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日:“聞人誦伊川語,自覺若傷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來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宋史.陸九淵傳》。
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及總角,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謂人日:“聞人誦伊川語,自覺若傷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為與孔子、孟子之言不類?近見其間多有不是處。”初讀《論語》,即疑有子之言支離。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來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宋史.陸九淵傳》。
陸九淵,字子靜,撫州金溪人,漢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陸九淵的思想接近程顥,偏重在心性的修養,他認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過於“支離破碎”。陸九淵是“心學”的創始人,其主張“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見性”,“心即是理”,重視持敬的內省工夫。即是所謂的“尊德性”。朱熹言“理”,側重於探討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陸九淵言“理”,則更偏重於人生倫理,明代王陽明讚賞陸九淵的學說,使得陸九淵的“心學”得以發揚,因此學界稱之為“陸王”學派,實際上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已知者,則力行以終之;未知者,學問思辨以求之。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君子遇窮困,則德益進,逆益進。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不可自暴自棄自屈。
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
人生須自重。
要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
讀書貴在有疑,為學患無疑,疑則進。
學能變化氣質。
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
家之興替,在於禮義,不在於富貴貧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