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2、翻譯: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適悠閒。久困於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1、原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2、譯文: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三十年。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榆樹、柳樹遮掩著後簷,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門庭裡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3、賞析: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光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再有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樸無華。這首詩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這意境服務,不求表面的好看,於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過藝術追求、藝術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1、《歸園田居·其一》作者:陶淵明。
2、原文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魏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 ...
1、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2、
翻譯: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
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溼了我的衣裳。
...
1、《歸園田居(其一)》翻譯: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 ...
1、先寫近景,再寫遠景,遠近結合。前四句是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房舍簡陋,可樹影婆娑,於自然平淡之中顯出恬靜幽美。五六句是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
2、動靜結合。整體的畫面是靜的,“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等表現出了鄉村寧靜祥和之美。 ...
重點句:
1、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這一句是全詩的主旨句,指出鄉村的自然環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在陶淵明看來,為口腹所役,以社會的價值標準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追逐富貴、追逐虛名,都是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的行為。而自耕自食,滿足於儉樸的生活,捨棄人與人之間的競逐與鬥爭,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2 ...
1、譯文: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2、譯文:我滿懷失望的拄杖回家,崎嶇的山路上草木叢生。山澗小溪清澈見底,可以用來洗去塵世的汙垢。濾好家中新釀的美酒,殺一隻雞來款待鄰里。日落西山室內昏暗不明,點燃荊柴來把 ...
歸園田居“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這一首的主題:直言愛好大自然,否定仕途之路,嚮往田園生活。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第二首詩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