用。

  真正的佤族的傳統民居是“四壁落地房”,即以3根帶長杈原木作柱樑,用平直的細木條作椽子,椽子上覆蓋事先編好的茅草排,用藤條綁紮固定。四壁用竹篾編成柵牆,向東面開一道門。房頂至房簷斜度大,房簷離地面不足1米,幾乎看到牆壁,以老虎窗(一種開在屋頂上的天窗)採光,並設小曬臺,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雞籠罩房”。這種房的好處是保暖,冬天受風的影響較小,屋頂的茅草也由於處於很陡的角度,不會輕易被風吹散,遇上暴雨,也不致造成積水的情況。風不進屋子,火塘用火就安全些,否則,夜夜不熄的火塘就可能成為佤族村寨的隱患。

  您可能還喜歡: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臺山蘭酒

  黎族的飲食、飲酒禁忌

  黎族傳統、純熟的捕撈技藝


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廣州西關

  廣州西關大屋,大多是由明清時期的豪門富商建立的。由於具有嶺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現如今已成為人們的旅遊景點。朋友們,你們去過廣州西關大屋嗎?這裡的人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下面,跟著小編一起走入本期的廣州文化吧。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 ...

安溪閩南特色——白頭格古民居

        安溪縣散落著許多獨具閩南特色的古民居,位於該縣蓬萊鎮上智村的白頭格古民居群,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存較完整的有7座,200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   A   12棟房子建30年   白頭格古民居群包括和安樓、德安樓、娛山樓、玉安宅、聯安樓、泰安樓、美 ...

閩南特色風味小吃代表石獅甜果

  說起小吃啊大家都不陌生,在小吃文化大全中有一道不得不提起的美味那就是石獅的甜果,他是年糕美食裡屬於是上品,年糕年糕一般都是在過年之際吃的人較多,現在也裡過年不遠了不放來看看這個石獅甜果為過年的美食多一個選擇。   石獅甜果是福建石獅漢族傳統名點之一。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石獅已開始生產此種年糕。其主料有大冬糯米 ...

傣族特色民居傣族竹屋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其文化風俗皆是不同,當然其建築風格也因地域差異有所異同。傣族處在亞熱帶,湖沼四周,凡翠竹圍繞,綠樹成蔭的處所,溫度適中,所以很適合幹欄式建築。那麼,下面跟小編一起深入傣族文化了解他們的建築特色吧。   傣族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 ...

侗族的特色民居侗族鼓樓

  對於樓,我們最多聽說的就是湖北有黃鶴樓。據說侗族有“三寶”鼓樓、風雨橋和侗族大歌。這侗族鼓樓是什麼樣的呢?又怎麼會被稱為三寶?本期小編就帶你去侗族文化領略一下侗族鼓樓的魅力吧!   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地區。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 ...

遍佈廣州的特色建築廣州騎樓老街在哪裡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必定要去它最古老的最右標誌性的地表去尋找。廣州騎樓,最具特色的廣州標誌性建築,而在騎樓老街那裡自然能尋找當年廣州百年繁華的痕跡。廣州騎樓老街這麼古老的建築,位置會在哪呢?一起往下了解吧!   風情騎樓見證廣州百年繁華   當我們想起一個城市時,往往第一印象就想起它的建築,北京的四合院 ...

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簡介及特色

  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因為環境不同建築物的形狀也不同。在黃土高原人們的房子也以建築而且防風沙為主,地震頻發的地區房子也以低矮和堅固為主。當然,民族建築也有民族建築的特色。你想知道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特色嗎?就跟著小編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拉祜族傳統房屋建築形式是竹木結構的木樁斜頂樓房,有方形及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