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山族舞蹈

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山族舞蹈

  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電視,也沒有娛樂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後,發明了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以及聯絡彼此感情,發展成現在每逢重大節日便載歌載舞。舞蹈分門別類有很多種。那麼你想知道高山族的舞蹈特色嗎?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高山族文化吧!

  高山族舞蹈是中國臺灣高山族特有的舞蹈,高山族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臺灣原住民族(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確定中國共有的55個少數民族中,包括已基本漢化的“平埔人”,統稱為高山族。

  臺灣高山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一樣,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種、收穫、喜慶節日等,他們都要舉行歌舞盛會。高山族的舞蹈淳樸自然,宛如高山原野中的鮮花,姿韻動人,天真爛漫。

  臺灣高山族是我國大陸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後裔,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數千年特別是與大陸漢族移民共同開發建設寶島臺灣的歷史長河當中,逐漸形成了富有自己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歌舞幾乎充滿著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他們為鼓勵生產勞作而歌舞,為慶祝豐收而歌舞,在傳統的祭祀節日中更是離不開歌舞。高山族人以歌舞抒發感情,以歌舞讚美勞動,讚美生活。

  早期的臺灣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為中心,群集飲酒,酒酣則歌舞並作,眾多舞蹈者攜手圍成圓圈,邊舞邊唱,顯示族群團結的力量,展現人們快樂的心情,舞蹈動作通常都是有節奏地跺腳、跳躍、搖身、擺手等。

  高山族舞蹈也是他們勞動生活的生動寫照。歷史上,臺灣高山族同胞是一個善於狩獵和捕魚的民族。再現自己狩獵和捕魚生產活動的舞蹈動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內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後雙腳向前跳去的動作,這些動作便是在模仿戰鬥中或狩獵時的進攻姿態。

  另外,雙腳併攏半蹲,向前後左右跳動,同時雙手下垂擺動或平舉手腕的動作,也是在模仿各種圍獵動物的姿態。居住在海濱或島嶼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則往往表現捕魚的情景。如蘭嶼島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擬划船的動作。這些具有狩獵和打魚勞動過程的歌舞,再現了臺灣高山族獨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現大自然的內容,如群舞時,雙腳有節奏地緩慢向一旁移動,雙手垂放在身體前方有節奏地輕輕擺動,彷彿一條大河滾滾流動著,形象而真切。

  明末清初,隨著大陸漢族移民的到來,漢族的銀飾、銅鈴等裝飾品又極大地豐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間舞蹈,手臂動作比較簡單,有了銀飾、手鈴之後,舞蹈動作上便著意增多了手臂的動作,或擺動或甩動,如阿美人在跳舞時,腰與手足都掛鈴鐺,鏗然作響,契合節拍,樂趣無窮。阿美人認為跳鈴鐺舞,可以逢凶化吉,帶來好運和希望。

具有強烈的蒙古民族特色的舞蹈

  蒙古族一直都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蒙古族是遊牧民族,長期生活在草原。草原的廣闊給予了他們寬宏的胸懷和豪邁的蒙古族文化,蒙古族的舞蹈也是充滿著恢宏大氣。這種個性鮮明的特色民族舞蹈常常使人過目不忘。下面就讓小編我給大家介紹下具有強烈蒙古民族特色的舞蹈吧。

  一、太平鼓舞

  太平鼓,系用銅圈驢皮製成,呈圓形或橢圓形,鼓皮塗繪山、水、花哉或人物,飾以絨球、花穗,柄部小圈處繫有小鐵環。多於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動作名稱有“拜鼓”、“跑走馬”、“拉大鋸”、“撲堞”、“彈棉花”、“滾元宵”、“趕鳥”、串門”、“滾秀球”等。顧名思義,這此名目繁多、變化多端的擊鼓動作,與勞動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聯。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開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亦有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回旋,帶有雜技色彩。

  二、燈舞、盅碗舞

  燈舞、盅碗舞是節慶歡宴、親朋相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主要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此舞因受地點(蒙古包)道具(燈碗)所限,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賃藉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進行表演。技藝精湛者,亦能雙手各託燃燈,邊快步奔走邊作流星般盤繞動,此時燈焰飄忽搖曳,舞姿輕盈流暢,富有獨特魅力。

  三、達力根巴雅爾

  在鄂爾多斯草原,自古留傳著一種“招福致祥”的民間祭祀儀式,名日“達力根巴雅爾”。多於豐年或戰爭凱旋時舉行,以示感恩,祈求康樂太平。祭祀完畢,所有參加者便開始在草原上盡興歡歌起舞,往往跳至更深不止。主要動作有甩臂擊鼓、跪蹲請安、擰身跺足、橫擺漫步等。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真摯地表現了以遊牧為生的蒙古族人民歡樂時的情感和豪邁的精神氣質。

