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夢裡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小雨淡霧景朦朧,遊船輕入西湖中。碧波方圓五公里,滿湖詩句惹秋風。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夢裡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小雨淡霧景朦朧,遊船輕入西湖中。碧波方圓五公里,滿湖詩句惹秋風。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曆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製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一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製成。隨著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採用羅絹作傘。
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制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製作精細,別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製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佔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目前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摺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大方法,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這是其它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採用噴,刷,繡,畫等多種多樣的作一把外形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餘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裡挑一“。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鑽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繃面,上架,剪繃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杆,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注,不得馬虎。這樣製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一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臺旭日一輪,有的蔚藍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綠像碧水一泓,美不勝收。
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有臺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