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陽泉的剪紙

陽泉的剪紙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顯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這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陽泉的剪紙繁盛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城區剪紙具有纖細、典雅、清秀之特色,形式多種多樣。有窗花、牆花、燈花和刺繡底樣等,有的是用於新婚嫁娶,有的用於小孩作滿月,有的用於老人壽誕,有的用於故世喪葬,還有的用於節日裝飾。其中窗花又分為大型團花盤合,小型窗稜貼花等。團花盤合其題材又多種多樣,大多以表現喜慶紅火、吉祥如意為主要內容,並著重突出一個“全”字,即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地上長的均包括在內,寓意閤家團圓,幸福美滿。無論以什麼為題材,都必須將豬、柿、如意、剪刀4物穿插其問,藉助四物諧音,取“諸事如意堅固”之意。小型窗稜貼花的內容更為廣泛,大多用於春節、新婚嫁娶等,有龍鳳呈祥、孔雀回頭看牡丹、魚叼蓮、五幅(福)捧壽、獅子滾繡球、黃鼠狼摘葡萄、喜鵲登梅、松鶴延年等傳統花紋圖案,還有家禽、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傢俱器皿以及十二屬相、戲劇人物、神話故事等,都是民問關於祈福、吉祥富貴、和美順遂等嚮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反映。

蔚縣剪紙

  蔚縣人一般把剪紙稱為"窗花"。據史書記載,蔚縣剪紙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的作者多是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用靈巧的雙手營造了一方充滿活力的剪紙世界,把生活的周圍裝點成了一個生機盎然、萬物爭榮的藝術天地。蔚縣剪紙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裝飾性在全國種類繁多的民間剪紙中獨具一格,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蔚縣剪紙題材廣泛,意寓深長,生活氣息濃郁。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喜愛,還是來源於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於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緻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豔的獨特點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

  蔚縣剪紙名揚中外。剪紙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以及東南亞各國。

  蔚縣人在蔚縣剪紙的發祥地--蔚州鎮南張莊村建起"剪紙一條街",遊人隨時可欣賞到刻制剪紙的全過程。每到冬季農閒季節,蔚縣十大鎮集貿市場上,一輛輛腳踏車載著一面面窗格式的木架子(俗稱"亮子"),上面貼滿了五彩繽紛的"窗花",在冬日燦爛的陽光下爭奇鬥豔,這是隻有蔚縣才有的景觀。中央美術學院民間藝術系主任楊先讓教授讚歎說:"那氣勢,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處"。

剪紙文化

  庫淑蘭,陝西旬邑縣赤道鄉富村人,1920年出生。她的剪紙作品曾獲中國民間藝術展大獎、金獎,在臺灣舉辦過藝術研討會,代表作品被法國、美國、德國、東南亞等國家收藏。1986年,她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一頂頂的桂冠,一項項的榮譽,彷彿這都是傳統剪紙的重新恢復的燦爛與輝煌。但是其實這一切絲毫也沒有改變剪紙繼續走向衰亡的命運。

  庫淑蘭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間美術不追隨模擬自然形象,而以觀念造型的方式,形象稚拙而又鮮明,構圖繁實而又單純明快,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協調適度。她善於用各種形象拼貼組合起來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整體感,節律感很強,使人透過這些浪漫的,樂觀的,虛構的畫面,便可看到作者純真善良的心靈和驚人的藝術心智。

  庫淑蘭作品

  在生子種地、一年推著一年走的陝北農民當中,剪紙確實曾經是件很高雅、很藝術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可如今不行了,傳統剪紙被冷落了,很難再吸引人們的目光了。對於這一點,庫淑蘭就怎麼也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面對生人,她隨口編一套詞就唱開了:“剪花大娘在外面,北京、上海都去遍,有我這剪花子大娘,有我這剪花子姑娘現。一把小剪子散出去,童子我剪花現。童子剪花實好看,剪下鳳凰戲牡丹,剪下了魚兒鬧蓮現,琴棋書畫、八寶如意現。庫淑蘭這大娘現,剪花子實心實意剪現。”“剪花娘子是誰嗎,剪花娘子是我。沒有剪花娘子,沒有這麼大識事(場面)。今天花子剪好些,就是高興些。今天花子剪不好,氣得三天兩天不吃飯。花子剪好些,吃了饃,喝涼水,心裡都是高興些。黑了這花子就剪不好,黑了就睡她床邊現。總是起來幾探現,趴著窗戶往外看,月亮落了心就煩。我問這剪花大娘說,看她明天到底剪啥花現。剪花大娘說,我把我的人物讓給你庫淑蘭,你的名譽太了。”

  看著這當年風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庫淑蘭,如此這般沉浸在自編自造的剪紙神話裡難以自拔,聽著她那夢囈似的念詞,讓人不得不為傳統剪紙藝術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萬千。庫淑蘭反覆提到、念念不忘的那個所謂“剪花娘子”,實際上是她為自己建立的一個虛幻的神話偶像。