  四、宗教舞蹈查瑪

  “查瑪”(俗稱“跳神”或“打鬼”)是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產物。於十六世紀後半葉隨同噶魯派喇嘛教傳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並在長期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它是一種以演述宗教經傳故事為內容的面具舞。人物繁多,形態各異,有殿堂舞、米擴佛傳舞、寺院舞、大場舞四種表演形式,獨舞、雙人舞、多人舞、大群舞一應俱全,亦可穿插即興表演。表演程式化、規範化。舞蹈語彙的運用多以所表演人物的個性劃分。“查瑪”舞在內蒙古地區流傳十分廣泛,絕大多數寺廟均於宗教節日時表演。其舞蹈形式影響甚廣,至今仍在蒙古族舞蹈的創作、表演和教學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五、安代舞

  在蒙古族傳統民間舞蹈中,安代舞以其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健康活躍的世術特色,為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依據習俗,早期的安代舞表演場地,中間立一斷軸車輪或木杆(意為鎮妖避邪之物),參加者圍成圓圈,右手握一塊綢巾或扯起蒙古袍下襬,隨領唱(領舞者)邊歌邊舞。曲調悠揚婉轉,韻味醇厚,善於表達情感。唱詞內容豐富,活潑生動,富即興色彩。舞蹈動作主要有:原地踏腳擺綢或向旁輕移:前傾身甩綢立起後向前“小踢步”邁動:邊繞圈奔跑邊甩綢;連續做“吸腿跳”步並用力向兩旁甩綢等。

  六、筷子舞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速抖動雙肩。兩臂松馳流暢地用筷子敲打手、肩、腰、腿等各個部位,繼而繞圈行進或直線進退。舞姿灑脫利落,擊筷動作靈巧多變。至高潮時,邊舞邊呼號助興。

  七、育呼爾舞

  流傳在呼倫貝爾盟布利亞特蒙古族聚居地區,於傳統節日或喜慶的場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舞時男女各半,相互拉手成橫排或圓形,載歌載舞。主要動作有:“擦地拖步”、“跺踏步”、“跑跳步”等。身體動律自然各諧,時而左右搖擺,時而前俯、後爺。並隨著歌聲和“育呼爾”的呼號聲逐步推向高潮。該舞爽朗、流暢,有著自由、舒展的特色。

  您也可能喜歡:

  維吾爾族諾魯孜節新的一天

  曆法是什麼,回族在曆法方面的成就

  回族的民間工藝美術習俗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儺願戲

具有民族特色的阿昌族婚禮風俗

  婚俗是根據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決定的,每個地方的婚俗都有各自獨有的特色。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那麼婚禮習俗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阿昌族文化的婚禮風俗。

  阿昌族青年將談戀愛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潑水節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來到擺場上,用泉水相互對潑,並盡情歡歌。太陽落山,擺場上的青年開始回家,要是小夥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會走到姑娘身邊,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門。如果姑娘看上了他,同意他來的話,小夥子就會邀上幾個同伴跟著姑娘來到她的寨中。一邊走,一邊對歌,互問互答。姑娘在這過程中要記住今天晚上到村寨的一共有幾個小夥子。到了姑娘的村寨,小夥子們先不忙著去姑娘家,而是先到親戚朋友家小歇,準備晚上鬧個夠。

  那個被小夥子看上的姑娘,將客人領進村寨之後,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個小夥子,她就要找九個姑娘來陪客。

  找好姑娘之後,姑娘們就分頭去找雞,每人一隻,找齊後交給那個姑娘去請村寨中最好廚師,大家一起殺雞做菜。

  這頓婚慶策劃流程中全雞宴做好之後,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遠方的客人,我家的飯菜已經準備好,請你們快點來!”。姑娘喊了一圈之後,不管有沒有人答應,就直接回家了。一直豎著耳朵等姑娘喊的小夥子們,聽見喊聲後立即來到姑娘家。

  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兩個碗,一碗米酒,另一隻碗裡放著雞頭。小夥子一般要先數一數雞頭,如果對就入座,不對就不入席。

  宴席開始後,小夥子們開始偷偷將雞頭藏起來,說姑娘的雞沒有殺夠。姑娘就要找雞頭,如果找出來了,罰偷雞頭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夥子自己將雞頭拿出來,罰姑娘喝一杯酒。

