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雲南佤族服飾特點與風格

雲南佤族服飾特點與風格

  佤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的西南部,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佤族服飾彙集了佤族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服飾文化。佤族服飾具有深沉又見亮麗,持重又不失活潑的特點,儼然成為了雲南佤族一道靚麗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佤族都有哪些特點吧。

  佤族服裝承襲原生態的浸染工藝並經腰機編織而成。線料有棉線、麻線、彩色毛線。棉線採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樹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澤,成色均勻自然。

  佤族服裝多以黑色為主色調,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裝上的外在表現。佤族服飾亦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在黑色基調上謀求色彩及樣式的多樣化,佤族還在服飾上合理搭配精美的圖案和頭箍、耳墜、珠串、項圈、手鐲、腰帶等飾物,達到色彩對比鮮明,線條流暢、簡潔大方的視覺效果。

  佤族傳統服飾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審美心理大背景下又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頭裹包帶加戴飾花圓帽,或頭戴綵線龍套,長袖襯衣外罩斜襟布紐圓領小褂,下著微擺長裙,是滄源縣巖帥大寨婦女的服裝特點。小褂上銀白的泡丁裝飾,大銀項圈,色彩豔麗的插花頭飾和色彩濃烈的橫條線飾長裙,展現了巖帥大寨婦女服飾色彩誇張熱烈的風格。勾勒了巖帥大寨婦女開朗大方,追求美好生活的性格。

  上著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衫,腰繫白色海貝飾物“布魯”,下著編織精美圖案的筒裙是巖帥巖丙婦女的得意服飾。巖丙婦女的服飾特色集中體現在象徵財富,享有100多年曆史的“布魯”和代表山川河流,象徵子孫興旺的筒裙圖案。

  滄源縣帕良帕秋婦女服飾風格相近,婦女頭裹方巾,上著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衫,再配以耳墜,項圈等飾物,下穿藍色、土紅色等橫條形紋飾筒裙,腰繫布帶,行動處可見色彩起伏流動之美。然而帕秋另有黃色彩條與它色彩條相配飾的筒裙,更顯出明麗之風格。

  蜂桶鼓舞之鄉曼來,婦女愛裝風格迥異。上穿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裳,衣裳有黑色和藏青兩色。下著筒裙,有白底棉布或土紅色底棉布加入紅色或黃色條紋的筒裙,有湛青底棉布加織滿天星點毛線花筒裙。精妙的是,裙上垂掛彩色毛線編就的裙墜。墜隨裙動,飄逸嫵媚,風情萬種。

  曼來婦女服飾的動人之處還在於頭裹包頭,外加方巾,再纏白棉條帶加以點綴,項掛多串珠子,腿裹黑色或藏青色棉布底加織星點毛線花的綁布,身挎白底或藏青底加花飾棉布筒帕,整個裝束色彩和諧,渾然一體。多情的曼來服飾在狂熱激情的蜂桶鼓舞中是一道風彩流動的風景。

  頭戴綵線龍套,上穿圓領斜襟布紐長袖短衣,下系紅線條修飾的長裙,項掛銀質太陽花,身挎筒帕是翁丁原生態村落婦女喜愛的服飾。翁丁婦女服飾具有質樸無華的風格。

  班洪、班老、南臘等地的佤族傳統服裝與傣族的服裝相似。中老年婦女大都頭裹黑色或白色包頭,身穿圓領布紐斜扣長袖裳,下著黑色筒裙。年輕女子一般不戴包頭,以黑線纏發,其筒裙色彩豐富。

  佤族傳統男子服飾以黑色或湛青色為主色。上衣有圓領斜襟布紐長袖衫和立領對襟布紐長袖衫,下著黑色大襠褲,頭戴包頭。有的地方腰繫布質長腰帶,具有莊重、剛毅的風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吸取傳統服飾精髓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佤族現代裝。現代裝美觀大方。女裝有三角領短袖套頭衫,對襟短袖衫,圓領、方形領長袖衫,下配超短或中短筒裙、長筒裙等裙式,較為隨意多變,具有實穿、時尚、休閒等特性。配飾有銀質頭箍、耳飾、各種項飾、手飾乃至腳飾等具有文化及時代特性的飾品。男裝有立領對襟長袖衫,馬褂等,多飾以牛頭圖案或“AV”字樣,配以紅色包頭。

  滄源佤族服飾融合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古樸思想,採用原生態織料和傳統手工藝編織而成,文化內涵深刻,樣式豐富,美觀方便、舒適,既可作為舞臺展演服飾,又可作為日常上班、家居之服飾,還可作為民間藝術珍品,具有收藏欣賞的價值,深受廣大男女老少的喜愛。在講佤語、唱佤歌、跳佤舞、吃佤餐成為時尚的今天,佤族服飾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雲南傣族服飾特點與獨特之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地域遼闊。因地域差異各個民族的衣著服飾也是各具特色的,體現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美麗的傣族服飾崇尚的事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在民族服飾中相當具有特點,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飾更是婀娜多姿。那麼,下面一起進入傣族文化了解傣族服飾的獨特之處吧。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

  男子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紋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

  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20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

  女子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將長髮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髮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

  傣族婦女都喜歡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

  到2000年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製。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筒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

  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豔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如今的傣族女子,內穿色澤淡雅的無領、無袖緊身胸褂(城鎮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無領細袖緊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長裙及地。

  長裙打折,多用銀帶繫於腰際,該顯則顯,當斂則斂,使女性曲線分明,下肢修長,顯出亭亭玉立的苗條身姿。城鎮女子已極少纏巾,多挽髻於頂,插花、別簪、卡梳作飾,更顯綽綽風姿。衣裙色澤以孔雀綠、淡綠、肉紅粉紅、淡黃、嫩黃為眾。

