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表現了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第四首寫作者親自參加勞動和對勞動的熱愛,表明他不但沒有因早出晚歸地辛苦勞動而減少對勞動的興趣,反而加深了他對勞動的感情,堅定了他終生歸耕的決心;第五首詩講述了作者耕種歸來的活動,表達其欣然自得之情,內蘊醇厚,情感真摯。
1、原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2、翻譯: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適悠閒。久困於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汙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裡指仕途。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
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 ...
語言風格是:平淡。
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第二首詩著意寫出 ...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意思是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汙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傑出的田園詩章。這 ...
造成陶淵明棄官歸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時代政治的原因:陶淵明生逢亂世,他的一生經歷了三個朝代、十個皇帝,社會處於空前的大分裂、大動盪的黑暗時期。在這樣的社會中,陶淵明的治世理想是難以實現的。
2、所受的教育和他個人的性格:陶淵明的曾祖陶侃是以清正廉明而名揚四海的賢臣,陶淵明的祖父陶茂、父親陶逸 ...
1、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2、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3、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
1、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2、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3、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 ...
1、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從這裡體現出他的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