  小夥子們是來串姑娘的,不是騙吃的,所以在吃飯過程中大家會偷偷將錢湊齊,交給帶他們來的那個小夥子,悄悄藏在一個地方,讓姑娘們去找。

  酒足飯飽,大家開始對歌。因為人數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個物件,自由組合。如果對歌對出情意來,兩人就離開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談了。

  男女戀愛成熟之後,小夥子便告訴父母,由父母請媒人去提親。如果女方同意,就隨即舉辦訂婚儀式——抬鍋蓋。女方拿出幾隻鍋蓋,在上面放上一碗熱肉、一碗煮熟的帶殼雞蛋。儀式開始時,由雙方的老人互敬鍋蓋上的食物,再雙雙敬媒人。敬送食物時,雙方老人一手抬鍋蓋,一手用筷子夾肉互喂,再各夾一個雞蛋喂媒人。這個場面非常熱鬧和滑稽,雞蛋很難夾,到了媒人嘴裡,媒人不能用手,必須用牙齒、嘴唇來剝,圍觀者笑得前仰後合。儀式結束,雙方就算締結了婚約,要開始準婚慶工作。

  舉行婚禮時,接親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們戲弄的物件,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們會用一盆盆冷水潑新郎,直至新郎渾身溼透。據說這是讓新郎清醒頭腦,以後見到別的姑娘不能動心。

  進了房間,策劃婚禮姑娘們還不放過新郎,用鍋灰油泥抹在新郎臉上,使新郎狼狽不堪。姑娘們邊鬧邊說:“不抹記不住姐夫,臉一半黑的就是”。說完,姑娘們還會將新郎身上掛上算盤和秤,拉著他到院子裡去示眾,表示新郎今後要精打細算過日子。

  在現代千篇一律的婚禮策劃中,對於熱愛少數民族風情的新人來說,舉辦一場獨一無二的婚禮更是我們的美好向往。喜愛創新的我們,Party婚禮將以最優質的服務,為您打造別具一格的婚禮!


具有民族特色的布依族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貴州一帶布依族的一個非常有紀念價值的一個傳統節日,是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左右,在布依族舉辦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其實是為了幾年當地一對為民除害的青年所舉辦的節日。   那麼,大家對於這個節日是否瞭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布依查白歌節”起源於明朝 ...

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喪葬文化

  喪葬文化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在民間常常有“入土為安”的說法。這種說法是一種支援土葬的說法,而每個民族經過漫長的發展,自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喪葬文化。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喪葬文化。從文獻史料和考古遺存看,其喪葬形式有火葬、石葬、墓葬 ...

具有民族特色的錫伯族服飾文化

  服飾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服飾的外觀美和舒適度。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錫伯族,他們從古代開始就是以獸皮為服飾的材料製成一件件的衣服,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服飾作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物質資料,由於它不可缺少的實用價值和日益增長的 ...

赫哲族舞蹈,薈萃濃郁民族特色

  舞蹈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表現思想感情的。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們透過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具有獨特的民族特點。很多民族都有自己濃郁特色的民間舞蹈。在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舞蹈都有什麼民族特色呢?跟小編一起看下。   據古代文獻記載,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其民間舞蹈質樸、歡快、節奏鮮明,具有 ...

獨具民族特色的:高山族美食

  中國幅員遼闊,中國56個民族,在不同自然環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飲食習俗,56個民族地域分佈、文化傳統各異,飲食更是特色鮮明。我們都知道臺灣是高山族的主要聚居地,而且美食眾多,那麼屬於高山族特有的美食又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獨具特色的高山族文化。   高山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輔以薯類和雜糧。在 ...

獨具民族特色的瑤族舞蹈:長鼓舞

  瑤族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瑤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瑤族人民都喜歡跳長鼓舞,起舞時,舞者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長鼓其實是瑤族的一個寶物,那麼,大家對於瑤族的長鼓舞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長鼓舞是瑤族民間歌舞的典型代表。表演時,鼓 ...

具有民族傳統的特色建築,哈尼族蘑菇房

  哈尼族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蘑菇房,造型奇異,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房子主要以土石混合,堆砌成牆壁,具有福建土樓的特色,以乾草為頂,這樣可以起到東暖夏涼的效果。   蘑菇房不僅構造簡單,而且很具有特色,引人注目。那麼,大家就隨小編走進哈尼族看看蘑菇房吧。   村寨一般為三四十戶,多至數百戶。村寨背後是鬱鬱蔥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