  衣料多選用薄而柔軟的喬其紗、的確良或有錦絲綢縫製。外出參加集會或趕擺時,足登時髦皮鞋、涼鞋,肘掛拎包、手撐花傘遮擋烈日,處處顯出優美動人之風采。衣裙款式在吸收傳統服飾“精華”的基礎上,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顯示出孔雀之鄉的孔雀羽毛般絢麗多彩的特點。

淺析哈薩克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在我國擁有很多能歌善舞少數民族,而這些少數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數哈薩克族了。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民歌在哈薩克族音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哈薩克族,你隨處都能聽到悠揚的民歌。下面就讓我們去欣賞哈薩克族文化中的動人民歌吧。

  著名的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我的花兒”“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燕子”,“親愛的我的寶貝”“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聲樂壇上經常演唱的曲目。

  哈薩克族民間音樂按照傳統可分為“奎衣”和“安”兩大類,所謂“奎衣”

  就是器樂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說這些樂曲都是單個的小型樂曲,也有由若干個樂曲聯結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而分成若干類。從音樂上講,“安”一般都比較短小,曲調優美動聽,易於上口。

  哈薩克族民歌哈薩克民歌從內容上可分為諧歌、讚歌、哭歌、情歌等類。巴里坤草原流行的冬不拉樂曲有90多首,由這些樂曲演唱的歌詞無計其數。古老的冬不拉樂曲如《黑走馬》、《文雅的姑娘》,非常悅耳。

  冬不拉是哈薩克最主要的樂器,用松木或樺木製作音箱,形狀有扁平和瓢形兩種,琴桿細長,有兩根絲絃或鋼弦,8-10多個品,可以獨奏、合奏和伴奏,另外還有叮弦,庫布茲(拉絃樂器)和吹管樂器斯布孜額。

  按照哈薩克族的習慣,在祝賀新生嬰兒誕生時要唱“祝誕生歌”;婚禮中要唱一整套的“勸嫁歌”、“揭面紗”等饒有風趣的“婚禮歌”;親友離別時要唱“別離歌”;節假日親朋相聚要相互對唱;親人去世要唱“送葬歌”。從這個意義上說哈薩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隨著歌聲度過的。

  職業的吟唱詩人被稱作“阿肯”,因為他們經常是站在廣大群眾一邊,因而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轉移至夏牧場,草茂畜壯的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阿肯彈唱會”。這是一種演唱和詩歌即興創作的大比賽,屆時,各地的“阿肯”要在眾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調即興填唱,互相盤問。根據雙方對歌的情況,最後由裁判裁定勝負。

  哈薩克族民歌安泛指歌曲。這裡指旋律優美、寬廣,並有固定唱詞

  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為“闊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漁歌)、“安給西安”(狩獵歌)、“瑪罕拜特安”(情歌)、“迪納依安”(宗教歌)等。人們把唱這類歌曲的歌手稱為“安奇”。安的歌詞多數以11個音節為一句。節分344式和434式兩種。演唱形式也有兩類一類是獨唱,旋律抒情、徐緩。另一類是彈唱曲,亦稱冬不拉彈唱。


淺述高山族民歌特點風格

  一提起高山族,我們就能想起那首耳熟能詳的《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動聽的歌聲一下子就讓我們想到高山族的美景、姑娘和少年。在高山族文化中,民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高山族的民歌。   高山族人是中國臺灣最早的居民,約40萬人(1982 ...

山西傳統民居的特點風格

  居住的地方可能會由於其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以及歷史文化等等的影響。房屋便在這樣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其成為一大景點。接下來我們就去山西文化了解一下山西傳統居民的特點與風格。   穴居之風,盛行於黃河流域,散見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諸省,龍慶忠先生在《穴居雜考》一文中,已討論得極為詳盡。這次在山西隨處 ...

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風格

  蒙古族現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最為有名的還是他們的豪邁歌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蒙古族文化看看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這與內蒙古地域廣闊,地處草原有關。蒙古地區又被稱為歌的海洋 ...

淺述雲南壯族服飾特點

  服飾文化在中國有很好的發展,而壯族的服飾特點以精緻特色而聞名,壯族的婦女非常的擅長紡織和刺繡,她們用自己的手藝將精美的圖案和豔麗的色彩繡在服飾上,使得壯族的服飾文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下面的壯族文化為您帶來壯族服飾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雲南壯族有三大支系,儂、沙、土僚,雲南壯族主要聚居在滇東南 ...

湖南傳統建築特點風格

  湘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傳統民居中的民族風格比較鮮明,地方文化特色很樸素,而在湘南,人們喜歡採用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形式來裝飾民居建築,為傳統建築增添了不少新意和特色。湖南傳統建築特色的內容非常豐富,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起來看看吧。   湖南傳統建築——湖南湘西傳統民居的建築景觀特點   湘西位於 ...

淺談廣西民歌特點風格

  我們都知道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少數民族壯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廣西並非僅僅只有壯族一個民族居住。在廣西,不僅有壯族,還有漢族,苗族,瑤族等等許多少數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也形成了眾多的民歌文化,那麼廣西文化中廣西民歌的特點都有哪些呢?   盤王歌--瑤族祭祀盤王時唱的歌。傳說瑤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飄洋過海謀生,海 ...

淺述南京民國建築特點風格

  在民國時期的中國,首都的地點選定在了南京。而在那個時代正式西方文化逐漸開始影響中國的時候,於是在南京街頭開始陸續的出現了許多西式建築特點,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築風格的建築出現,這是瞭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1、西方折衷主義建築風格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是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美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