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剪紙
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剪紙
中國民族眾多,有的分散開來,有的相互融合,使得各個地方的民俗文化都不同。剪紙這門技術,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曆史了,由於地域和民俗的不同,因而剪紙也有所不同。安塞剪紙是怎樣的呢?本期城市文化為你揭曉。
境內四條川道,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沿河灣的杏子河川以白鳳蘭、王佔蘭為代表,剪紙造型簡單,意境概括,風格純樸;高橋、磚窯灣的西河川,以曹佃祥、常振芳為代表,剪紙外形簡練古樸,因而內部裝飾繁麗,多采用線面結合的手法;化子坪的延河川以胡風蓮、餘步英為代表,剪紙裝飾多以抽象的紋理造型,寓意含蓄;郝家坪至王家灣的坪橋川,剪紙形補古樸,以塊為主,和石刻山像的造型頗為近似,古香古色,另外與靖邊相鄰的鄉鎮,形象較寫實,剪法工細纖巧,類三邊風格。
安塞剪紙,在內部裝飾上,以隨意裝飾和意象裝飾為主,有時用意象和具象裝飾相結合,一般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鋸齒紋、月牙紋、紡錘紋、菱形紋以及雲勾、萬字、富貴、磚包城等。剪法上分雙鉸、單鉸和零鉸。
雙鉸,即折鉸,剪一些對稱圖案和區域性對稱紋飾;單鉸,凡不能對稱剪的形象,就用單鉸。雙鉸和單鉸相結合,是安塞剪紙的傳統鉸法。零鉸,是將一幅剪紙區域性形象分開單獨剪出,然後在紙上拼成完整的圖案。剪紙作者多不畫草稿,而是大刀闊斧,剪隨心走,信手剪來。
安塞剪紙寄情寓意,頗有講究。白鳳蓮說:“古年人剪花都有講究,有故事,不能瞎鉸。”她剪的坐帳花《石榴佛手》意為“九石榴,一佛手,守定娘再不走。”高文蓮剪的《喜花》蝶(方言音為扇兒)魚相戲,“蝶蝶魚魚,兒女纏纏”,是兒女多的意思。高如蘭剪的《娃娃坐蓮花》,有“娃娃坐蓮花,兩口子好緣法”之說。
藏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是什麼意思
唐卡,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這種繪畫藝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宗教上,而且與歷史、經濟也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佛學入門中具體瞭解唐卡吧。
唐卡簡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價值意義:
1、歷史價值:
有的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表現松贊干布生平業績的歷史題材。其中以謳歌藏漢民族友誼的作品,如文成公主進藏故事,都會繪在寺廟醒目的位置。畫面透過使唐求婚、五難婚使、公主進藏等情景,描繪了貞觀15年唐蕃聯姻的歷史事件。
大昭寺、布達拉宮中的歡慶圖,再現了文成公主駕抵邏娑時,吐蕃人民以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歡迎場面。布達拉宮紅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朝見順治圖,記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赴京、覲見、遊樂等各項活動和歡迎盛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傳承意義
柳琴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種姊妹藝術的優點,並與流行地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著密切聯絡,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載體。那麼,跟隨小編繼續來了解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的傳承意義是什麼吧!