  1937年一個春意融融的日子,黃土高原上廣袤而死寂的黃色里正長出幾點綠意,庫淑蘭嫁到了富村。黃土地上的富村其實並不富裕,貧困就象影子一樣跟著她。為打發時日,庫淑蘭開始學剪紙。幾十年間,她和村上其他姑娘婆姨一樣,紙剪了幾大車,就是少為人知。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掉在十幾米深的崖下昏了過去,幾天幾夜不省人事。家人開始為她準備後事。不想她一日醒來,精神蠼爍,口稱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庫淑蘭作品

  從那以後,庫淑蘭的剪紙有如神助,一改過去風格,用光、用色精彩絕倫,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屢屢出現在她的文案中。庫淑蘭的名聲也很快大噪起來。這段神話般的往事近乎荒誕,但卻幾乎被所有認識庫淑蘭的人證實了。這荒誕故事的合理核心只能理解為庫淑蘭已把剪紙當作自己靈魂深處的神靈,當年因神靈有助而成功,如今也因神靈受世人冷落而傷心。這一年初夏, 庫淑蘭剪紙在臺灣出版了。看著自己的作品,庫淑蘭又夢囈般地唱開了:“青枝綠葉配牡丹,家裡我就這麼實可幹。拾下金蓮子叫喳喳, 青枝綠葉紅,姑娘愛我石榴情。姑娘把我叫到小房中,她一下臉紅了。”她說出了書,自己心裡喜得就象雞毛翎子掃的一樣。的確,和剪紙相比,出本印有剪紙的書在這村子裡才像件大事情。庫淑蘭說,來看書的人,有不少是曾經數落過她剪紙的人,但出了書,她自然就什麼過錯也不會有了。看著書,庫淑蘭又想起了自己住過的窯洞,窯洞裡貼滿了剪紙,貼滿了剪花娘子,貼滿了她自己心中的神。她回到了十幾年前住過的窯洞,一種昔日神明已去、今日剪紙無望、情傷於中、神傷於中的感覺充滿心頭。《流年》片尾響起了黃土地那古老、蒼涼、粗放、原始的歌聲,讓人彷彿置身黃土高原,眼前莽莽蒼蒼,眼空無物,氣蕩腸回、思緒凝沉;又彷彿陡然回到了歷史的深處,感受到一種蒼涼,一種感傷,一種看著傳統文化從彌留到死去時的那種揪心的感傷。


剪紙剪出的傣家生活

     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風平鎮風平村委會,有一位傣族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邵梅罕。圖為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邵梅罕就完成了精美的剪紙。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沒有實物,不出一小時,一張栩栩如生的孔雀圖案剪紙就成功製作完成。對於邵梅罕來說,剪這樣一幅孔雀圖已再簡單不過。   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 ...

剪紙技藝走進深圳大運會 展示文化遺產的魅力

  8月12日—23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辦行,大運會期間,廣靈剪紙應邀進入大運文化園,向世界展示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廣靈剪紙以其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豔麗的色彩,細膩的刀法,傳神的表現力,獨樹一幟,自成一派,2009年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年5月份大運文化園向 ...

滿族的民間工藝:剪紙與刺繡

  滿族剪紙   滿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對美的熱愛和欣賞習俗,並以自己的慧心巧手美化生活,創造出豐富多彩又具有民族風格的民間工藝,其中以剪紙和刺繡最為突出。   剪紙是滿族民間最常見的工藝品。早在狩獵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期,人們就用樺樹皮、麻布、薄獸皮等材料剪刻成各種圖案,裝飾在衣物、日 ...

剪紙中的民俗與年趣

  新春佳節,素有“剪紙之鄉”之稱的黑龍江省方正縣又到忙時。眾多散落民間的剪紙藝人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對聯、剪福字、剪窗花、剪年畫。如果你仔細端詳這些形式各異的剪紙作品,不僅能從中品味到剪紙的獨特魅力,還能瞭解到不少有趣的民俗知識。   據方正縣的剪紙藝人講,剪紙中出現的文字圖案、花鳥魚蟲、各式人物都有各自 ...

陝西剪紙:剪出文化剪出風土人情

     圖為剪紙大師高鳳蓮在社群教授青年人剪紙技藝   近日,陝西省選送的五件作品在第二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上全部獲獎,其中剪紙藝人劉潔瓊的作品《小院兒》獲得金獎,高鳳蓮的作品《土牛裝地蛇》和曹紅霞的作品《陝北婆姨》系列獲銀獎,韓靖的作品《大唐澤魂》和樊榮的作品《豐收》獲優秀獎。   藝術作品包含風土人情第二屆 ...

非遺輝發剪紙:滿族剪紙的一道亮麗風景

  特等獎《陝北風情》劉真榮作    吉林省輝南縣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晚期這裡就有人類居住生活。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燦若星辰的民間藝術在這裡誕生髮展,其中從明朝開始剪紙藝術就在這裡得到了廣泛的傳播。2011年,輝發滿族剪紙成功入選吉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月29日、30日,“輝發杯”全國剪紙大賽在吉林省 ...

蔚縣剪紙窗花

  蔚縣人一般把剪紙稱為"窗花"。據史書記載,蔚縣剪紙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它的作者多是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用靈巧的雙手營造了一方充滿活力的剪紙世界,把生活的周圍裝點成了一個生機盎然、萬物爭榮的藝術天地。蔚縣剪紙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裝飾性在全國種類繁多的民間剪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