可能感興趣》》戲曲淺談——柳琴戲的藝術特點與特徵
傳承意義
柳琴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種姊妹藝術的優點,並與流行地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著密切聯絡,成為一種地域文化的載體。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影、電視的迅速普及,以及多種娛樂樣式的出現,柳琴戲觀眾逐漸減少,表演團體悄然萎縮,柳琴戲慢慢退出人們的視野。到今天,你很難再看到一場純粹的柳琴戲演出,聽到幾句純正的拉魂腔聲調了。
具有獨特風格的“柳琴戲”,它的產生,發展、完善過程,對我國地方戲曲的探索與研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它的許多傳統劇目中,至今還保留著深刻的時代印記,對研究我國的民俗文化,很有參考價值。柳琴戲音樂唱腔從最初的仿“姑娘腔”花鼓調發展成為今天的板腔體,對中國地方戲曲板腔音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學術價值。
柳琴戲的表演具有粗獷、熱烈、樸實健康的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特別是生活小戲,這種特點尤為突出。柳琴戲唱腔婉轉悠揚,動人心絃,而且包涵諸多古聲古韻(姑娘腔等),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柳琴戲是魯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逢年過節,自娛自樂的演出還在繼續。柳琴戲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深受群眾喜愛,眾多的傳統劇目和現代戲,內容健康,通俗易懂,具有寓教於樂的作用,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柳琴戲已成為當地的一個品牌,對推動臨沂文化建設起了很好作用,形成了魯南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化特色,獨有的文化氛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灌製了《王二英思夫》、《絲鸞記》等一大批唱片,改革開放以來,又有《逼婚記》、《父子結拜》、《秦香蓮》、《張郎休丁香》等錄製磁帶出版40餘盒;《父子結拜》、《王華買爹》、《秦香蓮》、《打幹棒》等攝製VCD發行20多盤。
為豐富臨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國家非常重視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柳琴戲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拉魂腔流傳的淮海流域,屬於中原官話區,中原官話是中華文明的原始載體,經過華夏祖先無數世代的精練交融,幾千年的沉澱,導致土話能傳神。而拉魂腔的一些腔調來源於民間巫婆祝詞(肘鼓子),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就有,當地民間的拉魂腔在沒有教育系統的時代,充當了教育民眾,並以樂韻安定人心的作用。
不識字的老百姓,聽一段人家怎麼的說話唱腔,就能找到人生的角度和古人的世界觀,失魂落魄的人聽一聽鄉音土戲就能找回自己最初的世界觀,回想起學說話的那個自己。聲音是人觀察世界的角度。所以,拉魂腔是淮海人民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
仡佬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族是中國的五六十個民族之一,其中的一些民俗對於“外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特別是一些節日,仡佬族的毛龍節就是其中之一。毛龍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 ...
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藥浴的好處
藥浴是從古至今一直受醫學界重視的一種沐浴方法,在熱水中放上許多對身體有益的中藥泡在其中。在藥浴中瑤族的藥浴是非常有名的,藥浴那麼受歡迎有什麼好處你瞭解嗎?本期瑤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吧!
“瑤族藥浴”透過全身泡浴,使有獨特營養、保健及殺菌功能的中藥植物滲透進人體,以徹底改善微迴圈,增強營養物質的供給,加快 ...
非物質文化遺產:乳源瑤歌
瑤族文化大家瞭解多少呢?不過所有人都知道瑤族是一個熱愛歌舞的少數民族,無論是生活娛樂,還是祈福驅魔,尋找伴侶,在任何時候,都是歌聲繚繞於這個淳樸的大山裡。你想學山歌嗎,想感受一下這大山裡的文化氣息嗎,那就趕緊隨小編一起看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乳源瑤歌吧。
乳源瑤歌的歷史淵源
根據口傳和有關文史資料記載 ...
非物質文化遺產:溱潼會船節
相傳山東義民張榮、賈虎曾於溱潼村阻擊金兵,最後勝利但卻陣亡,所以當地人會透過會船來紀念他們。寄寓了漢族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本期傳統文化就將帶你去了解一下。
溱潼會船節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源於宋代。相傳山東義民張榮、賈虎曾於溱潼村阻擊金兵,溱潼百姓助葬 ...
鶴崗非物質文化遺產:評書
鶴崗的評書,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評書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藝術,在北方流傳了百餘年,且一直在不斷的發展,極其的富有地域性的色彩。評書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了,相傳,評書形成於清代初期。本期鶴崗文化,小編為大家介紹評書以及它的歷史。
評書由黑龍江省鶴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申報。評書《武林劍俠》由民間 ...
邢臺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
提起這種傳統的民間拳法或者是一些養生拳法等,小編想起的最多的便是太極拳,從小便在公園中看到許多的老人家打著優美的太極拳。而梅花拳也有著自己許多的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邢臺文化了解特別的梅花拳。
梅花拳起始時間,眾說不一。有云春秋戰國時有之;有云秦漢時有之;但都無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傳在河南清豐雷家 ...
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弦子腔文化
陝西弦子腔流傳於山西民間的國家文化遺產,弦子腔是陝西人民透過皮影戲將它改造完善,再加上長時間的磨礪才創造出來。陝西弦子腔和中國的戲劇一樣,都體現了不同時期及不同地區的歷史。它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價值。
本期的陝西文化帶你走進山西弦子腔的文化,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弦子腔唱 ...